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芋頭“工匠”的致富經

近日, 筆者走進平富鄉大潭村, 映入眼簾的是了無邊際的檳榔芋基地, 滿眼綠意, 青翠的芋苗大多有四五十釐米高, 令人賞心悅目。 走過來一位中年人, 穿著簡單樸素的T恤, 洗得發白的牛仔褲, 水鞋外頭滿是泥, 他就是檳榔芋種植大戶廖忠富。

“我們這裡光照好, 土層深厚、疏鬆、肥沃, 非常適合種植檳榔芋。 ”廖忠富告訴筆者, 種植檳榔芋, 畝產單價高, 秋季即可收穫, 屬短平快項目, 平均畝產值達3500元, 當年就可以有收入。

檳榔芋被認為是蔬菜之王, 其蛋白質含量為山藥的2.1倍, 歷來是逢年過節、喜慶筵席上必備的上乘菜肴。

廖忠富對家鄉的環境和資源都特別熟悉, 再加上敢闖敢做的性格, 促使他在致富的路上不斷的摸索。 2012年, 廖忠富通過調查市場, 看准檳榔芋的這一特點, 開始嘗試檳榔芋的種植。 廖忠富開墾了200餘畝耕地, 每日起早貪黑, 辛勤勞作, 但大部分農業產業都是靠天吃飯,偶然因素太多, 廖忠富第一年就遇上了芋頭蟲病, 損失慘重。

嚴肅、認真、憨厚, 這是村民對他的普遍評價, 不善言談, 做事較真, 骨子裡帶著一股不服輸的作風, 年近50歲的廖忠富沒有氣餒, 多次前往福建、廣東考察市場, 到興國、會昌學習種植技術, 到各地參加檳榔芋種植技術交流會, 從施肥的時間節點, 到噴藥的節奏把控, 再到品質檢測的標準要求, 一步一步地改進種植和管理,

檳榔芋種植開始慢慢有了起色。 經過幾年的摸索, 帶著這股鑽研的“軸勁”, 他已經成為當地檳榔芋種植方面小有名氣的專家。

“都是請周邊村民來幫忙, 光是付給一個人的人工工資每年就有2萬元。 ”廖忠富如今常年雇傭50餘人幫忙打理, 檳榔芋種植面積擴展到1000餘畝, 年利潤可達200多萬, 不僅提高了部分貧困戶的收入, 還解決了務工基地村民的就業難題。

做給鄉鄰看, 領著鄉親幹。 他從種植、管理到採摘, 開始一手一手教, 為村民講政策, 講市場, 打消大家疑慮, 開闊大家視野, 手把手傳授自己的種植經驗和技術, 把種植檳榔芋的技術向周邊10余戶貧困戶延伸, 目前已帶動新植檳榔芋200多畝。 如今, 平富鄉的檳榔芋產業已具規模,

在一村一品的產業政策帶動下, 貧困戶逐步走向脫貧致富。

編輯:曾蘇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