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夏季治未病 並非所有人都“補陽”

三伏天即將到來,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護理中心主任陳興華教授從中醫養生的角度提醒說, 三伏天是一年中人體陽氣最旺的一段時間, 是溫補陽氣的最佳季節。 這個時節, 適當運用中醫外治法可有效祛除體內的風、寒、濕等邪氣, 讓陽氣虛之人增強免疫力, 從而使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病症減輕或消失。

陳興華說, 從中醫病因病機來講, 疾病多是風、寒、濕、暑、燥、火等邪氣所致。 而在三伏天時, 人體處於散發的時令, 此時補陽可以達到其他季節所達不到的雙重功效。 一旦上述邪氣被趕出體外,

不但疾病能更好地治癒, 而且陽氣注入體內, 將風寒濕邪排出後, 人在炎熱的環境裡也不會煩躁、悶熱。 那是否所有的人都適合在這個時機進行補陽呢?

答案是否定的。 陳興華提醒說, 一般來講, 三伏天進行溫陽補陽的最適合陽虛或者氣虛體質的人。 陽虛或氣虛體質的人, 自身陽氣不足, 通常較別人更易惡風怕冷, 臨床常表現為慢性、虛寒性疾病, 如免疫系統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蕁麻疹等;慢性頸腰腿痛:腰肌勞損、頸椎病等;呼吸系統疾病: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虛人感冒等;消化系統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兒科疾病:體虛易感冒、哮喘、厭食、遺尿、汗症等;婦科疾病:虛寒痛經、月經不調、不孕症等。

陳興華介紹說, 傳統中醫特色療法眾多, 有需要的人群不妨找專業中醫師辨證諮詢, 試試下面的相關療法:

1.三伏天天灸療法:除了常用於哮喘、鼻炎、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的防治外, 還可用于婦兒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等屬於陽虛寒凝的範圍。 是臨床“冬病夏治”的典型代表。

2.隔薑灸、隔鹽灸:隔姜灸適用於因寒而致的嘔吐、泄瀉、腹痛、風寒濕痹、陽痿、痛經、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等;隔鹽灸常常作用於人體肚臍部位, 故又稱神闕灸, 這種灸法多用於急性寒性腹痛、吐瀉、痢疾、小便不利、中風脫證等。

3.雷火灸法:雷火灸由多種名貴中藥製作而成, 根據不同的配伍, 具有通經活絡、活血化淤、消腫止痛、追風除濕、溫經散寒、散癭散瘤、扶正祛邪等功效。

有藥力峻、火力猛、滲透力強、灸療廣泛的特點。

4.穴位貼敷:是指在選取的穴位上貼敷藥物, 通過藥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療疾病的一種外治方法。 根據不同病種可選用不同藥物處方及穴位處方, 具有治病防病的保健作用。 臨床適用於感冒、咳嗽、不寐、胃脘痛、便秘、食積、頭痛、眩暈、關節腫痛、遺尿、流涎等。

5.耳穴療法:常用王不留行籽等貼壓於特定耳部穴位, 用於治療各種疼痛性疾病、各種慢性病症和一些功能紊亂性病症, 如眩暈症、心律不齊、高血壓、月經不調、失眠、肢體麻木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