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平涼靈台王家溝村的蛻變

(原標題:王家溝村的蛻變)

每日甘肅網3月21日訊 據平涼日報報導 (記者 王富強 楊嘯)3月14日,記者踏著春雪,沿著一條蜿蜒的盤山水泥硬化路來到靈台縣梁原鄉王家溝村,房瓦、田野、山坡銀裝素裹,分外迷人。

梁原鄉是靈台縣偏遠的西部山區鄉鎮,王家溝村距梁原鄉有4.9公里,毗鄰崇信縣木林鄉。 以前一說起王家溝村,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山連山、矮矮的土坯房、窄窄的山間小道,是全縣掛上名的貧困村,這裡曾經閉塞落後,群眾常常靠閒聊來消磨時間。

“剛上班就到王家溝村包村,那天剛好下了點雨,到村部走了近1個小時的路,兩腿全是泥。

”梁原鄉副鄉長仇曉偉回憶初到王家溝村時的情景仍歷歷在目:村部是破爛的土坯房,窗戶是塑膠紙糊的,風吹窗戶紙嘩啦嘩啦地響。 看到這裡,他眼裡閃著淚花,怎樣才能改變這裡的面貌、讓群眾過上好日子,成了他心頭最牽掛的事情。

脫貧攻堅行動開展以來,王家溝村系全縣79個貧困村之一,由縣上領導主抓,派駐駐村工作隊員,因地施策,給這個昔日落後的小山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生產生活得到了顯著改善,土坯房變成了小康屋,村民告別了晴通雨阻的山路,走上了水泥硬化路,種上了“三保田”,用上了動力電和無線網,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極大改變。

村支書王歲虎向記者介紹,通過縣鄉幫助,硬化、砂化村社道路11.2公里,整修梯田、老莊基複墾1200畝,修建水塔1處,自來水入戶率達98%,農電網得到升級改造,無線網路實現全覆蓋,全村有184戶享受到了網路帶來的便捷。

村上配套建設了服務中心、鄉村舞臺、文化廣場、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衛生室、電商金融服務網點、村幼稚園等,村民過上了城裡人一樣的生活。

“現在路好了,化肥都送到家門口了。 ”村上的種糧大戶王成虎深有感觸地說,剛在家門口買了60袋化肥,以前收玉米前前後後得一個月,去年村裡開進了玉米收割機,家裡40畝地的玉米兩天就收完了,路通了出行便捷了,玉米剛收就能賣個好價錢。

正在自家兩層樓上擦玻璃的王建棟高興地告訴記者:“去年冬天有點‘暖’,我用上了土暖,村裡好多農戶還安上了空調,以前兩相電時,電壓低,照明都成問題,連電磁爐都用不了,更別說空調了。

村莊美了,生活方便了,村民的眼界開闊了,思想活了,掙錢的門路也多了。 村民王海奎返鄉在村上辦起了富民果袋廠,既給村民帶來了方便也給自己增加了不少收入。 據王海奎介紹,他以前在外打工,聽起來工資不錯,但除去房租、日常開支、來回車費等所剩無幾。 現在在家門口掙錢,住自家房、吃自家種的菜,還能照顧老人和孩子。

王家溝村依託土壤肥沃、日照時間長的自然優勢,鄉村兩級為村民量身定制栽植山地果樹1379畝、新品種花椒樹170畝,種植全膜玉米4000畝,小雜糧220畝。 組建了王家溝村互助資金協會,成立了興盛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60頭養豬大戶2戶,1000只養雞大戶2戶,全村牛存欄量達到100頭。

如今的王家溝村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一條條村道平整乾淨,一幢幢新居錯落有致,一派和諧美麗的新農村景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