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黎柏允:研發“貓頭鷹”即時監控企業排汙

黎柏允在工作中。

工匠檔案

黎柏允:廣東柯內特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 從排汙監測到河湧治理, 從治水到治空, 作為本地青年,

他從畢業開始從事環境服務工作至今已經10年。 不論是將大資料運用在企業環保上, 還是將智慧的“資料河湧”運用到治理水污染上, 他最大的期待就是用專業技術改善家鄉環境。

2017年南海大城工匠命名和品牌製造展示活動, 經過推薦、初審、複審、審查、公示和區委區政府審定, 最終確定了30名南海大城工匠。 為大力宣傳南海大城工匠立足崗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光輝事蹟, 在全社會廣泛弘揚工匠精神, 現對30位南海大城工匠進行逐一報導(排名不分先後)。 本期報導的是廣東柯內特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總監黎柏允。

在廣東柯內特公司展示廳, 第一眼就能看到右邊牆上的6台顯示器, 其中一台顯示的是1200多家企業即時排汙監控資料。

環保部門可借助這些資料來鎖定違法排汙企業。 這正是黎柏允團隊研發出來的“貓頭鷹”排汙智慧監管系統。

為排汙企業安裝一隻“眼睛”

黎柏允在高中時就立志要從事跟環保有關的工作。 2007年, 大學剛畢業的他就進入柯內特, 從最基層的環保設備裝配工開始, 做到了如今的技術研發中心負責人, 一做就是11年。

工作之後, 黎柏允發現當時對於排汙企業的監控還只是停留在末端“排污口”監控, 生產過程中, 大多數企業的治汙設施是否正常運轉、是否存在偷排的情況還無法檢測到。 當時, 恰逢環保部門苦於人力監控有限, 也欲對中小企業進行線上監測。 於是, 黎柏允開始考慮借助物聯網的技術, 準確採集資料,

然後加以分析, 達到對排汙進行24小時的監管, 從而提高監管效率。

他和團隊開始行動起來, 先將排汙企業按行業劃分, 尋找出每個行業的特徵, 做成資料模型, 再選取企業進行試驗, 成功之後再將資料模型套在同類行業的企業上。

因為印染行業的用水量大, 企業生產線多, 在製作資料模型的時候, 黎柏允和他的團隊花了不少心思。 “我們在各個鎮街挑選了100多家典型企業, 花了一個月時間摸底排查。 ”黎柏允說。

之後, 黎柏允帶領團隊在10家試點企業安裝了感測器和相關設備。 “既要準確監控到資料, 又不能給企業的生產帶去麻煩。 ”黎柏允說, 裝好硬體後, 他們便將資料系統進行對接, 然後借助資料分析和現場對比,

不斷優化檢測設施。

“貓頭鷹”監測 1200多家排汙企業

歷經5年, 2013年, 柯內特推出環境監管系統“貓頭鷹”正式版。 它主要通過在企業設置感測器、攝像頭, 收集企業污水排放相關資料。

“我們接收到資料, 然後進行分析, 發現排汙異常時, 會首先給企業提出建議。 如果企業不改進, 持續異常排汙, 環保監管部門就會跟進處理。 這樣監管部門不僅可以即時監測到企業的情況, 還能用分析資料為環保執法做支撐。 ”黎柏允說, “我們就像黑夜中的貓頭鷹, 洞察出違規排放的企業。 ”目前, 接受“貓頭鷹”監測的排汙企業已經達到一千多家。

除了“貓頭鷹”系統, 黎柏允為讓企業及時獲悉自身排汙情況, 為企業提供排汙資料服務, 還主持開發了環保線上監測APP“犀牛鳥”。

“我們推出這套系統, 根據不同使用者的行業屬性, 提供量身定制的環保資訊服務。 ”黎柏允說。

給汙水處理廠前端安裝“防火牆”

檢測企業的治汙設施是否運轉正常, 已經從排汙末端向生產前端前進了一步。 一次偶然的機會, 黎柏允萌發了想要再往前推進一步的想法。

一般來說, 城市生活污水排出後將經由市政管網流向各級污水泵站, 再匯總流入汙水處理廠。 2010年, 桂城某汙水處理廠一直進酸水, 造成很多企業停產。 “因為監管部門需要查酸水的來源, 需要揭開井蓋, 按照線路一條條地排查, 所需時間比較長。 黎柏允說, 他們經過調查發現, 生活汙水處理廠進工業酸水的事情時有發生, 於是決定從前端進行監控, 實現管網聯動,“類似於在汙水處理廠前端加一個防火牆。”

瞭解了市場需求後,黎柏允立即帶領技術團隊啟動專案研發。他們把感測器安置在汙水處理廠前段的污水泵上。“這樣一來,污水泵站出現異常,我們可以及時發現。”黎柏允通過自動化、資料分析技術的應用,最終成功研發城市污水輸送智慧調度解決方案。

“我們可以通過智慧調節,設置發生事故的污水泵的資料,即讓它的水量變小,借助其他支流管的水來稀釋這條管的酸鹼度。”黎柏允說,智慧系統能夠提前預警並作出應急措施。

從水到氣致力於改善環境

除了線上監控為企業和職能部門提供資料分析,柯內特也在借助專業技術治理水污染。

“既然我們控制了點源,就解決了面源污染的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也能找到解決的方法。”於是,黎柏允提出了“數字河湧”的概念,即在河流上安裝相關的感測器,收集資料,根據資料分析,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

他和團隊在3.6公里長的獅山松崗河進行試驗。他們先進行主要污染源分析,然後採用內源治理、活水迴圈及強化應急的整治措施來對整個河湧的生態系統進行修復。

黎柏允說,經過三年時間,松崗河年度檢測的各項指標平均值有所變化,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溶解氧值提高了,COD、總磷、氨氮值降低。

如今,除了數字河湧,黎柏允還關注到了空氣品質、工地揚塵等問題,竭力研究改善環境。2016年,他們團隊開始研究VOC企業、鍋爐生產等的廢氣排放監管。

“我們走訪了10家企業,最終定下4家行業企業作為試點,包括印刷、包裝行業和鍋爐等。”黎柏允說,去年11月資料已經上線,他們也在不斷通過資料分析,去確認感測器的設置是否能檢測出排汙設施閒置報警或者超標排放報警。

文/圖珠江時報記者倪玉潔

見習記者李春妹

實現管網聯動,“類似於在汙水處理廠前端加一個防火牆。”

瞭解了市場需求後,黎柏允立即帶領技術團隊啟動專案研發。他們把感測器安置在汙水處理廠前段的污水泵上。“這樣一來,污水泵站出現異常,我們可以及時發現。”黎柏允通過自動化、資料分析技術的應用,最終成功研發城市污水輸送智慧調度解決方案。

“我們可以通過智慧調節,設置發生事故的污水泵的資料,即讓它的水量變小,借助其他支流管的水來稀釋這條管的酸鹼度。”黎柏允說,智慧系統能夠提前預警並作出應急措施。

從水到氣致力於改善環境

除了線上監控為企業和職能部門提供資料分析,柯內特也在借助專業技術治理水污染。

“既然我們控制了點源,就解決了面源污染的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二,也能找到解決的方法。”於是,黎柏允提出了“數字河湧”的概念,即在河流上安裝相關的感測器,收集資料,根據資料分析,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

他和團隊在3.6公里長的獅山松崗河進行試驗。他們先進行主要污染源分析,然後採用內源治理、活水迴圈及強化應急的整治措施來對整個河湧的生態系統進行修復。

黎柏允說,經過三年時間,松崗河年度檢測的各項指標平均值有所變化,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溶解氧值提高了,COD、總磷、氨氮值降低。

如今,除了數字河湧,黎柏允還關注到了空氣品質、工地揚塵等問題,竭力研究改善環境。2016年,他們團隊開始研究VOC企業、鍋爐生產等的廢氣排放監管。

“我們走訪了10家企業,最終定下4家行業企業作為試點,包括印刷、包裝行業和鍋爐等。”黎柏允說,去年11月資料已經上線,他們也在不斷通過資料分析,去確認感測器的設置是否能檢測出排汙設施閒置報警或者超標排放報警。

文/圖珠江時報記者倪玉潔

見習記者李春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