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承德雙灤區在河北首創“三官兩警一律師”進村活動

活動開展以來, 承德市雙灤區全區172名政法幹警和30名律師, 深入88個村走訪群眾3200餘戶, 現場化解矛盾糾紛530餘件, 法律諮詢780餘人次, 為群眾解難題263件, 挽回經濟損失600余萬元……這是承德市雙灤區在全省首推“三官兩警一律師”進村(居)活動中取得的實實在在的成果。

雙灤區在推進平安建設過程中, 圍繞惠民生、創平安、保穩定、促發展, 創新開展“三官兩警一律師”(法官、檢察官、警官;司法幹警、治安輔警;律師)進村(居)活動。 組織全區172名政法幹警和30名律師, 深入88個村(居), 建立聯繫點和聯繫戶, 面對面化解矛盾糾紛, 解決群眾實際困難,

開展法律宣傳和諮詢, 把法律服務送到群眾身邊。 “政法各部門要著力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雙灤區區委書記趙振清, 對全區廣大政法幹警提出要求。

2016年4月的一天上午, 一個中年男子領著他6歲大的兒子走進雙塔山派出所, 將一面繡著“感謝人民好員警, 助人為樂新風尚”的錦旗, 遞到了片警張林峰的手中。

張林峰是雙塔山派出所聯繫禦祥園社區的一名幹警。 2月23日深夜, 他在值班巡邏中發現, 一名凍得瑟瑟發抖的小男孩在街上哭個不停, 張林峰立即將男孩抱上警車。 瞭解到孩子是離家出走後, 小張迅速通過網上查詢和比對, 幫助男孩找到家人。 “有困難找人民警察,

幫群眾辦事是我的職責。 ”張林峰說。

把法律服務送到群眾身邊, 是每位幹警進村(居)的首要任務。 進村入戶過程中, 他們把援助對象聚焦到困難群體身上, 讓每位群眾訴求都有著落。 區法院法官張東虎在走訪東園子村時瞭解到, 村民呂某丈夫因公死亡, 村委會指定部分土地由其耕種以補貼生活。 後來村委會欲收回土地, 70多歲的呂某及其子女多次到村、鎮反映未果。 瞭解情況後, 張東虎積極協調村、鎮, 經過調解, 村委會決定繼續維持原來決定, 土地仍由呂某使用。 一件持續了兩年多的糾紛, 終於得到了解決。

廣大政法幹警在有效化解矛盾糾紛, 保障群眾利益, 維護社會穩定的同時, 還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

西地鄉肖店村基礎設施薄弱,

聯繫該村的區司法局副局長翟晶東與村幹部一道研究, “三把火”點燃了村幹部的工作熱情, 也點燃了群眾改變鄉村面貌的新希望。 “一把火”暖人心, 化解了重點建設專案引發的群體性矛盾糾紛;“二把火”改民風, 翟晶東積極爭得區有關部門支持, 為村農家書屋添置普法書籍, 購置了秧歌隊服裝和音響器材, 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三把火”順民意, 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飲水難、出行難、環境差等問題, 謀劃了飲水安全、道路硬化、安全穩定用電、農村環境“四清四化”、文化設施和體育工程建設等18個專案。

據瞭解, 活動開展以來, 該區各類矛盾糾紛得到及時化解, 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鄉鎮、難事不出區。

幾年來, 該區矛盾糾紛調成率始終保持在96%以上, 刑事、治安案件分別下降12%、8.5%, 為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