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沒有考上好的大學,人生就毀了?努力會讓優秀如約而至!

1

最近大家討論高考的話題很多。

雖然娃還小, 但過不了幾年, 娃也會參加高考。

而且橫在我們面前的幼升小、小升初哪一樣不是讓父母們的心懸在嗓子眼上。

考驗著一個又一個家庭為之努力的程度。

去年, 一個親戚的孩子考了一所非常普通的二本學校, 問我要不要給孩子上?

我當時一點也沒有猶豫地說:“上啊!為什麼不上呢?”

親戚憂心忡忡地跟我說:“不是說現在大學生不好就業, 畢業找不到工作嗎?再說, 這學校沒一點名氣, 怕更難找到好工作。 ”

“那不上學, 現在能做什麼工作?跟你開店, 還是去打工?”

“我就是覺得他吃不得苦, 年紀又小。 而且他自己也想讀。 唉!不知道怎麼辦?”

“叔, 人最後都得靠自己的。 你能幫他的就是送他去一個新的平臺, 不要太計較結果得失。 因為現在至少還有選擇的機會, 等錯過了後悔就來不及, 我有很多朋友都帶著遺憾, 說自己就是讀書太少。 ”

他說回去想想。

最後, 親戚還是讓孩子去了大學。

我能理解他內心的忐忑。

對一個普通家庭來說, 沒有資源保障孩子今後的路。

等待著他們家的一切都充滿了變數。

可是這種變數裡面蘊含著希望, 改變自己命運的希望。

我這麼肯定地給親戚建議, 也是源於自己的經歷。

那年高考, 我也只考上了一個普通的學校。

當時看到這個結果, 家裡人也忐忑著, 猶豫著。

因為在他們眼裡,

北大清華出來的人才有出息, 至少也要考一個重本。

我憂心忡忡地聽著、看著、想著。

一個親戚還給我規劃了人生路上:去打幾年工, 回家蓋房子, 然後娶妻生子, 好好過日子。

因為這是他們看到的最靠譜、也是最保險的活法。

很多人受自己眼界及思維固定的影響, 一生都在作繭自縛, 覺得孩子的人生只能按照自己看到的那些穩定的模式來走。

可我不甘心。

因為我知道只有走出去才有希望, 只有攀登到山頂才知道山那邊的風景。

我跟家裡人說讓我去讀, 我努力一點, 有獎學金, 我還能打兼職工掙錢。

而且, 不試試, 你們怎麼知道我不會有出息呢?

就讓我試試, 我不怕!

看到我心意堅定, 家人也還是不忍打擊。

最後還是如願進了大學。

步入學校時內心只有一個念頭, 好好讀書, 別讓自己後悔。

2

到了大學我才發現, 父母的擔憂不無道理。

因為真正讀書的人不多, 而上課睡覺, 下課玩電腦遊戲的多。

還有的人在琢磨權術, 有的人在四處拉幫結派。

如同在一片廣闊的田野上,

一群人在播種。

真正耕耘的人不多。

這應該是普通大學和好大學最大的區別。

可不能因為這個而放棄自己吧。

一個人只有自己放棄了, 才會真的變得一事無成。

這個觀念在孩子小的時候, 我們就能告知孩子。

堅持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 哪怕被人嘲笑。

在那努力的路上也許沒有人發現你閃閃發光的內心。

而且你的努力看上去很傻很呆。

但是你揮灑的汗水早就在澆築未來的基石。

多年後, 我發現那些努力的, 看上去木訥的讀書人, 大都在自己的行業取得了優秀的成績。

而那些不學無術的大學生, 換了一次又一次的工作。

有一部分就啃老, 成為別人眼中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

有人會抱怨命運不公。

其實哪有什麼不公,

跟你自己的耕耘離不開。

我們見過很多人抱怨人生不如意。

那你在最好的學習年華里, 在做什麼呢?

有的人在讀書充電, 而有的人在盡情作樂。

畢業之後, 獲得的成就當然不一樣。

生活品質也往往不同。

3

如今, 我最慶倖的事就是自己當年的堅持, 進入了大學。

而更應該感激的是自己的努力,一如既往的努力態度。

雖然我也過得很累,但這種累是我自己心甘情願的選擇。

而不是那種被迫的過日子。

我覺得有成就感,我感到有尊嚴,內心是充盈的,也有快樂相隨。

龍應台寫給兒子安德列的一段話: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

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

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

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只有走過的人才能對這句話體會深刻。

兒子有一次問我“爸爸,為什麼你和媽媽都要工作,不能經常陪我玩呢?”

“寶貝,因為每個人都要工作的呀”

“工作為了什麼呢?”

“有的人為了生活,有的人是為了自己的理想。”

兒子說不懂。

我說等你大一點就懂了,爸爸希望你將來也能為了自己的理想工作。

4

終有一天,我們面前的這個小毛頭就會長大。

他們的人生會如何?

跟父母今日的培養離不開。

需要未雨綢繆的準備,這是一場需要耐力的長跑。

從某一種意義上看,教育就是拼爹拼媽。

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

父母就是那棵樹,是那朵雲,是那個喚醒孩子靈魂的守望者。

你不能在該努力的時候乘涼。

一棵樹的成長是從根苗時期就開始的,最後才長成它應有的模樣。

最近有一句話很火:你去搞你的快樂教育吧,我的孩子就是要上北大。

我們從這句話裡能讀懂天下父母望子成龍的美好願望。

有媽媽會說,教育本身也能很快樂,我們就是要讓孩子快樂學習,不上北大一樣開心。

當然,不是人人都能上北大,讓孩子快樂,也是好事。

但正如自由一樣,哪有絕對的快樂?

總是需要有人負重前行,要有付出才行。

上次送兒子去幼稚園,老師問我“最希望孩子在學校得到哪些方面的能力提升?”

我說讓他快樂一點就好。

我說這句話的時候,因為我為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一直在做嘗試和努力。

哪裡有不需要付出努力就能輕鬆獲取的知識。

就拿背誦詩詞來說,天賦異稟者可能過目不忘。

可大部分普通人還是需要反復吟誦,才能記住。

而大部分孩子資質是普通的,最後把他們區分開的是父母的栽培和孩子的努力程度。

命運是無常而多變的。

也許你正在哀歎時,有人已經上路了。

很多人抱怨說自己這麼聰明,為何一事無成,還不如那資質平平的人?

那是因為努力比聰明重要。

沒有到最後,誰知道結果怎樣?

不如用自己的努力去擁抱這種變數。

易經有雲:“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只有變化才有希望,才能打開通道。

就算沒有讀上一流的大學,也要努力去過好的人生。

希望父母擁有這種勇氣,而孩子們能擁有這種決心。

告訴孩子,當努力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有一天,優秀會像老朋友一樣,如約而至。

而更應該感激的是自己的努力,一如既往的努力態度。

雖然我也過得很累,但這種累是我自己心甘情願的選擇。

而不是那種被迫的過日子。

我覺得有成就感,我感到有尊嚴,內心是充盈的,也有快樂相隨。

龍應台寫給兒子安德列的一段話: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

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

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

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只有走過的人才能對這句話體會深刻。

兒子有一次問我“爸爸,為什麼你和媽媽都要工作,不能經常陪我玩呢?”

“寶貝,因為每個人都要工作的呀”

“工作為了什麼呢?”

“有的人為了生活,有的人是為了自己的理想。”

兒子說不懂。

我說等你大一點就懂了,爸爸希望你將來也能為了自己的理想工作。

4

終有一天,我們面前的這個小毛頭就會長大。

他們的人生會如何?

跟父母今日的培養離不開。

需要未雨綢繆的準備,這是一場需要耐力的長跑。

從某一種意義上看,教育就是拼爹拼媽。

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

父母就是那棵樹,是那朵雲,是那個喚醒孩子靈魂的守望者。

你不能在該努力的時候乘涼。

一棵樹的成長是從根苗時期就開始的,最後才長成它應有的模樣。

最近有一句話很火:你去搞你的快樂教育吧,我的孩子就是要上北大。

我們從這句話裡能讀懂天下父母望子成龍的美好願望。

有媽媽會說,教育本身也能很快樂,我們就是要讓孩子快樂學習,不上北大一樣開心。

當然,不是人人都能上北大,讓孩子快樂,也是好事。

但正如自由一樣,哪有絕對的快樂?

總是需要有人負重前行,要有付出才行。

上次送兒子去幼稚園,老師問我“最希望孩子在學校得到哪些方面的能力提升?”

我說讓他快樂一點就好。

我說這句話的時候,因為我為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一直在做嘗試和努力。

哪裡有不需要付出努力就能輕鬆獲取的知識。

就拿背誦詩詞來說,天賦異稟者可能過目不忘。

可大部分普通人還是需要反復吟誦,才能記住。

而大部分孩子資質是普通的,最後把他們區分開的是父母的栽培和孩子的努力程度。

命運是無常而多變的。

也許你正在哀歎時,有人已經上路了。

很多人抱怨說自己這麼聰明,為何一事無成,還不如那資質平平的人?

那是因為努力比聰明重要。

沒有到最後,誰知道結果怎樣?

不如用自己的努力去擁抱這種變數。

易經有雲:“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只有變化才有希望,才能打開通道。

就算沒有讀上一流的大學,也要努力去過好的人生。

希望父母擁有這種勇氣,而孩子們能擁有這種決心。

告訴孩子,當努力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有一天,優秀會像老朋友一樣,如約而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