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微信、微博與今日頭條纏鬥正酣,自媒體人將坐收“二度紅利”?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做社交的加演算法, 靠演算法的做社交。 在流量紅利逐漸消失的今天, 也許, 平臺模式整合能釋放出一輪新紅利。

今年6月, 騰訊任命“三把手”任宇昕擔任OMG新舵手, 而任宇昕此番的重要任務, 就是“加快演算法推薦等技術的突破, 打造完整的內容生態”, 暗示著其基本的調整邏輯, 就是狙擊今日頭條。


目前, 對各大內容平臺而言, “頭條化”似乎已成為一種主流 , 並在各自產品的基礎上, 紛紛開啟了演算法分發之路。

“社交化”戰略下, 今日頭條產品發生了哪些變化?

就像新浪CEO王高飛所說:“純資訊流產品的問題在於沒有以內容生產者為中心的社交關係, 用戶無法有效留存, 中國手機用戶每12個月左右換一次手機, 純資訊流產品多半需要重新獲取一遍使用者。 ”

所以, 著眼於長期利益, 近半年來, “社交化”成為了今日頭條的頭號戰略, 並且可以觀察到的是,

這一戰略正在其產品層面中展開了落地嘗試。 對於一款資訊產品, 如何才能建立起“社交化”氛圍, 加強使用者與內容創作者之間的連接互動?目前看起來, 頭條正在通過三種途徑進行嘗試:


今日頭條推出的“明星上頭條”和問答專案

第二種方式是通過產品反覆運算,

讓使用者盡可能地多看到“關注”的按鈕, 並點擊它。

在資訊流中, 舊版的作者頭像和ID位於文章標題的左下方, 很不起眼;新版則提升至文章標題的上方, 位置更顯突出, 目的正是教育使用者。


左為舊版樣式, 右為新版


第三種方式, 則是通過較為強勢的運營手段, 動員作者去主動吸粉

值得注意的是, 這批新功能中包含了多個自帶社交(訂閱)屬性的功能, 如私信功能(提高帳號服務粉絲的能力)、粉絲必見(用於解決粉絲觸達率低的問題)、擴展連結(引流等用途)。


一個更重要的信號是, 粉絲量對推薦量的影響可能正在增強。


演算法+社交已成趨勢,自媒體人爭搶“新紅利”?

演算法推薦可以提高資訊分發效率和使用者使用時長,而社交關係能提升用戶粘性與商業價值。“演算法推薦+社交關係”,就這麼,出人意料卻合乎情理地成為了平臺公共的選擇。

當流量紅利變小,整合成為了釋放紅利的新方式。這一輪演算法+社交的平臺改革,勢必也將釋放出一波新紅利:

向前追溯,對自媒體來說,互聯網上曾有兩波半紅利


而至於全面社交化的今日頭條,是否會讓剩下半波粉絲紅利徹底釋放,我們還無法預測。但目前觀察來看,已經有一批人搶先行動了起來。




不過,這可能是抓住潛在紅利的正確姿勢。


演算法+社交已成趨勢,自媒體人爭搶“新紅利”?

演算法推薦可以提高資訊分發效率和使用者使用時長,而社交關係能提升用戶粘性與商業價值。“演算法推薦+社交關係”,就這麼,出人意料卻合乎情理地成為了平臺公共的選擇。

當流量紅利變小,整合成為了釋放紅利的新方式。這一輪演算法+社交的平臺改革,勢必也將釋放出一波新紅利:

向前追溯,對自媒體來說,互聯網上曾有兩波半紅利


而至於全面社交化的今日頭條,是否會讓剩下半波粉絲紅利徹底釋放,我們還無法預測。但目前觀察來看,已經有一批人搶先行動了起來。




不過,這可能是抓住潛在紅利的正確姿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