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50年的“孝悌”董存梅:敬了公公孝婆婆

25年前, 丈夫撒手人寰, 她沒有拋下年邁的公婆改嫁離去

面對記者, 董存梅說:“我只是做了一個兒媳婦應該做的事。 ”

67歲的董存梅是陽高縣夏家場村人, 大字不識幾個。 但她卻用50年的“孝悌”言行給子女做出了表率。

“上有老, 下有小, 我不能改嫁”

董存梅17歲嫁入本村趙喜家, 丈夫心靈手巧, 鐵工活兒、木工活兒樣樣幹得有模有樣, 是生產隊的骨幹;董存梅也踏實能幹, 幹起活兒來巾幗不讓鬚眉。 夫妻二人在生產隊裡幹頭份, 掙頭份, 小日子一天比一天過得好。

然而, 天有不測風雲。 1992年, 丈夫出了意外, 撒手人寰。 那一年, 董存梅43歲。 痛苦、絕望、無助, 一齊向董存梅頭上襲來, 她感覺自己的天塌了。

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 她能撐過來嗎?親朋和鄰里都為她捏了一把汗。 時過不久, 有人勸她改嫁, 說媒的人接踵而來, 但都被她回絕了。 當時, 農村已經實行了生產責任制, 董存梅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經營農田上,

每天早出晚歸, 養豬喂雞。 同時, 還要照顧年過七旬的公公婆婆。

董存梅付出的艱辛, 公公看在眼裡, 婆婆疼在心裡。 一天, 72歲的婆婆拉著她的手說, 孩子, 你還年輕, 不要這樣苦自己了, 孩子們也都大了, 也能獨立生活了, 你找個合適的人改嫁吧。 老人勸著兒媳改嫁, 不禁想起了自己歿去的兒子, 說話間老淚縱橫。 董存梅安慰著婆婆, 並斬釘截鐵地說:“上有老, 下有小, 我不能改嫁!”

“伺候公婆是替丈夫盡孝”

烏飛兔走, 12年一晃就過去了, 董存梅沒有改嫁。 她早出晚歸, 忙裡忙外, 像親生女兒一樣伺候著公婆。 2003年, 84歲的公公去世了, 留下了85歲的婆婆。 安葬了公公後, 董存梅的小叔子和家姑開始為老母親的贍養之事犯起愁來。

小叔子雖然是鐵路工人, 但其妻子身體不好, 三天兩頭吃藥調理。 如果把老人交給他們, 怎能讓人放心。

婆婆大女兒早亡, 二女兒遠嫁大同礦區, 也沒有辦法隨時照顧母親。 就在大家為難之際, 董存梅開口了:“他姑、他嬸, 你們不要為難, 你們原來怎的還怎的, 他奶奶有我哩!我也是老人的媳婦, 和兒子一起生活也是生活, 和老人一起也是生活, 伺候老人我這是替趙喜盡孝, 你們放心, 我不會虧待老人的。 要知道孩子奶奶也是我的媽!”一番話說得眾人都眼含熱淚。 就這樣, 打發走公公的第二天, 董存梅就從兒子家搬到了婆婆家, 與婆婆生活在了一起。

董存梅和婆婆這一住又是一個12年, 2016年冬天, 婆婆離開了人世, 這一年老人96歲。

儘管董存梅十分痛苦, 但村中鄉鄰都說“沒有董存梅, 老人早就連骨頭也腐沒了, 哪能活到九十六!”

董存梅的兒子建國告訴記者, 在他的印象中, 母親從未和奶奶紅過臉, 下田勞動回來不管多累, 總是笑對老人。 得空就陪老人曬太陽、拉家長, 為老人翻身按摩、端屎送尿、擦洗身體更是家常便飯。 12年來, 她不論走多遠, 當晚也要趕回來。 陪在老人身邊, 怕別人照顧不周老人。 老人愛吃雞肉, 但不愛吃雞皮, 她就把皮撕下自己吃, 把肉放到奶奶碗裡。 老人喜歡吃零食, 她就給老人買來餅乾等零食放在她身邊。 建國說, 其實母親對奶奶的照顧也都是些平平常常的事情, 也沒有啥驚天動地的大事, 但他能感受到母親的艱辛和偉大。

是啊, 生活就是這平平常常的點點滴滴。 董存梅也常常對自己的孩子講:“孝敬老人是兒孫的福。 ”其實, 董存梅這個大字不識的農村婦女, 已經用自己50年的言行給孩子們樹立了榜樣, 她在平凡的生活中, 用平凡的點滴演繹了中華孝道的真善人生。

如今, 董存梅仍一個人住在和婆婆相守了12年的那間破舊房子裡, 她說, 要按照當地傳統的風俗在老人離去的屋子裡守孝到百天, 盡“女兒”最後的孝心。

劉素青通訊員 文平 文/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