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特色蔬菜薺菜高產栽培技術

薺菜(學名:Capsella bursa-pastoris (Linn.) Medic.), 十字花科, 薺屬植物薺的通稱,又名護生草、地米菜等, 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作物, 是人們喜愛的可食用野菜之一。 薺菜起源於東歐和小亞細亞, 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見, 野生于田野, 也可人工栽培。

1 植物學特徵

薺菜莖直立, 單一或從基部分枝, 被單毛、分枝毛及星狀毛。 基生葉叢生呈蓮座狀, 大頭羽狀分裂, 頂裂片卵形至長圓形, 莖生葉窄披針形或披針形, 基部箭形, 抱莖, 邊緣有缺刻或鋸齒。 總狀花序頂生及腋生, 花小, 白色, 十字花冠。 短角果倒三角形或倒心狀三角形, 扁平, 無毛, 頂端微凹, 種子2行,

長橢圓形, 淺褐色。 花果期3-7月。

2 營養成分

薺菜是高纖維蔬菜,薺菜的食物纖維含量高達1.7mg/100g。 每100克嫩莖葉含蛋白質4.5克, 脂肪0.3克, 粗纖維2.2克, 糖類4.3克及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人體必需營養物質和豐富的鈣、鎂、鐵、錳、鋅、銅、鉻等礦物質, 此外, 還含有膽鹼、乙酸膽鹼、芥菜堿、黃酮類等成分。

3 生物學特性

薺菜屬於耐寒性作物, 喜冷涼的氣候, 在嚴冬能忍受短期零下8℃的低溫。 生長期短, 葉片柔嫩, 需要充足的水分, 最適宜的土壤濕度為30%-50%, 對土壤要求不嚴格, 一般在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土地中就可以種植, 但以肥沃疏鬆的黏質土壤較好。 土壤酸鹼度以PH6-6.7為宜, 需要充足的氮肥和日照, 忌多濕雨天氣, 否則降低光合作用, 植株生長細弱, 並易遭受病害。

4 栽培技術

4.1品種選擇

目前生產上主要有板葉薺菜和花葉薺菜兩個品種。 一種是板葉薺菜, 葉片大而厚, 生長快、早熟、高產, 外觀商品性較好, 風味鮮美。 播後40天即可收穫, 適於秋季栽培。 另一種是花葉薺菜, 植株塌地生長, 葉窄較短小, 香氣濃郁, 味極鮮美。 適於春季栽培。

4.2栽培季節

長江流域薺菜可行春、夏、秋三季栽培。 春季栽培在2月下旬至4月下旬播種;夏季栽培在7月上旬至8月下旬播種;秋季栽培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播種。 華北地區可行二季栽培, 春季栽培在3月上旬至4月下旬播種;秋季栽培從 7月上旬至9月中旬。 利用塑膠大棚或日光溫室栽培, 可於10 月上旬至翌年2月上旬隨時播種。

4.3播種方法

薺菜通常撒播, 但要力求均勻,

播種時可均勻地拌和1~3倍細土。 播種後用腳輕輕地踩一遍, 使種子與泥土緊密接觸, 以利種子吸水, 提早出苗。 早秋播的薺菜如果採用當年採收的新籽, 要設法打破種子休眠, 通常以低溫處理, 用泥土層積法或在2~7℃的低溫冰箱中催芽, 經7~9天, 種子開始萌動, 即可播種。 在夏季播種, 可在播前1~2天澆濕畦面, 為防止高溫乾旱造成出苗困難, 播後用遮陽網覆蓋, 可以降低土溫, 保持土壤濕度, 防止雷陣雨侵蝕。

4.4播種量

每667平方米春播需種子0.75-1公斤, 夏播,2-2.5公斤, 秋播為1-1.5公斤。

4.5田間管理

薺菜播種後要注意觀察出苗情況, 覆蓋地膜的應在發現少量出苗後及時撤去地膜, 防止燒苗, 加強肥水管理。 澆水要掌握“輕澆、勤澆”的原則, 不能一次澆透。 每隔1-2天澆一次。

春、夏栽培的薺菜, 由於生長期短, 一般追肥2次。 第一次在2片真葉時, 第二次在收貨前7-10天進行。 每次每公頃施尿素150千克。 秋播薺菜的採收期較長, 每採收一次應追肥一次, 可追肥4次, 施量同春播薺菜。 薺菜植株較小, 易與雜草混生, 除草困難。 為此, 應儘量選擇雜草少的地塊栽培、在管理中應經常中耕拔草, 勿待草大壓苗。

4.6採收時間

薺菜採收適當可有效增加產量。 秋冬季種植的薺菜生長期一般30-20天, 當薺菜長到10-13片葉時進行採收, 採收分次進行, 一般用小刀挑取大的, 留下小的繼續生長, 要注意採收均勻, 此後 4-5次即可採收完畢, 產量一般22.5-30.0t/hm2。

4.7選苗留種

薺菜留種要建立留種田, 留種田要選擇排水良好、肥力適中的地塊。 長江流域於9月底至10月上旬播種,

每公頃播量11.25-15.00千克左右。 出苗後, 結合間苗, 淘汰病、弱、殘苗。 當種莢由青轉黃成熟時, 為適宜採收期。 一般留種田可收種子750kg/hm2左右。 好的種子呈橘紅色, 色澤豔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