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雅豔的諜圖——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賞析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五代南唐後主李煜雖不是一位好皇帝, 但絕對是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 他主導的南唐畫院人才輩出, 顧閎中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其傳世作品《韓熙載夜宴圖》更是家喻戶曉的國寶。 顧閎中, 曆中主、後主兩朝畫院, 任翰林待詔。 他的生平及畫藝, 《宣和畫譜》、《夢溪筆談》等都有記載。 相較于畫家本人的生平, 顧閎中受後主之命而作的《韓熙載夜宴圖》和畫中的人物或許更讓世人感興趣, 也就是說我們更著迷于畫中主人公韓熙載。

韓熙載何人?後主為何要派顧閎中監視並圖寫之呢?

韓熙載(902-970年),

字叔言, 其先為南陽(今屬河南)人, 後家于齊, 遂為濰州北海(今山東濰坊)人。 從徐鉉所撰《唐故中書侍郎光政殿學士承旨昌黎韓公墓誌銘》和韓熙載自作向吳睿帝上的《行止狀》等文獻來看, 韓氏確實是一個家世顯赫、才高氣逸、能文擅藝的人才。 但作為一個出身北方, 曾為後唐進士, 因政治變故偽裝商賈南下, 又在吳國為官, 後入南唐且經歷烈祖、元宗和後主三朝的紛繁爭鬥的朝廷要員, 沒有積極理政, 而是終日蓄養伎樂, 廣招賓客, 宴飲歌舞。 至於韓熙載這種“多好聲伎, 專為夜飲, 雖賓客糅雜, 歡呼狂逸, 不復拘制”是性格使然, 還是面對現實政治故意為之?也就是說李煜派顧閎中繪此圖是為了提拔考察抑或監視堤防韓氏呢?歷來訟議難定。
但無論李煜是出於何種目的, 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毋庸置疑是中國繪畫史上的精妙之作。

《韓熙載夜宴圖》目前所見最早本為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本。 絹質, 設色, 縱28.7釐米, 長342.7釐米。 整卷分聽琵琶演奏、觀舞、宴間歇息、清吹、宴散送賓等五個場景, 場景之間以屏風隔開, 表現韓熙載夜宴行樂的完整情景。 採用這種連續構圖又以屏風隔開, 以似斷非斷的空間關係來處理時間的連續性, 較完整地表現了整個夜宴狀況, 真是一幅巧妙的“諜報圖”, 體現了顧氏的觀察能力。 從藝術角度來看, 畫家對人物的刻畫可謂精微。 全圖四十餘人物, 根據人物關係, 別主人公、賓客、樂伎、婢女, 從衣著、神態等方面進行了巧妙處理。 人物造型準確、線條流暢、設色雅麗,

各種傢俱擺設空間處理到位, 色調豔而不俗, 整圖格調雅致, 體現了顧氏的再現能力。

整卷無款, 引首為明代程南雲題“夜宴圖”三篆字, 卷後有一段未署名的行楷題識述及韓熙載生平。 那麼這件作品是不是顧閎中的原作呢?若不是, 又是那個年代的呢?對此, 清初孫承澤《庚子銷夏記》中認為“大約南宋院中人筆”, 也就是說是南宋時期畫院畫師的仿作。 孫氏的這一觀點也得到了當代幾位權威書畫鑒定家的認同, 如徐邦達先生、傅熹年先生等。 故宮專家餘輝先生也撰有專文, 從服飾、禮儀、器具、技藝諸方面進行考察, 認為此圖極可能是南宋畫院高手所為。 畫卷上也確沒有看到五代、北宋時期的印跡和題識,

最早的是南宋“紹勳”印。 當然, 即使是南宋仿作, 《韓熙載夜宴圖》也代表著中國古代工筆重彩畫的最高水準, 對後世的影響也是極為深遠, 故有多幅後人臨仿之本傳世。

後主李煜、畫家顧閎中、大臣韓熙載, 一幅精彩《韓熙載夜宴圖》讓我們隱約能尋繹五代南唐時期一段特殊的歷史生態和三個才華橫溢人物之間的跌宕故實。 或許您細細品讀此畫時, 還能感受到那場熱鬧夜宴下蘊藏的激蕩與不安呢。

(撰稿:逸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