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隴原工匠」馬曉東:平凡中追求卓越 焊花下書寫匠心

“馬曉東有‘特異功能’, 別人都幹不了的焊接難活, 他總是有辦法解決”, 提及蘭州西固熱電有限責任公司的馬曉東, 曾經與他共事的同事總愛說這樣一句玩笑話。

今年47歲的馬曉東, 是蘭州西固熱電有限責任公司焊工培訓中心主任, 工程師、高級技師, 在焊接行當已經摸爬滾打三十多年的他, 如今著書立說, 將自己在焊花下所積累的“特異功能”, 傳給了一批批的焊接工人。

“小時候, 姊妹多, 家裡比較窮, 偶然機遇下, 進入了焊接這個行當, 學習焊接的目的也就是為了討生活, 給父母減輕些負擔 ”, 說起幹焊接這一工作的初衷, 馬曉東說到, 對於自己來說, 想到以後要在社會立足, 焊接無疑是一門謀生技術。 起初, 因為自己是零基礎入門焊接, 對焊接工作並不瞭解, 後來通過自己慢慢的瞭解, 發現單位裡幹得優秀的焊接師傅很受重用, 從那開始, 自己就暗下決心,

要像師傅們看齊, 把這項技術學精學好。

很多人都說焊工是“冬練三九, 夏練三伏”的辛苦活。 雖然焊接作業又熱、又髒、又累, 每天在焊花下連一件囫圇衣服也都穿不了。 即便這樣, 初入焊接這行的馬曉東, 依舊想把焊接這門技術學精學好, 求教經驗豐富的老師傅,

不失為一種走捷徑的好法子。 但, 在八十年代有這樣一句話叫“教會徒弟, 餓死師傅”, 這讓馬曉東清醒地意識到, 要想在焊接領域出類拔萃, 自己就必須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 而要想成為複合型技能人才, 就必須站在先進技術的最前沿。

在工作中, 他不放過每一個砂眼、不忽略每一條裂紋。 他先後自學了《金屬材料學》《焊接工藝學》《焊接熱處理》等專業書籍, 並緊密結合實踐不斷摸索、總結提高, 最終練就了一手過硬的焊接本領。 2003年, 馬曉東代表甘肅省參加全國總工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單位聯合舉辦的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 他憑藉精湛的技藝和良好的個人素質,

獲得了全國焊工工種第一名。

“工匠精神是一種傳承, 是一種對焊接工作的負責, 即便是個大難題, 別人都說幹不了, 自己哪怕想破頭也要把它解決掉”, 就是堅持著這樣一種信念, 他攻克了焊接技術領域的多項實際操作上的難關, 他撰寫的論文《培養焊接高技能人才打造焊接培訓精品牌》榮獲“改革開放30年優秀學術成果”一等獎,

《A335P91鋼焊接工藝與操作技法》攻克了此鋼種焊接理論和焊接實際操作上的難關。 他在鎢極氣體保護焊、熔化極氣體保護焊、焊條電弧焊、單面焊雙面成型操作技術精絕。 先後榮獲中華技能大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電力楷模、全國技術能手、中央企業十大傑出青年等榮譽, 並使“國家級技能大師馬曉東工作室”和“甘肅省技能大師馬曉東工作室”落戶蘭州西固熱電有限責任公司。

焊接是個技術活兒, 會焊容易, 焊好卻難, 要焊出精品就更是難上加難。 尤其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 以耐心、嚴謹、專業、精益求精為內涵的工匠精神依然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這一點,馬曉東十分清楚。他更明白,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將自己所掌握的技術傳授於人,才能讓工匠精神綻放光彩。近年來,在他的主持下,公司焊培中心共對外開班30多期,培訓1500多人次。其中農民工近700多人,初、中、高級工鑒定100多人,技師高級技師培訓鑒定180多人,60多人成為焊接領域的高級技師,100多人在各單位成了骨幹力量。

這一點,馬曉東十分清楚。他更明白,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將自己所掌握的技術傳授於人,才能讓工匠精神綻放光彩。近年來,在他的主持下,公司焊培中心共對外開班30多期,培訓1500多人次。其中農民工近700多人,初、中、高級工鑒定100多人,技師高級技師培訓鑒定180多人,60多人成為焊接領域的高級技師,100多人在各單位成了骨幹力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