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吳雲波:創辦養牛合作社 帶富全村千口人

吳雲波與直營店員工交流。

初春的紮魯特旗, 時有輕雪到訪, 寒冷依舊。 2月22日下午, 記者走進位於魯北鎮的瑪拉沁艾力養牛專業合作社採訪,

社員大會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東薩拉嘎查黨支部書記吳雲波正與村民們熱烈討論著新一年的計畫。

2013年8月, 吳雲波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 牽頭創辦了瑪拉沁艾力養牛專業合作社。 全村234戶(1072口人)村民, 207(近1000口人)戶參股, 入股率90%以上。 除季節性用工外, 現有28名東薩拉嘎查村民被吸納為合作社員工。 三年時間, 資產由最初的550萬元, 增至1870萬元, 目前已實現從牧場、育肥、屠宰、精加工、直營專賣, 到餐桌的全產業鏈佈局。 開發整合紮魯特旗本土草原優質資源, 以生態養殖基地為依託, 陸續創辦了餐飲公司、牛排西餐店, 還將綠色牛肉、乳製品直營店開到了科區及寧波、煙臺等地。 三年間, 實現分紅247.5萬元, 入股村民人均年增收2400元。

1979年, 吳雲波出生在東薩拉嘎查, 兄弟姐妹8個。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 家裡日子過得不錯, 曾是旗裡數一數二的“萬元戶”。 1984年, 自從被評為“自治區勞動模範”的父親承包了1300畝林地後, 吳家的日子越來越艱難, 不但將積蓄花光, 還負債度日十幾年。 為了減輕家裡負擔, 他選擇了賺錢養家。 “既然不念書了, 就得像個過日子的樣兒”, 他很快代替父親成了家裡的頂樑柱, 一邊供弟弟上學, 一邊還債。 他長年深入通遼及周邊偏遠牧區, 收購牛羊販賣到集市, 除了繼續栽樹、維護林地外, 還開墾出幾十畝林間地搞種植, 其中的顛沛辛苦, 冷暖自知。 2008年, 吳家總算還清了債務。 鄉親們對年輕能幹的吳雲波特別欽佩。

2009年, 東薩拉嘎查換屆選舉村長。 與個別村花錢拉選票不同的是,

吳雲波這個村長卻是每天四五十個村民登門“泡”來的。 正值盛年的吳雲波一門心思撲在事業上, 年富力強, 有思路、敢擔當, 鄉親們認定這個“好青年”一定能帶他們走上致富路。 “要幹就幹出個樣兒來, 不能辜負鄉親們的信任”, 自從當了村長, 吳雲波把整個村真正當成自己的“大家”來養, 每天忙著跑項目、趟路子, 找關係……然而, 儘管他用盡了渾身解數, 甘願耗力搭錢, 可收效並不明顯。 看來, “想致富還得靠自己造血”。

工作實踐中, 吳雲波注意到, 一家一戶的養殖出現了草場超載嚴重、環境污染、疫病防治困難、市場風險把控能力弱的現象。 2013年, 搭上國家大力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快車, 吳雲波有了新思路。

“單槍匹馬幹不了大事, 全村人團結才能共同致富”, 為了堅定大家的信心, 吳雲波作出表率, 把自家的100多頭牛和200多隻羊全部賣掉, 與11名骨幹多方籌措資金, 還與父親商量, 將自家的1300畝林地無償提供給合作社作為養殖基地。 當年8月, 養殖基地破土動工, 合作社成員們滿含熱淚插上黨旗, 立志“黨旗不倒, 合作社不倒!”“起初, 合作社運營並沒有太多成熟的經驗可借鑒, 全靠摸石頭過河, 村幹部的行動, 就像定心丸一樣重要!”說起當時的情形, 吳雲波記憶猶新。 直到啟動資金到位, 基礎設施建好後, 他方才組織召開村民入股動員會, 無論現金、牛或耕地均可折現入股, 僅僅10天時間, 入股率達到90%以上。

一直以來, 吳雲波堅持發動村裡的老幹部、老黨員,

參與決策, 傳帶幫教, 鼓勵年輕人求知深造。 合作社成立以來, 捐助了6名貧困戶建房, 資助18名貧困家庭大學生、5名入伍軍人, 捐助金額總計68500元。

“現在民間放貸風險大, 當初入股合作社真是選對了。 有這樣的‘火車頭’帶著大夥兒, 我們幹勁兒十足。 ”辛薩仁朝格圖告訴記者, 他家以5萬元現金入股, 三年已經分紅近3萬元。 合作社還給股東分過“牛肉卡”, 年年給全村村民發放麵粉。 “合作社辦好了, 全村人都跟著沾光。 ”他說。

那森初古拉家用七畝耕地、5000元現金入股, 已收回成本4000多元。 “聽說村裡還要成立農業合作社, 我準備把耕地全部入股。 鄉親們都相信吳書記, 新合作社一定也會辦得紅紅火火!”據他說, 他的兒子和兒媳都是合作社的員工, 除了年工資收入6萬多元外,作為股東,每年還能拿到幾千元的分紅。

“怎樣用11萬畝土地養好1000口人?”吳雲波竭心盡力,為東薩拉嘎查的發展深謀遠慮。繼續進行科學養殖、蒙藥材種植,嘗試發展觀光農業、可追溯綠色牛肉產業,以及具有紮魯特草原民俗文化的鄉村旅遊等等,他的新年計畫滿滿……“成功不能靠生搬硬套,只要因地制宜,發揮長處,展現特色,就會有更好的前景和發展。”吳雲波對未來的信心溢於言表。

除了年工資收入6萬多元外,作為股東,每年還能拿到幾千元的分紅。

“怎樣用11萬畝土地養好1000口人?”吳雲波竭心盡力,為東薩拉嘎查的發展深謀遠慮。繼續進行科學養殖、蒙藥材種植,嘗試發展觀光農業、可追溯綠色牛肉產業,以及具有紮魯特草原民俗文化的鄉村旅遊等等,他的新年計畫滿滿……“成功不能靠生搬硬套,只要因地制宜,發揮長處,展現特色,就會有更好的前景和發展。”吳雲波對未來的信心溢於言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