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要指鹿為馬,華西的招聘只是一種不占編制的合同工勞務派遣,跟真正的醫生集團沒啥關係!

作者Dr.2, MediCool醫庫董事長

近期, 隨著中國醫生集團大會召開, 圈內對醫生集團的討論又開始熱烈, 隨後奇點的王建秀撰文指出醫生集團只是少數派, 文章切中實際, 獨角獸的大怪也撰文指出, 醫生集團同樣面臨很多困難, 並且認為商業模式不足。

但我在這裡卻有不同的觀點, 醫生集團是少數派這個不假, 但是沒有商業模式這倒未必。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 我們先來定一下關於醫生集團的概念及在我們國家之所以發展困難的原因。

其實在6月22日華西醫生集團發了一個招聘啟事, 這兩天忽然有圈內人士大呼小叫, 說什麼三甲“巨無霸”做醫生集團會如何如何, 這完全是一種只為吸引眼球的做法, 因為這不是醫生集團真正的定義。

我們可以看到, 華西這次招聘的是初級職稱及以下的人才, 這些人在臨床都是幹活的主力。 同時沒有編制, 是隸屬于華西下面一個公司的合同雇傭工, 經培訓後在華西的各個附屬機構內執業, 所以這個跟我們在部隊醫院或地方醫院招聘的合同工還不一樣, 屬於勞務派遣, 隨時可以不要。

並且這個招聘啟事中還注明如果表現優秀可以由華西醫院聘用, 變成合同工還算是一個福利,

更加凸顯這根本不是一個所謂的醫生集團, 而是一個合同雇傭制的勞務派遣招聘, 僅此而已。

那麼我們回到醫生集團的定義中, 其中有一條很重要, 醫生集團並不隸屬於任何的大型醫院, 換句話說大型醫院開出來的根本談不上什麼醫生集團, 因為它只是為它自己醫院下屬服務的, 醫生集團在整個定義中, 它是以技術輸出為核心, 展現的類似于一種平臺式的合作, 有這樣的一個核心特點。

當然, 這種模式在國內遇到了巨大阻礙。

綜合阻礙之一, 我們國家的醫療體制跟美國不一樣, 是屬地化管理, 換句話說你跨省執業, 審核帶落地都會有巨大的阻礙, 更別說全國執業了, 這個跟國外醫生自由執業大不相同。

因此這種屬地化管理本身, 就會把這種面向全國範圍內, 想做技術輸出的醫生集團, 一下子就在業務落地的時候, 攔掉一大半。 多數只能走會診的模式, 而很難走技術輸出與輕資產託管的這種模式,

第二個, 我們整個國家的醫保跟商保支付的制度, 沒有這一項支付專案。 換句話說, 很難從整個醫療支付體系中去單獨體現醫生集團技術輸出的價值, 於是通常可執行的路線就是落地診所、或者開診所、或者開醫院。 因此從這種嚴格意義上它並不是真正的醫生集團。 有時相當於變相的幾個醫院或診所之間的自由執業者, 合則來不合則散, 僅此而已。

醫生集團其實是有商業模式的, 在未來當打破了完全屬地化的管理,

就可以跨省甚至全國, 進行以技術為核心的勞務輸出並獲得認可的時候, 必然以一個個學科或者是綜合性的醫生集團, 與全國的醫療資源進行嫁接, 特別是嫁接在三四線城市或者縣域, 將會有非常大的機會。

所以醫生集團本質上它是一個屬於輕資產的東西, 它跟去開設診所、跟醫院是有聯繫有區別的, 我認為在目前情況下一窩蜂的開診所、開醫院只是為了落地去真實拓展業務, 並且靜待時機, 醫生集團商業模式的成型, 將有待於政策的進一步明朗與市場化倒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