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業規模不足,農村電商如何跨越三座大山?

近年來, 電商經濟的快速發展, 為農民共用資訊化紅利帶來強勁動力。 但目前農村電商在發展過程中依然面臨諸多困難, 比如產業規模不足、優質產品數量不足、品質參差不齊、自身基礎設施差、冷鏈物流難配套以及運維成本高等問題表現突出, 亟須積極面對並加以解決。

有資料顯示, 目前農村用戶手機上網的比例已達84.6%, 農村居民對網購的接受率超過八成。 2016年, 全國農村網路零售額達到8945.4億元, 約占全國網路零售額的17.4%。

事實上, 這幾年農村電商的迅猛發展, 讓不少地方看到了互聯網經濟的魅力, 於是紛紛引進電商企業, 發展當地經濟。 這些產業的發展不僅可以為農民提供創業機會, 還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通過農村電商帶動, 地方農特產銷售半徑得以延伸, 農戶收益大大增加。 不過電商發展過快, 也帶來了“收購難”問題。

目前在許多地方, 由於特色農產品供應量不足, 形不成規模效應, 以至於農村電商突飛猛進後, 越發凸顯“產量短板”。 農產品生鮮電商的高成本投入和“籃子裝不下、車子拉不走”的尷尬局面, 成了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的瓶頸。

據瞭解, 長期以來, 由於產業規模小, 生產缺乏統一標準,

產品品質難以控制, 農產品品牌意識差, 成為當前農產品電商生存面臨的主要問題。

目前全國絕大多數縣, 都存在一個共性問題, “要啥有啥, 要啥沒啥”。 要是問你縣裡有哪些特產, 你一定可以掰著手指頭數出N多種來, 但能拿到檯面上全國銷售的卻不多。

大部分縣域“特產”的最根本困境——沒有形成農村電商產業規模, 所以根本供不上!

追根究底是“企業化”不夠, 大部分產量還是在散戶農民手裡。 一家一戶的農民, 最大的問題就是生產缺乏計劃性, 只根據最簡單的市場表像決定種植計畫。 市場火了就加種, 市場冷了就減產, 這樣的盲目行為, 永遠脫離不了一年爛地裡一年供不上的惡性循環。 所以這是供不上的更深層原因——有了產業, 缺乏企業化整合。

因此, 未來的農村電商經濟只有實現規模化生產, 通過品牌化運作和企業化整合, 把農產品產量及品質拉上去, 才能真正走上電商經濟發展的快軌。

賣貨郎, 歡迎來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