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京東一路崛起,JAT終結的不止百度,還有一個時代!

京東以609億美元的市值直逼百度615億美元, 差距縮小到8億美元。

作者|科技犬

編輯|陳光

網址|www.xtecher.com

百度先後經歷“魏則西”風波, 以及王湛、李明遠等副總裁、首席科學家吳恩達相繼離職的大變動。

百度今年第一季度營收169億元人民幣, 同比增長6.8%;淨利潤17.77億元人民幣, 同比下滑10.6%。

在百度動盪之際, 京東卻高歌猛進, 借勢崛起。

京東2017財年第一季度淨收入762億元人民幣, 同比增長41.2%;經營利潤8.431億元人民幣, 連續虧損了11年後京東終於實現盈利。 而去年騰訊的增持、沃爾瑪的入股也讓京東走得更加順風順水。

早期在物流、金融等領域的大規模投入, 如今京東終於迎來了收割季。

就像阿裡自稱是一家被電商才華掩蓋的技術公司一樣, 京東也希望變成一家技術驅動的公司。 京東先後將金融、物流獨立又佈局保險、雲等業務。 不過財報資料顯示, 2015財年京東電商業務收入占比99.8%;今年一季度占比為98.5%,

可見這些新業務所帶來的營收仍舊是極少的。 但其在戰略上卻有不可或缺的意義, 尤其是物流、金融、雲服務。

早在2009年京東在上海投資2000萬成立快遞公司, 用來緩解全國重要城市地區協力廠商物流速度慢、服務態度差的問題。 並陸續在北上廣等地建立了7大物流中心。 正是憑藉著自建物流, 讓部分地區率先體驗到了“京東速度”從而增加了使用者黏度, 並使客戶數量增加。

其自營物流有幾個優勢, 首先是高效與安全, 在重大節假日及時的派單, 讓用戶體驗到京東便捷的服務;接著京東物流人員統一的著裝與車輛, 達到了潛移默化的線下推廣作用;另外自建物流體系也簡化了商品資金回收流程, 加速了現金流動。

京東集團於2017年4月25日正式成立京東物流子集團, 以更好地向全社會輸出京東物流的服務, 説明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夥伴降低供應鏈成本。

不過單純的電商物流較難盈利, 京東目前正在佈局幹線物流, 但更多是以合作形式。 京東物流將為合作夥伴提供包括倉儲、運輸、物流雲和物流科技等服務。

目前, 京東物流在全國範圍內擁有263個大型倉庫, 運營了7個大型智慧化物流中心“亞洲一號”, 通過雲計算、大資料等技術打造智慧供應鏈服務系統。 其盈利不來自配送而是為客戶提供包括供應鏈、金融在內的綜合服務。 當然如今京東物流也仍舊是主要依靠京東商城, 並且這種狀態將會持續很長時間。

京東金融集團於2013年10月開始獨立運營,

現估值約500億元人民幣, 其主要收入來源是供應鏈金融事業部和消費金融事業部。 京東金融依託京東生態平臺積累的交易記錄資料和信用體系, 向社會各階層提供融資貸款、理財、支付、眾籌等各類金融服務。 其定位為金融機構的科技服務商, 該業務或將成為京東金融新的利潤增長點。 京東金融現已建立九大業務板塊, 分別是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眾籌、財富管理、支付、保險、證券、金融科技和農村金融。

不過目前京東金融同樣背靠京東商城, 其增長與京東商城業務同樣也是密切正相關。

雖然京東和亞馬遜、阿裡一樣希望走“技術驅動”路線, 但技術儲備要遜於前者。 尤其在人工智慧時代, 在人才儲備方面,

京東不如BAT三巨頭。 以雲服務為例, 雖然京東也在佈局雲服務, 並認為自己同亞馬遜一樣, 從零售起家佈局雲服務有極大優勢。 但據美國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報告, 2016年中國公共雲市場份額約20億美元, 其中阿裡雲佔據約50%市場份額, 顯然這一點上, 京東要想讓雲服務成為未來增長點, 還有很漫長的路。

但毋庸置疑的是, 京東早前在物流的佈局, 以及電商領域的發力, 讓京東一路高歌猛進, 將營收投入未來佈局, 終於迎來了扭虧為盈的局面, 並且市值一度逼近百度, 有望躋身三足鼎立之列。 未來, 京東將更加重視技術的戰略地位, 發展雲計算、大資料、智慧物流、人工智慧等新技術, 以推動京東實現快速增長, 何時可以超過百度市值, 拭目以待。

拭目以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