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棵娃娃菜的跨境之旅

從納雍到香港:

■ 文/圖 周春榮

這幾天,納雍縣騌嶺鎮獅子山農民的高山娃娃菜一車接一車地銷往香港,每一車都是20多噸,而且菜價一路飆升,從4角錢一棵一直漲到7角,簡直賣“瘋”了。

以前的騌嶺不產菜,境內煤礦、學校的食堂要用蔬菜,都去外面採購。 現在的騌嶺不僅產菜,而且全部賣到香港。 騌嶺蔬菜“逆襲”的背後,是源自今年的一次產業選擇。

今年3月26日,站在騌嶺鎮加戛河岸邊,被騌嶺鎮黨委書記李踐從雲南“追”回來的昆明晨耘蔬菜種植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偉,在離家多年後終於再次親吻了故鄉的泥土。

那天的陽光很暖和,隨同張偉一起前往納雍的雲南蔬菜技術人員趁著好天氣,手把手地把種菜技術教給獅子山農民。

在張偉的心中,回鄉種菜,是一次拓荒,也是一次擴張,更是一次反哺!

隨著白色地膜的鋪開,張偉眼前的黑土地漸漸變成“白土地”,去年還在種包穀的土地上開啟了一種種植新模式——獅子山農民退出500畝糧地,在“退”出來的糧地裡改種了高山娃娃菜。

在依靠種糧維持生活的農民心中,包穀、洋芋是他們最為信賴的種植依靠,多年來一成不變的習慣讓他們不敢信任包穀、洋芋之外的任何一種種植。

他們之所以願意“退”,是因為在雲南種菜賣菜的老闆張偉是他們村裡人,也是因為他們前往雲南目睹了張偉的產業。

到今年6月7日,原來覆蓋地膜的“白土地”變成了“綠土地”,一車一車的娃娃菜不斷運往深圳,讓大都市香港與山村騌嶺連了起來,也讓香港市民與騌嶺農民連了起來。

至此,獅子山的農民終於鐵了心:擴大種植規模,種菜賣香港。

至此,獅子山的轉型也積累出了一個經驗:退,不是放棄,是選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