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伴讀|陶行知:生活教育之特質

捧著一顆心來, 不帶半根草去。

伴讀 | 2017年第66期

來自中國網教育頻道

你如果看過《狸貓換太子》那出戲, 一定還記得那裡面有一件最有趣的事情,

就是出現了兩個包龍圖:一個是真的, 還有一個是假的。 我們仔細想想, 是愈想愈覺得有趣味了。

世界上無論什麼事, 都好像是有兩個包龍圖。 就拿教育來說罷, 你立刻可以看出兩種不同的教育:一種叫做傳統教育;另一種叫做生活教育。

又拿生活教育來說吧, 你又可以發現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主張“教育即生活”;另一種是主張“生活即教育”。

我現在想把生活教育的特質指出來, 目的不但要使大家知道生活教育與傳統教育之不同, 並且要使大家知道把假的生活教育和真的生活教育分別出來。

生活的生活教育第一個特點是生活的。 傳統的學校要收學費, 要有閒空功夫去學, 要有名人闊老介紹才能進去。 有錢, 有閑, 有面子, 才有書念, 那麼無錢, 無閑, 無面子的人又怎麼辦呢?聽天由命嗎?等待黃金時代從天空落下來嗎?

不!我們要從生活的鬥爭裡鑽出真理來。 我們鑽進去越深, 越覺得生活的變化便是教育的變化。

生活與生活一磨擦便立刻起教育的作用。

磨擦者與被磨擦者都起了變化, 便都受了教育。 有人說:這是“生活”與“教育”的對立, 便是“生活”與“教育”的磨擦。

我以為教育只是生活反映出來的影子, 不能有磨擦的作用。 比如一塊石頭從山上滾下來, 碰著一塊石頭, 就立刻發出火花, 倘若它只碰著一塊石頭的影子,

那是不會發出火花的。

說得正確些, 是受過某種教育的生活與沒有受過某種教育的生活, 磨擦起來, 便發出生活的火花, 即教育的火花, 發出生活的變化, 即教育的變化。

行動的生活與生活磨擦, 便包含了行動的主導地位。 如果行動不在生活中取得主導的地位, 那麼, 傳統教育者就可以拿“讀書的生活便是讀書的教育”來做他們掩護的盾牌了。

行動既是主導的生活, 那麼, 只有“為行動而讀書, 在行動上讀書”才可說得通。 我們還得追本推源地問:書是從哪裡來的?書裡的真知識是從哪裡來的?我們是毫不遲疑地回答說:“行是知之始”, “即行即知”, 書和書中的知識都是著書人從行動中得來的。

我要聲明著書人和注書人抄書人是有分別。

人類和個人的知識的媽媽都是行動。 行動產生理論, 發展理論。 行動所產生發展的理論, 還是為的要指導行動, 引著整個生活沖人更高的境界。 為了爭取生活之滿足與存在, 這行動必須是有理論、有組織、有計劃的戰鬥的行動。

大眾的少爺小姐有的是錢, 大可以為讀書而讀書, 這叫做小眾教育。 大眾只可以在生活裡找教育, 為生活而教育。 當大眾沒有解放之前, 生活鬥爭是大眾惟一惟一的教育。 並且孤立地去幹生活教育是不可能的, 大眾要聯合起來才有生命可過;即要聯合起來, 才有教育可受。

從真正的生活教育看來, 大眾都是先生, 大眾都是同學, 大眾都是學生。 教學做合一, 即知即傳是大眾的生活法, 即是大眾的教育法。總說一句,生活教育是大眾的教育,大眾自己辦的教育,大眾為生活解放而辦的教育。

前進的有人說,生活既是教育,那麼,自古以來便有生活,即有教育,又必要我們去辦教育呢?

他這句話,分析是對的,斷語是錯的。我們承認自古以來便有生活即有教育。但同在一社會裡,有的人是過著前進的生活,有何的人過著落後的生活。我們要用前進的生活來引導落後的生活,要大家一起來過前進的生活,受前進的教育。前進的意識要通過生活才算是教人真正的向前去。

世界的課堂裡既不許生活進去,又收不下廣大的大眾,又不許人動一動,又只許人向後退不許人向前進,那麼,我們只好承認社會是我們惟一的學校了。馬路、弄堂、鄉村、工廠、店鋪、監牢、戰場,凡是生活的場所,都是我們教育自己的場所。

那麼,我們所失掉的是鳥籠,而所得的倒是偉大無比的森林了。為著要過有意義的生活,我們的生活力是必然的衝開校門,衝開村門,衝開城門,衝開國門,衝開無論什麼自私自利的人所造的鐵門。所以,整個中華民國和整個世界,才是我們真正的學校咧。

有一種陪伴,叫不孤讀。

尋找朗讀者

只要您愛,我們就提供平臺。

如果您喜歡朗讀,

願意為大分享有價值的文章,

關注(21天伴讀活動)

也許您就是我們的下一個朗讀者哦!

-作者-

陶行知,中國人民教育家、教育 思想家,民主主義戰士,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愛國者。是中國人民救國會和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務主任,繼任中華教育改進社總幹事。先後創辦曉莊學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學團、育才學校和社會大學。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論核心。著作有:《中國教育改造》、《古廟敲鐘錄》、《齋夫自由談》、《行知書信》、《行知詩歌集》。

-朗讀者-

閆景臻,中國網記者,中國網教育頻道主持人。

音訊製作:劉昌

文字編輯:實習生 羅敏

排版:實習生 郭穎慧

設計:實習生 周繼鳳

中國網教育頻道出品

本文選自1936年3月16日《生活教育》第3卷第2期。如果分享內容在版權上存在爭議,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處理。

即是大眾的教育法。總說一句,生活教育是大眾的教育,大眾自己辦的教育,大眾為生活解放而辦的教育。

前進的有人說,生活既是教育,那麼,自古以來便有生活,即有教育,又必要我們去辦教育呢?

他這句話,分析是對的,斷語是錯的。我們承認自古以來便有生活即有教育。但同在一社會裡,有的人是過著前進的生活,有何的人過著落後的生活。我們要用前進的生活來引導落後的生活,要大家一起來過前進的生活,受前進的教育。前進的意識要通過生活才算是教人真正的向前去。

世界的課堂裡既不許生活進去,又收不下廣大的大眾,又不許人動一動,又只許人向後退不許人向前進,那麼,我們只好承認社會是我們惟一的學校了。馬路、弄堂、鄉村、工廠、店鋪、監牢、戰場,凡是生活的場所,都是我們教育自己的場所。

那麼,我們所失掉的是鳥籠,而所得的倒是偉大無比的森林了。為著要過有意義的生活,我們的生活力是必然的衝開校門,衝開村門,衝開城門,衝開國門,衝開無論什麼自私自利的人所造的鐵門。所以,整個中華民國和整個世界,才是我們真正的學校咧。

有一種陪伴,叫不孤讀。

尋找朗讀者

只要您愛,我們就提供平臺。

如果您喜歡朗讀,

願意為大分享有價值的文章,

關注(21天伴讀活動)

也許您就是我們的下一個朗讀者哦!

-作者-

陶行知,中國人民教育家、教育 思想家,民主主義戰士,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愛國者。是中國人民救國會和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務主任,繼任中華教育改進社總幹事。先後創辦曉莊學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學團、育才學校和社會大學。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論核心。著作有:《中國教育改造》、《古廟敲鐘錄》、《齋夫自由談》、《行知書信》、《行知詩歌集》。

-朗讀者-

閆景臻,中國網記者,中國網教育頻道主持人。

音訊製作:劉昌

文字編輯:實習生 羅敏

排版:實習生 郭穎慧

設計:實習生 周繼鳳

中國網教育頻道出品

本文選自1936年3月16日《生活教育》第3卷第2期。如果分享內容在版權上存在爭議,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處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