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章丘,念念不忘的故園!

編者按:感謝孫緒宏先生對家鄉的這份故土深情。 孫先生, 我們的家鄉正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 一座“產業高地、宜居新區、文旅名城”正在悄然崛起。 撤市設區新一屆區委區政府高點定位, 我們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輕軌接入、山大東移, 給我們章丘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圍繞產業高地、宜居新區、文旅名城的目標正在打造交通、產業、生態、城鎮的升級版, 富美章丘2.0版。 泉水生態區的打造, “交通上人舟流轉, 建設上村舍儼然, 文化上古今交融”的泉城文化特色的泉水之鄉、夢幻之城的美好畫卷已經展開;“南北暢通、東西貫穿、安全便捷、快速有效、佈局合理、結構優化”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框架正在形成。

在今年農業農村工作會議上, 劉天東書記的“約法三章、立規八條”更為幹事創業提供了風清氣正的創業環境。

歡迎在外的遊子回家創業, 章丘永遠是你的家, 你永遠是章丘的牽掛和驕傲。 讓我們一起為建設產業發達、環境優美、人民幸福的東部新區而努力吧!大美章丘welcome!

歡迎天南地北的章丘老鄉和五湖四海的朋友投稿章丘e家香。 您的關心和支持, 是e家香成長與進步的動力源泉!

投稿地址:qsslhs@126.com

稿費從優哦~~

隨著經濟的發展, 章丘越來越受到世人的關注。 無論是衣食住行還是人文關懷方面, 都有著質的飛躍。 不久前和一章丘文友談起章丘的發展,

他說, 章丘絕對是人類精神居住的家園。 他的談話不無自豪。 其實, 作為故鄉人, 用第三隻眼看章丘的發展應該是比較合情合理、公平公正的。

我離開故鄉十幾年了, 從未像現在一樣表現出極大的關注和樂趣。 每次回去我都會悄悄留意它的變化, 記得剛分配到小鋼聯的時候, 應該是九十年代中期,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是章丘的馬路。 那時的馬路坑坑窪窪, 僅從西麻灣上游鐵道路口到楊湖路段就被大車碾的支離破碎。 風一刮, 塵土飛揚, 特別是雨雪天氣, 更是讓人苦不堪言。

此時, 不是人騎車, 而是車騎人。

那時我年輕氣盛, 騎自行車像飛一樣, 在那種坑坑窪窪的場面中練就了一身好車技。 但是好運不常, 馬總有失蹄的時候, 在一次上夜班的途中就被一個小坑虛晃了一槍, 把我磕得鼻青眼腫, 自行車前輪也成了橢圓形。 吃一塹, 長一智, 自此行路總是小心翼翼, 特別是人到中年更怕受傷。 現在, 你再行駛在章丘寬闊平整的馬路上時, 就像讀一首好詩, 你總能讀出它平平仄仄的韻律。 有人說看一個城市的發展, 就要看它的馬路, 章丘的馬路橫平豎直, 縱橫交錯, 規劃有序。 我行走過很多地方,見過很多城市的馬路,也見證過一個城市的榮耀,你很難想像一個縣級市的馬路也會如此完美。

每到黃昏,我總是和相戀已久的女友執手走在那條佈滿麻點的公路上,穿過鐵道洞口,來到西麻灣河畔看那裡的風景,說是風景,其實是大煞風景的。馬路下邊有個小樹林,小樹林成了大家聚會的場所。有遛狗的,打太極的,還有光膀子喝酒吃燒烤的,整個小樹林裡烏煙瘴氣,垃圾扔得滿地是。那時泉水清澈甘甜,淙淙流下,可是入灣就變得污濁面目全非,河面上到處漂浮著垃圾袋,死狗爛貓之類的東西。通過政府近幾年的綜合治理,再經過這裡的時候,你會有一種異樣的感覺:綠樹環繞、鳥鳴滴翠、魚翔淺底,西麻灣碧波蕩漾,逐漸成為開放式的公園——眼明泉公園,常年不斷的眼明泉和遙相呼應的東麻灣的百脈泉成了這座城市泉水的代言人。有時為了買一份齊魯晚報,下班之後就會騎著自行車圍著明水城轉,那時還沒有向西發展的模式,幾分鐘就走完了從西麻灣到達桃花山公園的匯泉路段。而現在隨著城市的拓展,向西,一路向西,已經與省會城市濟南接壤。沿路排列的大型企業如鼓風機廠、海爾電機已經成為這個城市經濟的支柱。

其實,一個城市的發展有沒有底蘊除了看它的硬體設施,還要看它的軟實力——文化建設,而蛛網密織的大學城就代表著一種學術文化的介入。文化建設離不開文人的參與,清照文化節、荷花節在主打李清照文化的同時,大大小小的徵文杯賽也在默默提升著這座城市的文化素養。我的一個要好的文友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生在章丘是一種幸福。是啊!這的確是一種幸福,這種幸福來自於不言而喻的精神喜悅和默默祝福。

我生在這座城市,長在這座城市,這裡有我的父母、親朋好友和念念不忘的故園。什麼叫故鄉,父母在的地方就是故鄉,當我再回到這裡的時候,我希望我的故鄉一眼就能認出我。

我行走過很多地方,見過很多城市的馬路,也見證過一個城市的榮耀,你很難想像一個縣級市的馬路也會如此完美。

每到黃昏,我總是和相戀已久的女友執手走在那條佈滿麻點的公路上,穿過鐵道洞口,來到西麻灣河畔看那裡的風景,說是風景,其實是大煞風景的。馬路下邊有個小樹林,小樹林成了大家聚會的場所。有遛狗的,打太極的,還有光膀子喝酒吃燒烤的,整個小樹林裡烏煙瘴氣,垃圾扔得滿地是。那時泉水清澈甘甜,淙淙流下,可是入灣就變得污濁面目全非,河面上到處漂浮著垃圾袋,死狗爛貓之類的東西。通過政府近幾年的綜合治理,再經過這裡的時候,你會有一種異樣的感覺:綠樹環繞、鳥鳴滴翠、魚翔淺底,西麻灣碧波蕩漾,逐漸成為開放式的公園——眼明泉公園,常年不斷的眼明泉和遙相呼應的東麻灣的百脈泉成了這座城市泉水的代言人。有時為了買一份齊魯晚報,下班之後就會騎著自行車圍著明水城轉,那時還沒有向西發展的模式,幾分鐘就走完了從西麻灣到達桃花山公園的匯泉路段。而現在隨著城市的拓展,向西,一路向西,已經與省會城市濟南接壤。沿路排列的大型企業如鼓風機廠、海爾電機已經成為這個城市經濟的支柱。

其實,一個城市的發展有沒有底蘊除了看它的硬體設施,還要看它的軟實力——文化建設,而蛛網密織的大學城就代表著一種學術文化的介入。文化建設離不開文人的參與,清照文化節、荷花節在主打李清照文化的同時,大大小小的徵文杯賽也在默默提升著這座城市的文化素養。我的一個要好的文友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生在章丘是一種幸福。是啊!這的確是一種幸福,這種幸福來自於不言而喻的精神喜悅和默默祝福。

我生在這座城市,長在這座城市,這裡有我的父母、親朋好友和念念不忘的故園。什麼叫故鄉,父母在的地方就是故鄉,當我再回到這裡的時候,我希望我的故鄉一眼就能認出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