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時評|特朗普抱怨中國不幫忙,其實可以商量

科技日報總編輯 劉亞東

正值朝鮮半島戰爭烏雲密佈, 美國新任國務卿蒂勒森結束北京之行。 他此次訪華釋放出積極資訊:中美關係正在回歸良性互動的正軌,

同時也為實現兩國元首及各個級別的交往、拓展各領域的合作鋪平道路。

蒂勒森在北京的表現既在意料之外, 又在情理之中。 說意料之外, 是因為特朗普曾多次對中國惡語相向。 就在此次東亞之行的前兩站, 蒂勒森還分別就釣魚島和薩德問題對中國說三道四。 說情理之中, 是因為大國外交都有以實現各自國家利益為目標的內在邏輯, 中美兩國合則兩利。 習主席這回還當面誇獎了蒂勒森:“你說中美關係只能是友好, 我對此表示讚賞。 ”

一邊是蒂勒森向中國伸出橄欖枝, 一邊是美韓“關鍵決斷”聯合軍演緊鑼密鼓。 19日, 朝鮮宣佈, 其前一天進行的新型大功率火箭發動機地面點火試驗取得成功, 這被廣泛解讀為平壤朝著獲得洲際彈道導彈又邁出了一步。 朝鮮的火箭研發在不斷進展, 已是不爭的事實。 當前, 朝鮮的導彈和核武器還只是威脅美國的東北亞盟國, 如果任其發展, 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往夏威夷乃至洛杉磯“送快遞”。 所以,

蒂勒森17日在韓國所說的“對朝戰略忍耐已到盡頭”可不是空話, 它反映了美國的一種戰略焦慮。 毫無疑問, 美國的對朝政策正在進行重大調整, 留給和平解決朝核問題的時間可能不多了。

然而, 舉起的大棒不見得非要揮出去, 迫在眉睫的事也不是一定會發生。 真要對朝動武, 美國畢竟還有一大堆忌憚, 其中最要緊的是中國的態度。 華盛頓的政治家們當然懂得, 若能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中國的默許甚至配合, 無論以何種方式解決朝核危機, 都會容易得多。

趁著蒂勒森訪華, 美國總統又不失時機地利用社交媒體敲打中國。 3月17日, 特朗普在推特上寫道:“朝鮮現在的表現非常差勁。 他們‘玩弄’美國很多年了。 中國一點兒忙都不幫!”王毅外長18日在北京回應道,

中國多年來為解決朝鮮問題傾注了巨大心血和努力。 他說這些話時, 身邊站著笑容可掬的蒂勒森。

蒂勒森與王毅會談後, 談論朝核問題的腔調出現了細微變化, 開始使用外交辭令。 他表示, 美國將與中國合作, 盡一切可能說服朝鮮棄核。 比起此前的攻擊性言論, 蒂勒森的態度明顯緩和了許多。 他在首爾時甚至威脅針對朝鮮採取先發制人的打擊。

在朝核問題上, 美國有求於中國不假, 但中國真能作壁上觀嗎?事實上, 作為我們的近鄰, 朝鮮發展核武器無論主觀動機如何, 客觀上給中國帶來的傷害並不少於美國。 就朝鮮半島無核化而言, 中國和美國的利益高度一致。

如果認為未來朝鮮對中國發出核威脅是無稽之談, 那麼朝鮮發展核武器可能引發東北亞地區核軍備競賽總不是空穴來風吧!還有, 中朝邊界附近大量朝鮮核設施潛在的核污染風險, 不蒂是一把懸在中國人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傳統地緣政治格局尚未打破之前, 中國的戰略空間受到局限,這每每造成我們在朝核問題上尷尬被動,疲于應付,兩面不討好。更有一些人的朝鮮問題思考基於這樣一種假設:分裂的半島更加符合中國的利益,久而久之變成一種根深蒂固的思維定式。存在的並不一定合理。很多情形下,只有反制自己的思維慣性,只能進入理性的自由王國。

在朝核問題上,中美有共同利益,且美國有求於中國;而在臺灣問題上,中國的任何一種解決方案,必定繞不開美國這個坎兒。一般認為,60多年前那場朝鮮戰爭遲滯了中國的統一大業。當今的朝核危機如能為中國解決臺灣問題帶來轉機,即使只有一線可能,也值得我們全力以赴。當然,這需要巨大的戰略勇氣。

中國的戰略空間受到局限,這每每造成我們在朝核問題上尷尬被動,疲于應付,兩面不討好。更有一些人的朝鮮問題思考基於這樣一種假設:分裂的半島更加符合中國的利益,久而久之變成一種根深蒂固的思維定式。存在的並不一定合理。很多情形下,只有反制自己的思維慣性,只能進入理性的自由王國。

在朝核問題上,中美有共同利益,且美國有求於中國;而在臺灣問題上,中國的任何一種解決方案,必定繞不開美國這個坎兒。一般認為,60多年前那場朝鮮戰爭遲滯了中國的統一大業。當今的朝核危機如能為中國解決臺灣問題帶來轉機,即使只有一線可能,也值得我們全力以赴。當然,這需要巨大的戰略勇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