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李嘉誠2017屆汕頭大學畢業典禮致辭:願力人生,如何修煉?

27日, 李嘉誠出席汕頭大學2017屆畢業典禮, 並在汕頭大學2017屆畢業典禮上發表題為《願力人生》的致辭。

尊敬的陳雲賢主席、莫言教授、各位校董、各位嘉賓、老師們、同學們:

每年參加汕大的畢業典禮, 我內心總是充滿喜悅。 在湖堤散步, 在真理鐘下聽同學們朗讀志願, 歷歷在目, 聲聲入耳, 處處感到急不及待要朝理想出發的活力。

特別是今天, 看到你們興奮的臉, 如果會堂內的正能量可以灌入瓶中, 一定可讓我精力再延長90年。 感謝大家與我分享這快樂時刻。

我明年90歲啦, 一生志在千里, 也知似水流年;我年輕過, 歷盡困難試煉, 我深刻知道成長之路是非常不容易的;在高增長機遇巨浪中, 愚人見石, 智者見泉。

因循的併發症是不思不想和無感無知, 在人工智慧世代中肯定過不了關;駕浪者的基本功, 時時刻刻要靈敏、快知快明, 要有獨立思考悟力、能運用想像,

把現實、資料、資訊合組成新。

愚人只知道‘為’(to do), 智者有願力, 把‘為’(to do)變‘成為’(to be)。

‘願力一族’是如何修煉?如何處世?如何存在?

愚人常常抱怨, 變得墨守成規是被逼出來的, 被制度營役、被繁文縟節捆綁、被不可承受的期望壓至透不過氣;他們渴望‘贏在起跑線上’, 希望有個富爸加上天賦的優越組合, 認為‘人能弘道’、改變塵世複雜和無可奈何的扭曲太負重, ‘道能弘人’肯定更舒服。

這樣的心態, 他們已‘輸在起跑線上’。 傳統中國智慧告誡我們命與運是互動交織的, 擁有一切, 也可以一無所有。 懂得‘善擇’才是打造自己命運的保證。 而命運大贏家的夢幻 DNA 組合, 是科學心智與藝術心靈的覺醒, 才可把潛能修煉為出眾的人生。 性格基礎是意志力, 自律的堅持和創意潛力相形相塑,

才可達致擁有挪移心外喧嘩的處世心力。

自律是鐵杵成針的意志功夫。 每個希望成為大舞蹈家的人, 每天面鏡, 並非顧影自憐, 而是不怕疲憊、不怕痛苦, 一而再, 再而三, 修正追求舉重若輕的完美, 技巧內化自我之中。 走到台前, ‘身與物化, 意到圖成’。

我今天為什麼選擇舞蹈幻燈為背景?詩人葉慈的提問, 一矢中的, ‘怎樣才能從舞蹈之中辨別真正的舞者?’舞蹈家個性魅力觸動觀眾, 凝住一瞬永恆, 藝術映照人生, 啟迪感召每一個人逾越艱難超越局限, 追求更高的水準, 開拓無限的可能。

最後, 我想和大家分享, 去年我和一位元多年在汕頭大學服務的老師的對話, 當我感謝他多年孜孜不倦培育學生時,

老師引用王陽明一語:‘千聖皆過影, 良知乃吾師。 ’良知是成就尊嚴和有存在意義的明燈。

各位同學, 道力之限, 要靠願力突破, 我知道, 你們一定會懷著謙恭、感恩的心, 以信心和想像力追求一個開放、進步的世界, 建立一個關懷的社會, 成為真正的舞者, 今天你以汕大為榮, 明天汕大必將以你為榮。 再次祝賀你們!謝謝大家。

二0一七年六月廿七日

每年的這個時候,李嘉誠先生都會來到汕大出席畢業典禮,並為即將走上社會的學子們寄語一番。

回看他每一年的演講主題:“無心睡眠”、“檸檬汁人生觀”、“我們都是‘80後’”、“打倒差不多先生”、“奉獻的藝術”、“人性的迷失能否複歸”、“內心的天空”……每一篇演講都深深打動人心,不僅有對學子們的殷切期望,也包含了對社會、人生的反思,令人受益無窮。

附:李嘉誠汕頭大學畢業典禮往年演講匯總

去年,李嘉誠以“未來就在眼前”為主題,勉勵學子在建立自我,追求無我的過程中,活出成功丶豐盛丶快樂和充滿尊嚴的人生。以下為演講全文:

尊敬的姚明先生丶各位校董丶各位嘉賓丶老師們丶同學們:

每年參加畢業典禮,感受你們壯志滿懷的興奮,我總是覺得自己很有福氣,謝謝你們和我分享人生這重要時刻。

大家今天畢業了,四年努力,是時候給自己一些掌聲。是時候給愛你們,為你們付出的父母,老師們熱烈感謝的掌聲。 踏出校門,你將邁進急速銳變的年代,科技催迫全方位的改變,以往熟悉的模式不斷更新重塑,全球在世局變幻不定丶經濟不穩的大氣候中謀求轉型發展;這“以往不再,未來沒來”的關頭,是契機還是危機?

濫竽充數已經沒有市場,沒有解決方案的雄偉願景更是“有毒組合”,貽誤資源丶時間還未最可怕,你知道我最害怕是什麽?我最害怕主觀丶因循的“心向”。我們對“閉塞傾向”要時刻高度戒備,功能凝固及慣性定向的惰性判斷,是走向未來的障礙和負累;錯誤的政策或計畫,只會把未來困鎖在永無盡頭而又徒勞無功的迷惘中。

大家都知道科技創意帶來高增長機遇,但世界依然困擾重重,環境難以持續,不公平丶不公正丶不安丶焦躁處處,令人畏懼。你如何把恐懼轉化為促動力,成為未來的想像者,和困難的解決者 ─ 承擔各種不可能的挑戰和任務 ─ 不輸給風雨?

我沒有成功錦囊,但有三個心法希望和你們分享。

這高增長的年代,要脫穎而出,必須不斷強化謙遜的學習態度。當人工智慧讓機器也有觀察力和邏輯力時,心智丶心像力是你擁有洞見,有先見之明潛力的關鍵。

科技是高增長的基石,人才創意是發動機,但社會的包容是燃料,三者合一,孕育出共同學習丶共同反覆運算,讓新觀點引向新洞見,有升級增值力,有協變力的社會,才能享受連續鏈良性迴圈的紅利。

銳變的年代,也同時是人格力量的年代,在理想大道上趕路時,希望你們有悲天憫人的心懷,不要忘記有能力幫助別人是福分。

近日我對福氣一詞有真切的領悟,一場小病,在家休息期間,我迷上了在虛擬世界抄經 ─ 迷上了懷素的狂草。虛擬空間裡真爽,筆鋒意連,生生不息。回到現實世界裡,我感謝大家對我的厚愛,親情友誼關懷的珍貴,令熹微晨光,倍感殷殷相迎,夜裡蟲聲唧唧,從前種種,易上心頭,一切毫不容易,但我沒有歎息,我始終是個快樂的人,因為我作為一個人丶一個企業家,我盡了一切所能服務社會。

各位同學,我知道你們大家一切準備就緒,預祝你們在建立自我,追求無我的過程中,活出成功丶豐盛丶快樂和充滿尊嚴的人生。我期待中華民族因為有你而變得更美好,人類因為有你而增加福分。今天,你以汕大為榮,明天汕大必以你為榮。

謝謝大家。

2015年:求成者OS

在“求存者”眼裡,一切都是“謎”。但“求成者”卻不同,即使置身於熙熙攘攘的世態中,依然懂得解碼的方法。

“求成者”的內心有所追求,對自己的定位明確,他們願意為改善今天,不斷尋找最佳方案:他們精明,但沒有一大堆主觀的標籤;他們負責任的心態,為了貢獻明天,拒絕接受不認真、僵化,把一切弄複雜的做事方法。

“求成者”有縱橫合一的真功夫,他們的思維系統,是非線性的,不怕擁抱新知識、新領域,看不見的聯繫,是他們創新的樂園。使命感令他們知謙卑,而不妄自菲薄:瀟灑勤奮工作,愛思考探索,樂在其中。

最重要的是,“求成者”以“仁能善斷”、“仁能善擇”去定義自己的一生。我們要把這種態度元素,像編寫智慧系統內核一樣,內置在人生當中,不斷升級、不斷優化,令湧現的機遇、洞見的昇華,做人處世節奏的掌握,匯合運行自如,有效作出最好的判斷、最好的選擇,打造自己的運氣,建立充滿光芒的人生。

2014年:無心睡眠

我憂心,在全球化、知識經濟的時代,各人智商、能力和努力程度不一樣——機會失衡成為“新常態”。

我憂心,國家資源局限成為未來發展的難題。

眼前,我們需要把困難變為機遇;

眼前,我們急需科技拓闊創新;

政府要有靈活方略,處理價值世界和實際世界間微妙的關係,特別在再分配的調節機制,不要讓“貧富懸殊的憤怒”和“高福利負擔”一事的兩面現象,持續讓社會停滯和不安;政府必須率先納新求變、開拓思維,政府必須深切推行教育改革,我一直認為投資教育失當是對未來嚴重的罪行。

我憂心,人與人之間欠缺互信:信任是凝聚理性社會一個重要的環節,當它未能成為潤澤社會的“正能量”,當大家總覺得一切在變味,對一切存疑,認為公平正義被腐蝕時,政經生態均會走向迴圈的大滑坡:構建社會信任——是民族最好的無形資產。

2013:現實的造夢者

只有怨憤而欠缺思維,只會令你更軟弱、更惶恐,使你付出更大的代價和承受更大痛苦。我要把憤怒轉為對自己更高的要求,和更專注解決問題的動力。只有能面對現實的人才可征服現實,只有更加勤奮,更具觀察力和韌力的人,才可改變困境,創造機會和締造希望。(節選)

2012:我很在乎未來

我從來都不太明白,為什麼大家常常說以前總比今日好。是因為往日和現實有很巨大的差異令人無奈,難以適應?還是我們能在昔日痛苦和難過的回憶中,總能找到點滴溫馨,轉化為今天新的動力?

2011:檸檬汁人生觀

生命拋來一顆檸檬,你是可以把它轉榨為檸檬汁的人。要描繪自己獨特的心靈地圖,你才可發現熱愛生命的你、有思維、有能力、有承擔,建立自我的你;有原則、有理想,追求無我的你。

2010:八十後問卷

空抱宏願並無太大意義;漫無計畫地急於求成徒然令自己身心疲憊。人生必須立志,必須以熱切的努力來追尋自己的夢想。如何追求個人快樂與滿足不一定能在課本中找到答案,只有在你積極實踐與心靈共鳴的行為時,富具意義的體驗才可以驅趕心靈的空虛,讓你享受富足人生的滋味。

2009:汕大人要活出超越夢想的人生

你們都知道權力、財富與責任相連的絕對性;你們都知道有同情心、相互尊重和相容不同,是和諧社會真正的支柱;你們意識到排斥、歧視、貧窮和屈辱等形形式式的不公平無處不在,你們永遠不會把這種不公平加諸別人;你們會樂於參預社會,勇於承擔責任,我們懷著助人的熱忱,必能對抗消極與彷徨。

2008:自負指數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訣竅是什麼?我稱它為‘自負指數’,那是一套衡量檢討自我意識、態度和行為的簡單心法。我常常問問自己,我有否過分驕傲和自大?我有否拒絕接納逆耳的忠言?我有否不願意承擔自己言行所帶來的後果?我有否缺乏預視問題、結果和解決辦法的周詳計畫?

2007:活出你的故事

你們要做個造夢者,也要做個腳踏實地的人。你們要結合現實理據和實際經驗來不斷測試和強化自己的夢想。如果你有崇高的抱負為指引明燈,人生的目標便清晰明確,如果你一生以思馭動,你一定可從容不迫和充滿活力地生活;如果你的價值觀不是空洞口號,而能歷久常新,你一生會有定力去應付現實社會複雜、多元和變幻莫測的挑戰……

2006:打倒差不多先生

終我一生,我將毫不含糊和不變地活出我精神力量的華彩和我血肉熱切之心。我是絕不會成為差不多先生,你們呢?

2005:內心的天空

你們將走入人生另一階段,我相信你們都有雄心壯志投入社會創造成就,請你們不要忘記,憑仗自己的本事你會受人尊重,憑仗自己的貢獻你更會感動別人,讓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回饋社會和民族的信念。我記得法國文豪雨果有這一句話:世界間有一種比海洋更大的景象,那便是天空;有一種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便是你內心的天空。

2004:Are you ready

每當我們要展開新的一頁,追求一個新的夢想,編織一個新的希望,都是我們需要思考時,are you ready?Do you have what it takes?

2003:人性的迷失能否複歸

我們常說人為萬物之靈,人是一切發展的核心能源,我們兼具為善、為惡,有創造、有破壞的能力,我們為了追求進步,不斷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這本來是對的,教育的本質是令我們積極向前。今天科技進步,通訊、醫療、生命科學等都不斷有新突破,我們擁有更多知識,但未必更有智慧;我們能掌握事物的起因,但還不能預知未來。今天社會一切的困境不也就是人類創造出來的嗎?所以我們必須反思人性的迷失能否複歸?

2002:在那“零”和“非零”間

我們都希望一切從心所願,每一事物都要用理智來衡量,生活好像是沉悶無趣。我想學術界的博弈理論(Game Theory)對人生有一定的反映,人生有沒有既定命運,我不知道,但每一天我們在那零和非零間的選擇,我們其實正在不斷選擇自己一生的命運。

每年的這個時候,李嘉誠先生都會來到汕大出席畢業典禮,並為即將走上社會的學子們寄語一番。

回看他每一年的演講主題:“無心睡眠”、“檸檬汁人生觀”、“我們都是‘80後’”、“打倒差不多先生”、“奉獻的藝術”、“人性的迷失能否複歸”、“內心的天空”……每一篇演講都深深打動人心,不僅有對學子們的殷切期望,也包含了對社會、人生的反思,令人受益無窮。

附:李嘉誠汕頭大學畢業典禮往年演講匯總

去年,李嘉誠以“未來就在眼前”為主題,勉勵學子在建立自我,追求無我的過程中,活出成功丶豐盛丶快樂和充滿尊嚴的人生。以下為演講全文:

尊敬的姚明先生丶各位校董丶各位嘉賓丶老師們丶同學們:

每年參加畢業典禮,感受你們壯志滿懷的興奮,我總是覺得自己很有福氣,謝謝你們和我分享人生這重要時刻。

大家今天畢業了,四年努力,是時候給自己一些掌聲。是時候給愛你們,為你們付出的父母,老師們熱烈感謝的掌聲。 踏出校門,你將邁進急速銳變的年代,科技催迫全方位的改變,以往熟悉的模式不斷更新重塑,全球在世局變幻不定丶經濟不穩的大氣候中謀求轉型發展;這“以往不再,未來沒來”的關頭,是契機還是危機?

濫竽充數已經沒有市場,沒有解決方案的雄偉願景更是“有毒組合”,貽誤資源丶時間還未最可怕,你知道我最害怕是什麽?我最害怕主觀丶因循的“心向”。我們對“閉塞傾向”要時刻高度戒備,功能凝固及慣性定向的惰性判斷,是走向未來的障礙和負累;錯誤的政策或計畫,只會把未來困鎖在永無盡頭而又徒勞無功的迷惘中。

大家都知道科技創意帶來高增長機遇,但世界依然困擾重重,環境難以持續,不公平丶不公正丶不安丶焦躁處處,令人畏懼。你如何把恐懼轉化為促動力,成為未來的想像者,和困難的解決者 ─ 承擔各種不可能的挑戰和任務 ─ 不輸給風雨?

我沒有成功錦囊,但有三個心法希望和你們分享。

這高增長的年代,要脫穎而出,必須不斷強化謙遜的學習態度。當人工智慧讓機器也有觀察力和邏輯力時,心智丶心像力是你擁有洞見,有先見之明潛力的關鍵。

科技是高增長的基石,人才創意是發動機,但社會的包容是燃料,三者合一,孕育出共同學習丶共同反覆運算,讓新觀點引向新洞見,有升級增值力,有協變力的社會,才能享受連續鏈良性迴圈的紅利。

銳變的年代,也同時是人格力量的年代,在理想大道上趕路時,希望你們有悲天憫人的心懷,不要忘記有能力幫助別人是福分。

近日我對福氣一詞有真切的領悟,一場小病,在家休息期間,我迷上了在虛擬世界抄經 ─ 迷上了懷素的狂草。虛擬空間裡真爽,筆鋒意連,生生不息。回到現實世界裡,我感謝大家對我的厚愛,親情友誼關懷的珍貴,令熹微晨光,倍感殷殷相迎,夜裡蟲聲唧唧,從前種種,易上心頭,一切毫不容易,但我沒有歎息,我始終是個快樂的人,因為我作為一個人丶一個企業家,我盡了一切所能服務社會。

各位同學,我知道你們大家一切準備就緒,預祝你們在建立自我,追求無我的過程中,活出成功丶豐盛丶快樂和充滿尊嚴的人生。我期待中華民族因為有你而變得更美好,人類因為有你而增加福分。今天,你以汕大為榮,明天汕大必以你為榮。

謝謝大家。

2015年:求成者OS

在“求存者”眼裡,一切都是“謎”。但“求成者”卻不同,即使置身於熙熙攘攘的世態中,依然懂得解碼的方法。

“求成者”的內心有所追求,對自己的定位明確,他們願意為改善今天,不斷尋找最佳方案:他們精明,但沒有一大堆主觀的標籤;他們負責任的心態,為了貢獻明天,拒絕接受不認真、僵化,把一切弄複雜的做事方法。

“求成者”有縱橫合一的真功夫,他們的思維系統,是非線性的,不怕擁抱新知識、新領域,看不見的聯繫,是他們創新的樂園。使命感令他們知謙卑,而不妄自菲薄:瀟灑勤奮工作,愛思考探索,樂在其中。

最重要的是,“求成者”以“仁能善斷”、“仁能善擇”去定義自己的一生。我們要把這種態度元素,像編寫智慧系統內核一樣,內置在人生當中,不斷升級、不斷優化,令湧現的機遇、洞見的昇華,做人處世節奏的掌握,匯合運行自如,有效作出最好的判斷、最好的選擇,打造自己的運氣,建立充滿光芒的人生。

2014年:無心睡眠

我憂心,在全球化、知識經濟的時代,各人智商、能力和努力程度不一樣——機會失衡成為“新常態”。

我憂心,國家資源局限成為未來發展的難題。

眼前,我們需要把困難變為機遇;

眼前,我們急需科技拓闊創新;

政府要有靈活方略,處理價值世界和實際世界間微妙的關係,特別在再分配的調節機制,不要讓“貧富懸殊的憤怒”和“高福利負擔”一事的兩面現象,持續讓社會停滯和不安;政府必須率先納新求變、開拓思維,政府必須深切推行教育改革,我一直認為投資教育失當是對未來嚴重的罪行。

我憂心,人與人之間欠缺互信:信任是凝聚理性社會一個重要的環節,當它未能成為潤澤社會的“正能量”,當大家總覺得一切在變味,對一切存疑,認為公平正義被腐蝕時,政經生態均會走向迴圈的大滑坡:構建社會信任——是民族最好的無形資產。

2013:現實的造夢者

只有怨憤而欠缺思維,只會令你更軟弱、更惶恐,使你付出更大的代價和承受更大痛苦。我要把憤怒轉為對自己更高的要求,和更專注解決問題的動力。只有能面對現實的人才可征服現實,只有更加勤奮,更具觀察力和韌力的人,才可改變困境,創造機會和締造希望。(節選)

2012:我很在乎未來

我從來都不太明白,為什麼大家常常說以前總比今日好。是因為往日和現實有很巨大的差異令人無奈,難以適應?還是我們能在昔日痛苦和難過的回憶中,總能找到點滴溫馨,轉化為今天新的動力?

2011:檸檬汁人生觀

生命拋來一顆檸檬,你是可以把它轉榨為檸檬汁的人。要描繪自己獨特的心靈地圖,你才可發現熱愛生命的你、有思維、有能力、有承擔,建立自我的你;有原則、有理想,追求無我的你。

2010:八十後問卷

空抱宏願並無太大意義;漫無計畫地急於求成徒然令自己身心疲憊。人生必須立志,必須以熱切的努力來追尋自己的夢想。如何追求個人快樂與滿足不一定能在課本中找到答案,只有在你積極實踐與心靈共鳴的行為時,富具意義的體驗才可以驅趕心靈的空虛,讓你享受富足人生的滋味。

2009:汕大人要活出超越夢想的人生

你們都知道權力、財富與責任相連的絕對性;你們都知道有同情心、相互尊重和相容不同,是和諧社會真正的支柱;你們意識到排斥、歧視、貧窮和屈辱等形形式式的不公平無處不在,你們永遠不會把這種不公平加諸別人;你們會樂於參預社會,勇於承擔責任,我們懷著助人的熱忱,必能對抗消極與彷徨。

2008:自負指數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訣竅是什麼?我稱它為‘自負指數’,那是一套衡量檢討自我意識、態度和行為的簡單心法。我常常問問自己,我有否過分驕傲和自大?我有否拒絕接納逆耳的忠言?我有否不願意承擔自己言行所帶來的後果?我有否缺乏預視問題、結果和解決辦法的周詳計畫?

2007:活出你的故事

你們要做個造夢者,也要做個腳踏實地的人。你們要結合現實理據和實際經驗來不斷測試和強化自己的夢想。如果你有崇高的抱負為指引明燈,人生的目標便清晰明確,如果你一生以思馭動,你一定可從容不迫和充滿活力地生活;如果你的價值觀不是空洞口號,而能歷久常新,你一生會有定力去應付現實社會複雜、多元和變幻莫測的挑戰……

2006:打倒差不多先生

終我一生,我將毫不含糊和不變地活出我精神力量的華彩和我血肉熱切之心。我是絕不會成為差不多先生,你們呢?

2005:內心的天空

你們將走入人生另一階段,我相信你們都有雄心壯志投入社會創造成就,請你們不要忘記,憑仗自己的本事你會受人尊重,憑仗自己的貢獻你更會感動別人,讓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回饋社會和民族的信念。我記得法國文豪雨果有這一句話:世界間有一種比海洋更大的景象,那便是天空;有一種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便是你內心的天空。

2004:Are you ready

每當我們要展開新的一頁,追求一個新的夢想,編織一個新的希望,都是我們需要思考時,are you ready?Do you have what it takes?

2003:人性的迷失能否複歸

我們常說人為萬物之靈,人是一切發展的核心能源,我們兼具為善、為惡,有創造、有破壞的能力,我們為了追求進步,不斷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這本來是對的,教育的本質是令我們積極向前。今天科技進步,通訊、醫療、生命科學等都不斷有新突破,我們擁有更多知識,但未必更有智慧;我們能掌握事物的起因,但還不能預知未來。今天社會一切的困境不也就是人類創造出來的嗎?所以我們必須反思人性的迷失能否複歸?

2002:在那“零”和“非零”間

我們都希望一切從心所願,每一事物都要用理智來衡量,生活好像是沉悶無趣。我想學術界的博弈理論(Game Theory)對人生有一定的反映,人生有沒有既定命運,我不知道,但每一天我們在那零和非零間的選擇,我們其實正在不斷選擇自己一生的命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