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銀行界00後”談社會責任:用新思維創造新模式

人民網北京6月27日電 (記者 李海霞)“商業銀行履行社會責任的突破口,在於能否用新的發展思維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實現商業銀行與社會價值的共創、共用。 ”27日上午,因成立於2004年被稱作是銀行界“00後”的浙商銀行,繼港股上市以來首次公開發佈社會責任報告。 該行行長劉曉春在會上表示,社會責任不是一句口號,一種姿態,或一項廣告宣傳,而是時代賦予的責任和擔當。

只有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才是最有競爭力和生命力的企業。 中國銀行業協會(簡稱“中銀協”)專職副會長潘光偉在上述發佈會上致辭時表示,中銀協連續九年發佈《中國銀行業社會責任報告》,連續七年組織開展全行業社會責任評選活動,以“百佳”、“千佳”、“星級網點”、社會責任先進典型等為有效抓手,在推動銀行業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提升企業管理資產負債表能力

什麼是銀行的社會責任?在劉曉春看來,如何為實體經濟健康發展提供更好的動能,如何為社會大眾提供更優質、更高效的產品和服務,都是銀行承擔責任的著力點和發力點。

劉曉春認為,商業銀行不僅要為實體經濟提供金融服務,更要根據新業態、新需求,通過金融創新去提升實體經濟自身的“金融能力”。

事實上,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傳統的財務管理難以進行流動性管理。

讓企業獲得更好地管理資產負債表的能力和工具,提升資金的運用效率,也成為體現商業銀行社會責任的重要表現。

這並不意味著讓企業脫實向虛去做金融業務。 據該行社會責任報告顯示,基於提升企業管理資產負債表能力而產生“湧金”系列池化融資產品,截至2016年末,累計服務企業約1萬戶,累計入池資產總額近5000億元,為企業降低了近20%的融資成本。

支持普惠大眾的融資需求

近幾年來,各大銀行紛紛回應政策要求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然而在經營和普惠之間走好“平衡木”,並非易事。

劉曉春說,都說銀行“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很難,但我們還是把“雪中送炭”作為一種責任,作為一種專業能力,始終堅持。

早在2014年前後,浙江溫州台州兩地擔保鏈風險連續爆發,一大批的企業在那場風波中倒下。 大家食品的董事長陳其華就經歷了因擔保圈問題被多家銀行抽貸,資金鏈陷入困境的局面。

救了他和他的公司的正是浙商銀行。 陳其華說,銀行不僅主動上門瞭解情況,還在一周之內下發500萬貸款。 “因為他們說,救企業就跟救災救人一樣,要講究‘黃金72小時’。 ”

報告顯示,十年來,浙商銀行成立了108家小微專營機構,累計發放小微企業貸款5161.84億元,服務小微企業客戶超14萬戶,解決就業超200萬人,70家初創企業在銀行的助力下實現新三板掛牌。

除此以外,僅2016年,該行全行公益項目投入總額884.8萬元,拓展公益慈善項目至72個,50858人從中受益。

“只有明確自身的企業定位,將情懷、道義的理念轉換為行之有效的經營模式、發展模式,才是商業銀行可以真正走下去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劉曉春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