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陝西省文聯副主席肖雲儒:西安應打造“物流、人流、文流孟菲斯”

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9月7日在哈薩克納紮爾巴耶夫大學首次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 至今已近4年。

4年以來, “一帶一路”上升為“國家戰略”, 絲路沿線國家與中國經濟貿易交往日益頻繁, 但文化領域的溝通卻相對滯後, 更多地止於民間。

事實上, 人文領域的交流是經濟貿易、政治往來的基礎、先導和助力器, 況且文化本身就是“一帶一路”重要的產業。

作為中國最知名的文化城市之一, 西安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 是“一帶一路”重要的文化城市。 更重要的是, 西安有諸多與絲路沿線國家契合的文化基礎和文化合作內容。

在“一帶一路”政策大背景下, 西安要如何打好這張“文化牌”?對此, 介面新聞獨家深度專訪了陝西省文聯副主席、著名文化學者、絲路文化大使肖雲儒。

今年77歲的肖雲儒35年前就開始走“絲路”, 至今行程已累計達到4萬公里, 並出版了多部關於絲綢之路的著作。

“絲路”熱出乎預料

介面:你最早從何時開始行走絲路的, 最近幾年又有哪些行走絲路經歷?

肖雲儒:35年前我開始走絲路, 那時是從西安到霍爾果斯段。 最近我在一個講座裡說“八萬里路雲和月, 六十功名塵與土”, 8萬里, 基本把中國12個省的地級市都跑完了。

2014年, 習近平主席剛提出“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僅3個月, 我們就開始追尋張騫之行, 從西安到落馬, 兩個多月跑了1.1萬多公里;第二次是2016年,

追尋玄奘之旅, 從西安出發, 一直往西走, 取道吉爾吉斯坦, 最後到印度的那爛陀寺, 全程1.7萬公里。

介面:你2014年絲路之行有什麼感受?當時國內的注意力剛剛轉向中亞等絲路沿線國家。

肖雲儒:當時習主席剛提出“一帶一路”戰略, 但我沒料到, 國外絲路的火熱出乎意料。

2014年走絲路海外段, 張騫第67代玄孫張利君隨行, 中亞人聽說是張騫後人, 都擁上來合影, 張騫在中亞知名度很大。

在絲路沿線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門口、文化景點幾乎都有“絲綢之路”地圖。 我們下榻的賓館, 第二天起床, 看到有一張用木條粘的巨大的絲綢之路全圖。 一位哈薩克的阿訇介紹, 該國很多清真大寺都是仿照西安的古清真寺建的,

雕樑畫棟、宮燈、燈籠上畫的花鳥多來自中國畫。

其次, 絲路沿線對中國非常重視。 沿線的格魯吉亞政府知道我們考察團來, 派旅遊部長來霍爾果斯口岸接我們。 我們途徑吉爾吉斯斯坦, 到達碎葉城時, 詩仙李白誕生於此地的說法更令這座古城與中國有了更多的聯繫和感情, 我們遇到了一個中亞人, 他後半生一直定居在此, 目的是修建一個李白紀念館。

介面:國內最關注的重點之一, 是產業領域的合作, 這方面在你絲路之行中有何感受?

肖雲儒:2014年, “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才提出來幾個月, 我認為那還是頂層設計。 但在絲路之行中, 我注意到, “一帶一路”下的產業互動和合作專案已經很火熱。 比如在格魯吉亞, 一家中國公司出資40億元,

收購了格魯吉亞排名前五的一家銀行。

從安卡拉到伊斯坦布爾的高鐵也是中國援建的。 烏茲別克斯坦的一段高鐵是韓國人和德國人承包修建, 但是工地上的工程車卻是陝汽重卡。 中國企業還在烏茲別克斯坦建設了一個天津工業園, 把烏茲別克斯坦全國玻璃需求全解決了。 這是例子雖然零碎, 但表明絲路經濟正在落地, 正展現一種全新的景象。

文化是“絲路”的紐帶

介面:你第二次走絲路時“一帶一路”戰略已經提出三年了, 這次去和第一次有什麼變化?

肖雲儒:“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前, 絲路沿線國家、民間由於發展的需要, 合作早就開始了, 但沒從理念上變成一種戰略上自覺。

第二次絲路行變化不小。

我們在巴庫採訪的一個水泥廠, 讓我感覺到“一帶一路”戰略正在進一步深化。 中國企業建好水泥廠後, 並不像之前那樣經營, 而是轉讓瑞士管理, 因為管理需要背多年包袱, 而且最重要的是, 中國企業的長處在基建, 不在管理運營, 所以中國企業蓋好獲利, 別人招標。 這表明一帶一路“熱銷”有了中國智慧。

其次, 購買成熟品牌。 很多中國企業不在絲路沿線做實業, 做實業風險大。 他們以吉利收購瑞典富豪的方式收購當地品牌。

產業經濟和資本經濟同步進行, 反映了“一帶一路”經濟深刻化和轉型升級。 中國正按國際慣例在運作, 這就是提升。 投資愈來愈成熟、智慧, 越來越能應對絲路經濟走向深刻化時可能遇到的一些問題。

介面:你說過,古絲路為現代的“一帶一路”提供了精神紐帶,友誼的紐帶,為什麼說文化是基礎?

肖雲儒:長遠衡量,文化確實是一帶一路的基礎。絲綢沿線各國的人都有自己的歷史語境。我們跟美國人就沒法聊張騫,但可以和中亞人聊,可以何義大利聊馬可·波羅,雖然這很虛,但是這是一種文化認同,一種友誼的紐帶。

文化是絲路沿線國家心理認同的最大公約數和基礎。這個基礎可以表述為歷史根脈的一種認同,歷史根脈的認同已經轉化為文化心理的認同;有了認同,再開始貿易往來,就方便了。

介面:文化是絲路經濟帶的先導嗎?

肖雲儒:可以這麼說,絲路就是溝通亞歐兩大陸的文化載體。亞歐一發展,美國、日本也會有參與進來的意願,所以,文化是引導。文化不引導,利潤就引導了,利潤引導絕不能長久。所以我認為文化理念是引導絲路健康發展、轉型升級的一個前導。

文化可能是“一帶一路”最長效的投資

介面:你有觀點說,文化是“一帶一路”投資轉型升級、規模化進入品質化的很重要的加力器,怎麼理解?

肖雲儒:文化的注入能夠使產業經濟提升。文化投資乍一看利潤少,但卻是最長效的投資。比如我們培養一個中亞留學生4年,他回去要工作60年。你培養了他,回到自己的國家,他就是中國文化的宣傳員。這產生的效益利潤不可小視。高鐵是消耗品,但是文化產品是增值型產品。它起碼在一百年內,會持續產生效益,我們一定要這樣算帳。

西安是全國高校集中地,我們應該全力以赴打造絲綢之路的“母校”,一年培養一千人,十年、二十年,培養幾萬人。長遠來看,這比高鐵、港口要賺錢,所以文化是讓“一帶一路”投資轉型升級、規模化進入品質化的很重要的加力器。

介面:文化不僅僅基礎、先導和“一帶一路”的加力器,文化本身也是產業,能這麼理解嗎?

肖雲儒:對,文化產業是絲路經濟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現在說文化產業,包括演出、畫展都是屬於增值性產品,但是文化產業還不完全如此,文化產業我們沒有做。

比方說教育產業,如果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安交大等大學都增設絲路沿線小語種專業的話,可以解決就業,可以為中資公司提供翻譯。

藝術智慧財產權是賺錢的,但西安還沒做。西安可以做絲路各國藝術品產權交易拍賣中心,拍賣絲路藝術品,不斷做大影響力,成為絲綢之路文化的領軍者。

介面:絲路國際電影節已經在西安開始舉辦了。

肖雲儒:絲路藝術節、絲路影視節、絲路大學聯盟都是很不錯的方向。但西安要進一步提升,應該不惜工本,把這些做成產業。大學聯盟可以做課題分解,比如說做絲路沿線各國的比較文化史。

西安現在還停留在貫徹“一帶一路”的初期,但隨著今後的落實發展,就要真正把它當文化產業來做。

西安應打造“物流、人流、文流孟菲斯”

介面:“一帶一路”建設中,西安所有的稱號似乎都不具象,西安要確立在絲路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還應該在哪些領域加強?

肖雲儒:作為古絲綢之路起點、現代絲路的重要城市,西安不但建成物流孟菲斯,還要打造人流孟菲斯。

比如,通過智慧組合各種線路,世界各地遊客只要一個電話打到西安,西安馬上組合旅遊路線。西安做智慧旅遊是有條件的,因為外國人來西安後,他到中國每個地方的距離差不多,等距離,成本低。外國人先到西安,保證半個鐘頭以後回單,或一天后把方案就做出來了,多方便了。古絲路起點,中國地理中心,西安有這個條件。

介面:“文流孟菲斯”也是你最近提及的一個重要的建議吧?

肖雲儒:是的,打造文化集散中心,是西安絲綢之路人文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任務。西安秉持這樣豐厚的文化資源和文化影響力,要搶先一步,打造文化集散地,把文化抓到手,其邏輯和“人流孟菲斯”一樣。

西安需要有一個頂層設計,來通盤設計物流、人流、文流的模式。西安要佔領高地,打造“物流人流文流孟菲斯”,這樣,絲路中心的模糊印象就建立起來了,也就不模糊了。

介面:目前西安與絲路沿線城市國家文化溝通、文化建設中,還有哪些領域有待加強?

肖雲儒:目前頂層設計還不夠。到底西安在“一帶一路”人文交流中要發揮什麼作用,怎麼發揮,從哪裡突破——這都需要頂層設計,需要戰略而不是戰術。西安目前談“一帶一路”,一談就是具體專案,眼光太短淺。

西安不要再把時間和錢浪費在證明問題上,是不是絲路起點意義不大。這只是個符號。絲路的一個核心是和諧,絲路的精神是共贏,不要有排他性。

“西安”若改為“長安”,會給中國迎來一張牌

介面:在絲路沿線的人文交流中,西安或者說這個“長安”這個詞,有哪些優勢呢?

肖雲儒:長安是中國歷史一個高峰期。長安不僅是一座城市,長安已經由具象的城市轉為一個文化標高。長安是中國歷史文化最輝煌的一個階段,就像北半球這個項鍊上的一顆鑽石,這個鑽石有多個棱面反映整個中國。只要把長安精神化、文化化,提升為一種精神狀態,就是把一個民族共有的最活躍的創造精神凝聚在一個城市上。其實能把“西安”改成“長安”是最好的,中國就有了一張好牌。

歐洲絲路沿線國家都知道長安。但要看西安怎麼利用“長安”的歷史文化含量來做文章。

但對長安的宣傳不要具化。長安是中華民族創造力一個標誌,團結、創造、發展、寬容,都在這個標誌裡。把這個符號打造好,它就能產生GDP,這就是投資環境。我覺得長安這個品牌打造也需要經過認真的頂層設計。

介面:不久之前在西安舉辦的“一帶一路”人文交流論壇上,經濟學家遲福林建議西安申報國家第一個歷史文化特區,你怎麼看?

肖雲儒:贊成,西安堪當此稱。目前,西安只是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若獲批國家第一個歷史文化特區,對西安是一個極大的利好。比如,西安可以召開世界古都第一次會議等此類會議、論壇,把羅馬、開羅、雅典和伊斯坦布爾的市長都請來。從非常現實的角度講,有了這個全世界能拿得出手的頭銜,好多文化領域的產業、項目都能很好地開展了。

介面:你說過,古絲路為現代的“一帶一路”提供了精神紐帶,友誼的紐帶,為什麼說文化是基礎?

肖雲儒:長遠衡量,文化確實是一帶一路的基礎。絲綢沿線各國的人都有自己的歷史語境。我們跟美國人就沒法聊張騫,但可以和中亞人聊,可以何義大利聊馬可·波羅,雖然這很虛,但是這是一種文化認同,一種友誼的紐帶。

文化是絲路沿線國家心理認同的最大公約數和基礎。這個基礎可以表述為歷史根脈的一種認同,歷史根脈的認同已經轉化為文化心理的認同;有了認同,再開始貿易往來,就方便了。

介面:文化是絲路經濟帶的先導嗎?

肖雲儒:可以這麼說,絲路就是溝通亞歐兩大陸的文化載體。亞歐一發展,美國、日本也會有參與進來的意願,所以,文化是引導。文化不引導,利潤就引導了,利潤引導絕不能長久。所以我認為文化理念是引導絲路健康發展、轉型升級的一個前導。

文化可能是“一帶一路”最長效的投資

介面:你有觀點說,文化是“一帶一路”投資轉型升級、規模化進入品質化的很重要的加力器,怎麼理解?

肖雲儒:文化的注入能夠使產業經濟提升。文化投資乍一看利潤少,但卻是最長效的投資。比如我們培養一個中亞留學生4年,他回去要工作60年。你培養了他,回到自己的國家,他就是中國文化的宣傳員。這產生的效益利潤不可小視。高鐵是消耗品,但是文化產品是增值型產品。它起碼在一百年內,會持續產生效益,我們一定要這樣算帳。

西安是全國高校集中地,我們應該全力以赴打造絲綢之路的“母校”,一年培養一千人,十年、二十年,培養幾萬人。長遠來看,這比高鐵、港口要賺錢,所以文化是讓“一帶一路”投資轉型升級、規模化進入品質化的很重要的加力器。

介面:文化不僅僅基礎、先導和“一帶一路”的加力器,文化本身也是產業,能這麼理解嗎?

肖雲儒:對,文化產業是絲路經濟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現在說文化產業,包括演出、畫展都是屬於增值性產品,但是文化產業還不完全如此,文化產業我們沒有做。

比方說教育產業,如果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安交大等大學都增設絲路沿線小語種專業的話,可以解決就業,可以為中資公司提供翻譯。

藝術智慧財產權是賺錢的,但西安還沒做。西安可以做絲路各國藝術品產權交易拍賣中心,拍賣絲路藝術品,不斷做大影響力,成為絲綢之路文化的領軍者。

介面:絲路國際電影節已經在西安開始舉辦了。

肖雲儒:絲路藝術節、絲路影視節、絲路大學聯盟都是很不錯的方向。但西安要進一步提升,應該不惜工本,把這些做成產業。大學聯盟可以做課題分解,比如說做絲路沿線各國的比較文化史。

西安現在還停留在貫徹“一帶一路”的初期,但隨著今後的落實發展,就要真正把它當文化產業來做。

西安應打造“物流、人流、文流孟菲斯”

介面:“一帶一路”建設中,西安所有的稱號似乎都不具象,西安要確立在絲路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還應該在哪些領域加強?

肖雲儒:作為古絲綢之路起點、現代絲路的重要城市,西安不但建成物流孟菲斯,還要打造人流孟菲斯。

比如,通過智慧組合各種線路,世界各地遊客只要一個電話打到西安,西安馬上組合旅遊路線。西安做智慧旅遊是有條件的,因為外國人來西安後,他到中國每個地方的距離差不多,等距離,成本低。外國人先到西安,保證半個鐘頭以後回單,或一天后把方案就做出來了,多方便了。古絲路起點,中國地理中心,西安有這個條件。

介面:“文流孟菲斯”也是你最近提及的一個重要的建議吧?

肖雲儒:是的,打造文化集散中心,是西安絲綢之路人文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任務。西安秉持這樣豐厚的文化資源和文化影響力,要搶先一步,打造文化集散地,把文化抓到手,其邏輯和“人流孟菲斯”一樣。

西安需要有一個頂層設計,來通盤設計物流、人流、文流的模式。西安要佔領高地,打造“物流人流文流孟菲斯”,這樣,絲路中心的模糊印象就建立起來了,也就不模糊了。

介面:目前西安與絲路沿線城市國家文化溝通、文化建設中,還有哪些領域有待加強?

肖雲儒:目前頂層設計還不夠。到底西安在“一帶一路”人文交流中要發揮什麼作用,怎麼發揮,從哪裡突破——這都需要頂層設計,需要戰略而不是戰術。西安目前談“一帶一路”,一談就是具體專案,眼光太短淺。

西安不要再把時間和錢浪費在證明問題上,是不是絲路起點意義不大。這只是個符號。絲路的一個核心是和諧,絲路的精神是共贏,不要有排他性。

“西安”若改為“長安”,會給中國迎來一張牌

介面:在絲路沿線的人文交流中,西安或者說這個“長安”這個詞,有哪些優勢呢?

肖雲儒:長安是中國歷史一個高峰期。長安不僅是一座城市,長安已經由具象的城市轉為一個文化標高。長安是中國歷史文化最輝煌的一個階段,就像北半球這個項鍊上的一顆鑽石,這個鑽石有多個棱面反映整個中國。只要把長安精神化、文化化,提升為一種精神狀態,就是把一個民族共有的最活躍的創造精神凝聚在一個城市上。其實能把“西安”改成“長安”是最好的,中國就有了一張好牌。

歐洲絲路沿線國家都知道長安。但要看西安怎麼利用“長安”的歷史文化含量來做文章。

但對長安的宣傳不要具化。長安是中華民族創造力一個標誌,團結、創造、發展、寬容,都在這個標誌裡。把這個符號打造好,它就能產生GDP,這就是投資環境。我覺得長安這個品牌打造也需要經過認真的頂層設計。

介面:不久之前在西安舉辦的“一帶一路”人文交流論壇上,經濟學家遲福林建議西安申報國家第一個歷史文化特區,你怎麼看?

肖雲儒:贊成,西安堪當此稱。目前,西安只是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若獲批國家第一個歷史文化特區,對西安是一個極大的利好。比如,西安可以召開世界古都第一次會議等此類會議、論壇,把羅馬、開羅、雅典和伊斯坦布爾的市長都請來。從非常現實的角度講,有了這個全世界能拿得出手的頭銜,好多文化領域的產業、項目都能很好地開展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