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橄欖球運動:“大塊頭”們鬥智 既錘煉筋骨還鍛煉大腦

文博是一個生活在貴陽的美國人。

對於精通中文的文博來說, 在貴陽的一切生活和工作都不成問題, 唯獨讓他遺憾的是, 在這裡打不了橄欖球。

作為美國第一運動, 橄欖球從童年開始就陪伴著文博。 來到中國技癢難耐, 但尋遍大街小巷的文博發現, 貴陽有面向社會大眾開放的足球場、籃球場、羽毛球館, 卻找不到能和他一起打橄欖球的球友。

求助萬能的網路, 文博得知在貴陽有一群人每週日都會在一起打橄欖球, 這讓他對這個週末無比期待。

(森林人橄欖球隊是貴陽唯一一支橄欖球隊。 )

打橄欖球的“森林人”

這是貴州唯一一支成型的美式橄欖球隊, 球隊隊名叫做森林人。

“貴陽是林城, 我們就是生活在林城裡的森林人。 ”一位正在熱身的隊友笑著解釋隊名。

不過, “森林人”就像NFL(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中的突襲者、鋼人、德州人等球隊隊名一樣, 很有美國味兒。

這是一群來自各行各業的業餘球員。

因為貴陽乃至貴州都沒有專業的橄欖球場, 所以森林人只能找和橄欖球場大小相似的足球場訓練, 但是足球場常年都被足球愛好者訂滿了, 所以森林人的訓練場地並不固定。

這天的訓練安排在兩塊五人制足球場。 足球場上, 兩個球門中間奔跑著一群戴著頭盔護具的橄欖球運動員, 圍牆上C羅和梅西的巨幅海報尤為醒目, 這樣的情景未免有些違和。

儘管場上沒有文博認識的人, 但是自帶“自來熟”天賦的美國人很快就融入了這群“森林人”裡。

在對抗訓練前的熱身期間, 文博甚至擔當起了教練的角色, 幫助球員們訓練。

“穿粉紅色褲子的那位打得非常好。 ”在文博看來,

儘管是業餘球隊, 但是森林人裡有兩三名球員水準還是不錯的。 這讓他足夠欣喜, 畢竟曾經在南京生活的兩年期間, 文博壓根兒就沒見到過橄欖球的影兒。

文博口中“穿粉紅色褲子的”球員叫孫同飛, 是森林人的創始人, 曾經是一名國內為數不多的職業橄欖球運動員。

(森林人橄欖球隊從最初只有幾十人到如今上百人。 )

鬥智鬥勇的運動

和許多人一樣, 孫同飛也是通過電影接觸到橄欖球。

2010年, 孫同飛在北京讀書期間, 經過選拔進入中國最早的職業全裝備美式橄欖球俱樂部——北京保衛者。

2012年被選拔到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參加培訓。 回到老家貴陽, 孫同飛開始致力於橄欖球的推廣。

壯漢、野蠻、衝撞、肌肉、小眾……這是外行人對橄欖球的固有印象。

(橄欖球需要具備強健的體魄進行激烈對抗, 是一項“純爺們”的運動。 )

孫同飛認為, 相比足球和籃球等主流競技體育, 橄欖球在同樣需要具備強健的體魄進行激烈對抗的條件下, 還是一項錘煉筋骨和大腦的運動。 在美國, 一位頂級名校博士從事橄欖球運動是司空見慣的事。

(比賽前隊員們商定戰術並鼓舞士氣。)

(奔跑、傳球、搶球,比賽一開始就驚心動魄。)

(比賽激烈,連眼鏡都起霧。)

(精准的拋球對比賽至關重要。)

(為了躲避對手搶球,俯身臥倒。)

文博很認同孫同飛的觀念,美式橄欖球首先是從大學校園流行開來的,一場大學橄欖球決賽能夠吸引七八萬觀眾現場觀戰。一年一度的有著美國春晚之稱的“超級碗”決賽更是萬人空巷,一票難求。

小眾運動的無窮魅力

不過,橄欖球目前在中國依然擺脫不了小眾的標籤。儘管七人制橄欖球進入奧運會項目,但是在2010年以前,全國可供國家隊選拔的運動員規模僅三位元數。

孫同飛認為,橄欖球在中國發展的桎梏還是“人”,大家對於這項運動過於陌生,沒人玩,談何發展。

“每天都泡在健身房。”一位球員說,橄欖球對身體的要求比足籃球更甚,為了不拖後腿,自己平時都會加強鍛煉。此外,為了便於觀看美職比賽,丟了多年的英語也撿起來了。

訓練結束,孫同飛開始給球員們分發剛剛購買的球衣等裝備,這群身材明顯魁梧壯實得多的橄欖球員們也吸引了在旁邊幾名踢足球的愛好者,得知對方的一身裝備動輒五六千元後,一名足球愛好者開始拿手機拍照片。

(橄欖球因比賽激烈,全身都有護具保護,一套裝備幾千元。)

(平時加強訓練加上護具的保護,橄欖球受傷幾率並不高。)

省內找不到球隊進行交流比賽,森林人即將開拔南昌,參加“城市碗”美式橄欖球聯盟的一場比賽。

這是中國規模最大、分佈最廣的美式橄欖球聯賽,對於孫同飛們來說,這是他們目前最好的舞臺。

下一步,孫同飛準備在貴陽打造一座專業的橄欖球場,為青訓和比賽服務。

(比賽前隊員們商定戰術並鼓舞士氣。)

(奔跑、傳球、搶球,比賽一開始就驚心動魄。)

(比賽激烈,連眼鏡都起霧。)

(精准的拋球對比賽至關重要。)

(為了躲避對手搶球,俯身臥倒。)

文博很認同孫同飛的觀念,美式橄欖球首先是從大學校園流行開來的,一場大學橄欖球決賽能夠吸引七八萬觀眾現場觀戰。一年一度的有著美國春晚之稱的“超級碗”決賽更是萬人空巷,一票難求。

小眾運動的無窮魅力

不過,橄欖球目前在中國依然擺脫不了小眾的標籤。儘管七人制橄欖球進入奧運會項目,但是在2010年以前,全國可供國家隊選拔的運動員規模僅三位元數。

孫同飛認為,橄欖球在中國發展的桎梏還是“人”,大家對於這項運動過於陌生,沒人玩,談何發展。

“每天都泡在健身房。”一位球員說,橄欖球對身體的要求比足籃球更甚,為了不拖後腿,自己平時都會加強鍛煉。此外,為了便於觀看美職比賽,丟了多年的英語也撿起來了。

訓練結束,孫同飛開始給球員們分發剛剛購買的球衣等裝備,這群身材明顯魁梧壯實得多的橄欖球員們也吸引了在旁邊幾名踢足球的愛好者,得知對方的一身裝備動輒五六千元後,一名足球愛好者開始拿手機拍照片。

(橄欖球因比賽激烈,全身都有護具保護,一套裝備幾千元。)

(平時加強訓練加上護具的保護,橄欖球受傷幾率並不高。)

省內找不到球隊進行交流比賽,森林人即將開拔南昌,參加“城市碗”美式橄欖球聯盟的一場比賽。

這是中國規模最大、分佈最廣的美式橄欖球聯賽,對於孫同飛們來說,這是他們目前最好的舞臺。

下一步,孫同飛準備在貴陽打造一座專業的橄欖球場,為青訓和比賽服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