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研究發現組蛋白甲基轉移酶WHSC1調控前列腺癌轉移機制

3月20日, 國際學術期刊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線上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人口健康領域)秦駿組的研究論文“AKT-mediated stabilization of 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 WHSC1 promotes prostate cancer metastasis”, 該研究揭示了組蛋白甲基轉移酶 WHSC1(Wolf-Hirschhorn syndrome candidate 1)協同 PTEN 缺失促進“惰性”(indolent)腫瘤向高轉移性前列腺癌演變。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見惡性腫瘤, 但目前還缺乏有效的診斷方法區分“高危害”與“非轉移性惰性”(Indolent)前列腺癌。 PTEN 是前列腺癌中最為廣泛發生突變的腫瘤抑制基因, 約有70%的轉移性前列腺癌病人呈現 PTEN 缺失或 PI3K/AKT 信號通路異常啟動;但是小鼠前列腺上皮細 PTEN 特異性敲除卻不能形成高轉移性前列腺癌, 因此尋找及鑒定能夠協同 PTEN 缺失促進前列腺癌轉移的關鍵信號通路或因數,

可以為臨床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新的靶點和思路。

博士研究生李霓、袁懷瑞等在研究員秦駿的指導下, 利用遺傳小鼠模型, 證明 WHSC1 可促進前列腺癌細胞遠端轉移。 從分子水準研究揭示AKT直接磷酸化 WHSC1-S172 位點, 阻止 WHSC1 被 CRL4Cdt2 E3 泛素化降解。 前列腺癌中 WHSC1 的升高, 一方面通過 AKT-WHSC1-mTORC2 正反饋回路, 啟動 AKT 信號;另一方面, WHSC1 正向調控 Rac1 轉錄, 促進前列腺癌細胞遷移和侵襲。 秦駿研究組通過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仁濟醫院教授薛蔚合作, 證明 WHSC1 及其調控信號與病程進展及腫瘤復發緊密相關。

綜上所述, 該研究闡明了表觀調控因數 WHSC1 與細胞內關鍵信號分子 CRL4Cdt2、AKT、Rictor、Rac1 作用並促進前列腺癌轉移的機理, 研究結果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的靶點。

該項研究得到了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 以及中科院等科研項目的資助, 同時也得到了上海生科院(人口健康領域)公共技術平臺以及動物平臺的支援。

圖:WHSC1促進PTEN缺失惰性前列腺腫瘤形成高轉移性前列腺癌及其作用模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