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宿遷老木匠旋木大半生 老手藝渴望“新生”

宿遷網訊72歲的老木匠王德彪腰彎得厲害, 走在門前的小路上, 記者看到他的臉部幾乎與地面平行, 彎腰的程度約有90度。 而來到旋木操作臺, 他的腰似乎挺拔了一些, 旋木機快速旋轉了起來, 一根木料在旋木機的軸上高速旋轉, 王德彪手持專用工具緊貼在金屬支架上, 專用工具鋒利的一頭慢慢地與旋轉的木料接觸, 頓時木屑橫飛。 不一會兒, 一根漂亮的擀麵杖就旋好了, 中間粗, 兩頭細, 拿在手裡沉甸甸的, 光潔如玉, 討人喜歡。

祖傳手藝已過百年

王德彪是宿城區埠子鎮新發村圩西組村民, 他是當地惟一堅守旋木技藝的老人。

昨天, 記者來到他家, 一進院子, 就看到大量已扒了皮的木料, 堆放在院子裡晾曬。 一間數十平方米的瓦房, 是王德彪的操作室, 裡面擺放著很多半成品。 “這些木料都是從安徽買來的, 這叫旱柳, 是旋木的好原料, 本地很少有這樣的樹種。 ”王德彪說, 本地的桑樹、槐樹也是可以用來旋木的, 但是遠不如旱柳這種材質好。

“你看, 這個圓筒是蒸米糕用的模具, 把普通木頭旋成這樣的模具, 那是需要技術的。 因為現在基本上找不到旋木藝人了, 所以我這裡生意還算不錯, 經常有人上門訂貨。 ”王德彪說, 旋木這個技藝在過去較為多見。 在資源匱乏的年代, 木碗、木勺、蒜臼、燈座、花棒、陀螺等日用品和玩具, 都是通過旋木來完成的。

如今會這門手藝的人很少了, 但是這類旋木工藝依然有市場。

王德彪介紹說, 他家是個旋木世家, 幾代人都是做旋木的, 他做的這門手藝已經傳承三代人了, 少說也有100多年的歷史。

旋木行當曾經輝煌

“我的爺爺、父親都是做這行的, 我在十六七歲時就跟著父親學做旋木了, 這一干就是好幾十年。 ”王德彪說, 也許是在自己的影響下, 他的兒子和女兒也都會旋木。 一些工藝不太複雜的木制工藝品都會旋, 只是兒女們都有自己的事業, 沒有繼續從事旋木這一行當。 在當地, 現在他是旋木“第一人”。

“這門手藝曾經很吃香, 記得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 農村通電了, 家家戶戶都用上了電燈。 安裝電燈需要一個燈座,

圓圓的, 那都是通過旋木來完成的。 記得那時候旋木燈座供不應求, 我不分晝夜旋制燈座, 也滿足不了需求。 ”王德彪說, 他當年旋制的木質燈座, 很多村民家現在還一直使用著。

“每年正月的各大廟會上, 都能看到旋木類的商品出售, 孩子們手搖花棒這種玩具, 也只有在一些廟會上才能看到。 ”王德彪說, 過去很多人家都使用木勺、木碗, 現在還有很多人家使用擀麵杖, 這都是旋木藝人的傑作。 “旋木是一種工藝, 儘管現在使用量在減少, 但是旋木的產品並沒有消失。 ”王德彪說, 正因為如此, 他才沒有丟下這門手藝, 依然堅持常年旋木, 以滿足訂貨商人的需求, “我旋出來的東西從來都不需要拿到市場上去賣, 商販都是登門訂貨的,

需要什麼我就加工什麼。 ”

心中憂慮後繼無人

王德彪這輩子除了堅守旋木這門手藝, 還在思想上要求進步。 1986年, 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隨後被提拔為村民小組長。 在那期間, 他除了認真履職, 閒暇時間就在家旋木, 始終沒有中斷過旋木這門手藝。 1984年, 他擔任村會計, 1987年擔任村委會主任, 1995年擔任村黨支部書記。 離任後, 他繼續從事旋木技藝, 直到現在成了駝背老人, 也捨不得將這門手藝丟棄。

“以前, 我們村裡有很多人都學會了旋木, 隨著旋木產品市場需求量逐漸減少, 其他人都不幹了, 也只有我在堅持做這個。 緊縮了的旋木市場被我佔有了, 我感覺效益還是不錯的, 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 就是雖然市場變得蕭條了,

但只要有人堅持, 還是有生存空間的。 ”王德彪說。

因為自己年紀大了, 王德彪也有一種憂慮, 那就是擔心這門手藝今後會失傳。 “我的兒子和女兒都會旋木, 可惜他們早就不幹了, 今後他們也不會重拾旋木手藝。 我擔心我家的祖傳旋木工藝, 會在我的手裡失傳。 ”王德彪說, 他希望有年輕人能拜他為師, 把這個傳統工藝繼續傳承下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