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人工智慧輔助篩查肺癌 幫醫生減負,緩和醫患矛盾

澎湃新聞記者 王心馨

“在中國, 有70%的診療需要根據醫療影像給出的資訊做出診斷。 而且這個系統還在不斷地發展, 影像圖片量每年大概有40%左右的增長, 但是相應的, 每年影像醫生數量卻頂多只以3%的速度在增加, 所以說現在中國非常缺乏影像科醫生。 ”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長征醫院放射科主任、中華放射學會副主任委員劉士遠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

缺少影像科醫生又引發了另外一個問題, 即導致醫生的超負荷工作。 而當醫生在超負荷工作時, 做出錯誤判斷的概率會上升, 甚至會漏掉原本可以發現的一些早期病症。

這樣的惡性循環成為了醫患關係緊張的推手。

目前看來, 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落在了人工智慧技術上。 2013年, 自動識別疾病, 提高醫院診斷的深度學習方法就被《MIT科技評論》評為當年的十大技術突破之一。 目前, 人工智慧在金融、醫療和製造等領域的應用正在迅速增長。 麥肯錫估計, 到2025年, AI應用的總市場將達到1270億美元。 而另一個機構IDC預測, 國內醫療資訊化解決方案市場在2012年至2016年的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4.3%, 未來這一市場有望超300億元。

在國內, 利用深度學習技術訓練模型, 已經可以在臨床診療上幫助醫生識別肺部病變和癌症。 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長征醫院成為最早擁抱這一技術的醫院之一, 而與他們合作的公司是一家在2016年前無人關注的初創公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