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砥礪奮進的五年】新“華西村”如何上演“變形記”?

揚子晚報網訊從農業“小白”到水稻專家;從“別墅少年”到住在豬圈邊的山村木屋也能面不改色;從高能耗企業的“斷舍離”, 到開始玩電競、機器人…… “天下第一村”華西村,

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 是怎麼保持穩健增長的?近日, 記者專訪了黨委書記吳協恩。 面對蒸蒸日上的新華西村“變形記”, 小吳書記劇透了這些年來他作為掌舵者所施展過的那些“變形計”。

“華三代”變形

“別墅少年”住山村木屋被水煮蛋感動

現在被稱為“華三代”的村裡年輕人們, 剛畢業父母就會按照華西村的“傳統”配備 “三件寶”——工作、別墅和小轎車。 如此優渥的條件, 讓有些“華三代”略顯浮躁, 吳協恩看在眼裡, 受到電視節目《變形記》的啟發, 從2013年開始, 組織華西村年輕人到貧困山區去體驗生活。

22歲的華西村村民小邵, 跟三十幾個華西年輕人一起翻山越嶺到貴州省穿洞村體驗生活,

晚上九點才到村民家裡, 兩個小時後小邵就給領隊打電話, “馬上回去, 一刻都不想留!”這是一個用木頭搭建的破舊老屋, 年久失修。 牆上都是蜘蛛網、被子已經泛黑, 房間裡還有幾頭豬在跑……

目前華西已經選派過去200多人, 他們跟當地村民同吃同住一起下地, 開始很不習慣, 淳樸的村民怕他們不適應, 自己一年到頭捨不得吃攢了賣錢的雞蛋, 悄悄拿白水煮了給他們補充營養, 看著啃著雜糧的老鄉, 小邵這些“華三代”被深深觸動, 回來後不但更孝順父母, 工作上也特別認真, 較著勁想比誰幹得更好。 插秧苗, 住農舍, 他們更深切地體會到了祖輩們早年創業的不易。

“農小白”變形

從“農盲”學成水稻種植“工匠”

種水稻的老祖宗是中國人,

但是日本的大米卻普遍口感更好。 不服氣的吳協恩想讓華西也種出安全香醇的大米, 到日本考察了十幾個農場, 最終選定了在水稻生產方面久負盛名的福井縣朝日農場作為“教練場”。

回來後華西村貼出告示, 要招7名35歲以下的年輕人去日本學習水稻種植。 經過層層篩選和日本老師面選, 最終確定了7人。 這7個人都是大學以上學歷, 卻全是農業“小白”, 沒有務農經歷。 在朝日農場, 7個學徒跟著日本老師學習怎樣能“把田平得像鏡面一樣”, 學會了育苗、插秧、施肥、加工、操作農業器械甚至拆卸農機……每天收工後, 累得坐在地上都能睡著。

回村後, 華西千畝稻田成了他們的舞臺。 從農資採購、平田開始, 樣樣活都親力親為。

下了高檔汽車就上拖拉機, 用物聯網操控灌溉, 自主研發平田設備和播種自動上土裝置, 自己設計包裝電商推廣……今年1月, “華西牌”大米評上了“江蘇好大米金獎”。

“世界村”變形

機器人送餐上海辦電競嘉年華

很多人對華西村的印象, 可能還停留在鋼鐵和化纖等傳統產業“打江山”, 可是實際上, 村裡在莫三比克開採出了花崗岩, 還要去上海辦電競嘉年華, 以後你來華西村吃飯, 可能給你上菜的就是送餐機器人……吳協恩說, 華西村的目標是爭取在3—5年時間內, 使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利潤貢獻率實現“三七開”。

華西村產業的“變形計”, 不僅是對一批能耗高、效率低的企業的“斷舍離”, 眼下炙手可熱的資本運作、人工智慧一樣沒漏。 去年華西村把旅行社和餐廳開到了朝鮮,

本月初天下第一機器人館正式開館, 這裡有第三代中科世界送餐機器人, 可精確定位, 準確無誤地將菜品送到指定位置。 而上海耀宇文化公司不僅在電競行業成為了規則制定者, 還準備在上海打造一個以電競為主題的嘉年華樂園。

從天上到地下, 從陸地到海洋, 從東部到西部, 從國內到國外, 從生產醬油襪子等日用品到高科技研發, 華西村早已經變形成為“世界村”。 2016年, 華西已擁有遍佈世界和全國各地的企業254家, 資產總額達534億元, 上繳稅收13.20億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