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感官遊戲》:進入遊戲,並被遊戲吞噬

與眾多科幻電影一樣《感官遊戲》(1999年)的故事發生在未來的一個烏托邦裡, 這個由遊戲組成的世界隨著 劇情的發展衍生出更深層的世界,

導演柯南伯格企圖用複雜的劇情設置令電影人物和觀影者迷失其中。 愛麗嘉·蓋 勒是著名的遊戲設計師, 在她的最新作品“eXistenZ”的試玩會上, 有人企圖殺死她。 試玩會陷入混亂後, 泰德· 皮庫迅速救走了愛麗嘉。 之後, 為了檢測遊戲系統的安全狀況, 愛麗嘉邀請泰德一同進入了eXistenZ。 泰德隨即沉 溺於亦幻亦真的eXistenZ中——遊戲之所以令任何人都感到真實, 是因為它的驅動器是由DNA手術後畸形動物的卵 繁殖出的, 它通過臍帶纜植入玩家的神經系統。 於是, 你前一秒還在北京東城區, 下一秒就會到達美國亞利桑那州 的沙漠裡。 這個驅動器可以與玩家相互影響, 不同的玩家, 遊戲會朝不同的方向發展。 愛麗嘉用生物學虛構了這個 與真實生活一模一樣的遊戲世界。
電影裡, 這個世界分為三層:1.愛麗嘉扮演遊戲設計者被追殺的世紀;2.愛麗嘉 與泰德共同進行遊戲的世界;3.現實世界, 即片尾意外結局裡的世界。 這三層世界平行進行而又彼此聯繫, 柯南伯 格最大可能地模糊了現實與虛構的邊界。

《感光遊戲》是典型的柯南伯格電影——利用烏托邦世界作為載體, 探討著現實與虛幻的關係:人類今後的去 向、科技的發展程度, 將人類放置在與上帝同樣的高度後, 人類的悲觀、迷惘與自私, 與同年上映的《駭客帝國》 一樣, 兩部電影都無底線地描繪了虛構的現實;與《駭客帝國》的不同在於, 《感官世界》中的人作為主導一方, 可以改變遊戲規則和發展路線。 而前者宿命論十足——人類早已淪為機器的奴隸, 失去了解決問題的主動性。

在讀完印度作家薩爾曼·拉什迪的《撒旦詩篇》後, 柯南伯格萌生了讓一位藝術家被列入暗殺黑名單並不得不 逃避追殺的故事靈感。 “我決定讓故事主人公成為一個遊戲設計師而不是作家, 因為我認為遊戲設計完全有可能上 升到藝術層面, ”當開始動筆創作劇本時, 柯南伯格從沒想進入遊戲, 他說:“我原本認為這是一部關於遊戲設計 師逃避狂熱玩家的電影, 可隨著故事情節的展開, 我不顧一切的進入自己虛構的遊戲當中,

我想觀眾也會和我一樣 無法自拔。 就我所知, 遊戲玩家都希望盡可能的融入遊戲世界。 而對我來說, 一種能植入神經系統的遊戲才堪稱完 美, 因為僅靠眼睛和手套讓神經系統融入遊戲實在簡陋。 所以我更進一步, 既然我們進入虛構的世界, 那麼它也會 想吞噬我們。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