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管道和行銷只是成功表像,vivo已打出技術創新這張牌

作者:龔進輝

IDC資料顯示, 近8000萬台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五、5.3%市場份額, 這是2016年vivo交出的成績單, 表現不可謂不搶眼。 很多人習慣把vivo成功簡單歸結為管道和行銷的勝利,

而忽略了其在科技創新上的持續耕耘。

想要改變公眾偏見並非易事, 好在vivo正加速變革, 努力樹立技術範形象。 以當下大熱的2017 MWC為例, vivo一口氣帶來多項創新技術和功能展示, 最引人注目的非極具未來感的“隱形指紋”莫屬, 改變指紋識別由獨立按鍵或區域承載的現狀, 實現真正的全面屏。

事實上, vivo在技術創新下重注是手機大戰升級的縮影, 創新升級之于手機廠商是競爭利器, 之於用戶是更換手機動力之一。 在經歷拼配置、拼價格等低層次的競爭後, 手機這一存量市場是時候融入更多高科技元素, 技術創新必將成為國產手機的下一個集體狂歡。

技術創新、品牌溢價、利潤逐級推進

如果說2016年手機行業關鍵字是線下為王,

那2017年關鍵字則是盈利導向。 華為掌門人任正非罕見批評華為手機盈利能力不足, 2017年華為一切要以利潤為中心;為挺進IPO, 魅族不得不裁員1000人以優化財務報表;錘子、360手機均喊出今年扭虧為盈的口號, 甚至盈利水準不錯的OPPO、vivo也對利潤極為渴望。

國產廠商集體從規模導向轉變為利潤導向, 原因在於無論是為IPO鋪路還是謀求長遠發展, 正向利潤均必不可少。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 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資料顯示, 2016年全球智慧手機市場盈利537億美元, 其中蘋果、三星瓜分95%的份額, 二者利潤分別為449億美元、83億美元, 華為、OV利潤總和不足5%。

這意味著, 儘管國產手機出貨量猛增, 但並未改變盈利水準不佳的尷尬局面, 華為、OV與蘋果、三星在品牌溢價能力、供應鏈把控上存在明顯差距。

供應鏈尚且可以通過擴大出貨量、不同供應商組合來提升話語權, 品牌溢價則取決於產品可圈可點的賣點, 技術創新是必經之路, 毛利率提升利潤自然增加。

換言之, 技術驅動成為國產手機品牌重建的良機, 尤其是如今手機硬體同質化嚴重, 產品創新已無法通過外界整合獲取, 自主研發是唯一出路。 這也就解釋了, 去年下半年以來, 國產廠商紛紛走上拉升品牌形象、提高旗艦機售價之路, 離不開發掘新技術的重要支撐。

全網通、4G+、指紋識別、NFC、快充、雙攝像頭等是2016年比較熱門的新技術, 這些技術逐漸普及, 成為行業標配, 甚至逐步引領手機行業趨勢風潮。 比如,

蘋果在國產手機之後採用雙攝配置, 外界盛傳下一代iPhone可能會加入無比流行的快充。

需要指出的是, 快充、雙攝仍有提升空間, 比如雙攝大多停留在初級層面, 加上拍照、螢幕、指紋識別、人工智慧, 構成2017年手機技術升級的重點, 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2017年三大新技術撬動手機行業格局

在手機產業集中度日益提升的今天, 新技術升級換代時跟不上步伐, 將導致競爭中落下身位。 因此, 各大玩家都不敢怠慢, 相比進步緩慢的快充、雙攝, 我更願意說說大熱的拍照、人工智慧、指紋識別。

拍照方面, 考慮到年輕人拍照與社交緊密結合, 介紹拍照功能升級已成為廠商發佈會的固定環節:OPPO祭出5倍無損變焦技術、vivo推出基於獨立DSP晶片的DSP拍照技術、金立內置硬體引擎等, 各大廠商為提升拍照體驗操碎了心。

人工智慧方面, 去年12月榮耀推出首款人工智慧概念手機——榮耀Magic, 餘承東認為智慧手機是人工智慧的有效載體, 三星、樂視、努比亞等玩家迅速跟進。 儘管人工智慧有這樣那樣的好處, 但現階段更多是行銷噱頭, 離用戶可直接感知的人工智慧功能還有不小的差距。

指紋識別方面,小小指紋的戰爭遠未結束,市場份額最大的FPC、國內的匯頂科技、美國的新思都在卯足勁研發下一代指紋技術。比如,匯頂科技推出的活體指紋識別已進入中興、魅族和金立手機,售價6999元起的金立M2017將其視為高檔機型的一大賣點。

除了活體指紋這一新方向,指紋技術升級還有其他可能,包括光學(新思收購的上海籮箕)、虹膜(藍思科技)和超聲波(高通)三種方案。虹膜識別的缺陷在於手機無法有效區別人眼是有意地動還是無意運動,反觀超聲波更具想像空間,vivo與高通聯手打造的“隱形指紋”具有示範效應。

讓人眼前一亮的vivo“隱形指紋”是基於超聲波穿透能力強的特性,可穿透1.2mm厚的OLED螢幕,實現屏下指紋識別,相對於行業通用的傳統電容式和光學式指紋識別,該技術在防水、防環境光干擾上具有明顯優勢。更為重要的是,指紋識別還能廣泛應用於交互層面,如定向手勢識別、生物檢測、安全認證等領域,大幅提升手機使用體驗。

不難看出,儘管新技術層出不窮,但不同廠商各有側重點,不是一股腦全部堆砌在產品中,而是在強化自身核心優勢的基礎上,將新技術打造成新賣點。比如,vivo在保持音樂、拍照調性之餘,力推“隱形指紋”,為手機外觀創新注入動力。

管道、行銷之外,vivo塑造技術範形象

2015年下半年以來,vivo強勢崛起,成為手機行業的當紅炸子雞,生動詮釋了線下為王這一真理。GFK最新資料顯示,截止2017年5月,vivo在中國線下市場中占比19.7%,實力不可小覷。

因此,不少人得出vivo靠毛細血管般滲透城鄉的管道和瘋狂的廣告投放走向成功這一片面結論。客觀來說,這並非vivo全部實力。無論是輪流坐莊的三星、小米、OPPO還是厚積薄發的vivo,其異軍突起的背後是包括產品、品牌、管道在內的綜合競爭力的提升。

所以,低估甚至忽略vivo產品的力量是不明智的。一方面,用戶普遍使用過2台以上智慧手機,對自身需求和產品優劣的認知更為成熟,單純靠話術引導其放棄購買iPhone、華為來選擇vivo很困難,用戶首次購買vivo主要靠品牌和口碑。另一方面,廣告洗腦只能用一次,複購率勢必大打折扣,而vivo曾以33%的複購率超出其他國產品牌2—3倍,僅次於蘋果,X9複購率也極高。

事實上,始於對用戶的敬畏之心,vivo正在用產品說話,通過技術創新驅動產品升級,以改變豪擲千金鋪廣告的刻板印象,兩大標誌性動作是全球設立7大研發中心、悄然佈局5G。

今年1月,vivo高管透露將在全球設立7大研發中心,國內落戶深圳、東莞、南京、杭州和北京,國外則選擇在美國矽谷和聖地牙哥分設兩個研發中心。vivo設立研發中心的初衷是將原來的音樂和拍照單點技術突破,延伸到從整體技術研發的佈局,高調亮相2017 MWC的拍照技術、Hi-Fi方案正出自其手。

音樂和拍照的沉澱使vivo在手機市場佔據一席之地,但顯然無法滿足其擴張野心,與三星、華為等巨頭角逐5G賽道成為新目標。今年2月,vivo對外公佈了在HPUE(高功率終端)領域的自主研發成果,HPUE優勢在於可以更好地覆蓋社區,改善信號不佳的問題,有利於提升5G網路體驗和效率,但需要終端廠商的應用和開發。

於是,高舉技術大旗的vivo強勢殺入,成為HPUE生態的重要一員。整體來看,無論是老本行拍照、音樂還是提前佈局5G,vivo都在用實際行動宣告其在技術創新道路上加速邁進。

寫在最後

談到手機行業技術創新,不少人首先會聯想到高舉高打的華為,研發投入不少於營收的10%、自研晶片使其技術範形象深入人心。除了華為,小米、OPPO、vivo等玩家同樣重視技術創新,大舉投入人力、物力、財力。

需要指出的是,創新投入是個長期過程,少則三五年,多則八年、十年才見效,手機廠商應拋棄一蹴而就、淺嘗輒止的心態,一步一個腳印扎實推進。一旦某項投入出現創新效果,被廣泛接受,其釋放出的能量將加速自身前進,讓對手追趕不及。享受創新成果這件事上,vivo不輸任何一家企業。

離用戶可直接感知的人工智慧功能還有不小的差距。

指紋識別方面,小小指紋的戰爭遠未結束,市場份額最大的FPC、國內的匯頂科技、美國的新思都在卯足勁研發下一代指紋技術。比如,匯頂科技推出的活體指紋識別已進入中興、魅族和金立手機,售價6999元起的金立M2017將其視為高檔機型的一大賣點。

除了活體指紋這一新方向,指紋技術升級還有其他可能,包括光學(新思收購的上海籮箕)、虹膜(藍思科技)和超聲波(高通)三種方案。虹膜識別的缺陷在於手機無法有效區別人眼是有意地動還是無意運動,反觀超聲波更具想像空間,vivo與高通聯手打造的“隱形指紋”具有示範效應。

讓人眼前一亮的vivo“隱形指紋”是基於超聲波穿透能力強的特性,可穿透1.2mm厚的OLED螢幕,實現屏下指紋識別,相對於行業通用的傳統電容式和光學式指紋識別,該技術在防水、防環境光干擾上具有明顯優勢。更為重要的是,指紋識別還能廣泛應用於交互層面,如定向手勢識別、生物檢測、安全認證等領域,大幅提升手機使用體驗。

不難看出,儘管新技術層出不窮,但不同廠商各有側重點,不是一股腦全部堆砌在產品中,而是在強化自身核心優勢的基礎上,將新技術打造成新賣點。比如,vivo在保持音樂、拍照調性之餘,力推“隱形指紋”,為手機外觀創新注入動力。

管道、行銷之外,vivo塑造技術範形象

2015年下半年以來,vivo強勢崛起,成為手機行業的當紅炸子雞,生動詮釋了線下為王這一真理。GFK最新資料顯示,截止2017年5月,vivo在中國線下市場中占比19.7%,實力不可小覷。

因此,不少人得出vivo靠毛細血管般滲透城鄉的管道和瘋狂的廣告投放走向成功這一片面結論。客觀來說,這並非vivo全部實力。無論是輪流坐莊的三星、小米、OPPO還是厚積薄發的vivo,其異軍突起的背後是包括產品、品牌、管道在內的綜合競爭力的提升。

所以,低估甚至忽略vivo產品的力量是不明智的。一方面,用戶普遍使用過2台以上智慧手機,對自身需求和產品優劣的認知更為成熟,單純靠話術引導其放棄購買iPhone、華為來選擇vivo很困難,用戶首次購買vivo主要靠品牌和口碑。另一方面,廣告洗腦只能用一次,複購率勢必大打折扣,而vivo曾以33%的複購率超出其他國產品牌2—3倍,僅次於蘋果,X9複購率也極高。

事實上,始於對用戶的敬畏之心,vivo正在用產品說話,通過技術創新驅動產品升級,以改變豪擲千金鋪廣告的刻板印象,兩大標誌性動作是全球設立7大研發中心、悄然佈局5G。

今年1月,vivo高管透露將在全球設立7大研發中心,國內落戶深圳、東莞、南京、杭州和北京,國外則選擇在美國矽谷和聖地牙哥分設兩個研發中心。vivo設立研發中心的初衷是將原來的音樂和拍照單點技術突破,延伸到從整體技術研發的佈局,高調亮相2017 MWC的拍照技術、Hi-Fi方案正出自其手。

音樂和拍照的沉澱使vivo在手機市場佔據一席之地,但顯然無法滿足其擴張野心,與三星、華為等巨頭角逐5G賽道成為新目標。今年2月,vivo對外公佈了在HPUE(高功率終端)領域的自主研發成果,HPUE優勢在於可以更好地覆蓋社區,改善信號不佳的問題,有利於提升5G網路體驗和效率,但需要終端廠商的應用和開發。

於是,高舉技術大旗的vivo強勢殺入,成為HPUE生態的重要一員。整體來看,無論是老本行拍照、音樂還是提前佈局5G,vivo都在用實際行動宣告其在技術創新道路上加速邁進。

寫在最後

談到手機行業技術創新,不少人首先會聯想到高舉高打的華為,研發投入不少於營收的10%、自研晶片使其技術範形象深入人心。除了華為,小米、OPPO、vivo等玩家同樣重視技術創新,大舉投入人力、物力、財力。

需要指出的是,創新投入是個長期過程,少則三五年,多則八年、十年才見效,手機廠商應拋棄一蹴而就、淺嘗輒止的心態,一步一個腳印扎實推進。一旦某項投入出現創新效果,被廣泛接受,其釋放出的能量將加速自身前進,讓對手追趕不及。享受創新成果這件事上,vivo不輸任何一家企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