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自己的再生家庭,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你做好準備了嗎?

俗語有雲:“龍生龍, 鳳生鳳, 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其實不論今古, 財富與地位一直都是世襲的, 優良的社會資源早已按照舊有的社會格局被瓜分殆盡。

階級固化, 上升通道近於關閉, 雖然殘酷, 但這就是現實。

這幾天刷新聞, 大家都在關注著高考狀元的家庭, 無疑家庭條件都不差, 基本是中產以上的階層。 這屆高考考生, 大約出生在1999年左右, 父母60末70初比較多。 較之前的80後85後, 無論是經濟條件, 意識形態, 受教育程度以及社會經驗都有了明顯提高。 狀元從以前一心唯讀聖賢書的苦孩子, 變成了什麼都玩得轉的酷孩子, 這其中, 父母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說到我們自己的父母, 85後的原生家庭, 農村出生的我, 很有發言權。 那會的農村, 不是一般的落後, 父母都是農民, 靠種著地, 打些零工供我弟弟兩個人讀書。 每到開學季, 就是爸爸最忙碌的時間, 為了籌措我們的姐弟的學費, 爸爸沒少在親戚面前低聲下氣。 高中前, 從不敢找爸媽要零花錢, 我的衣食住行都是媽媽安排好的, 課外書看的極少, 集體活動很少參加, 連聽力的磁帶, 都是找同學借。 當然, 我也從小被我爸媽灌輸思想, 必須認真讀書, 才有機會改變現狀。

除了那些農活, 家務, 我會的就是讀書而已。

到了大學, 我離開了父母親, 開始獨立管理自己的生活, 才慢慢有了和爸媽平等溝通的機會。 我可以看自己喜歡的書, 出去兼職賺外快, 也可以偶爾跟同學聚會玩樂。 羡慕那些各方面均衡發展的同學, 能有機會上臺, 各種表現自己, 而我只是在角落默默鼓掌的那個。 但是心裡非常感激爸媽在家裡那麼拮据的情況, 沒讓我輟學。 他們在生活雖然有分歧, 有過爭吵, 卻我的學習和教育上保持了驚人的一致。 這個世界上, 再也沒有任何人, 可以像他們那樣, 愛我如生命。

慶倖的是, 現在我走出了家鄉, 買房定居在了省會, 算不上衣食無憂, 也是奔小康了。 或者, 家裡條件好些, 我可以上更好的大學,

拿更高薪的工作, 去更加發達的城市生活。 他們作為父母親, 只能送我到達這個高度, 已經盡了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了。

我們沒法選擇在哪裡出生, 但是我們選擇要去哪裡;

我們沒法選擇拿到一手怎麼樣的牌, 但是可以選擇把這手牌打好;

我們無法選擇我們的原生家庭, 但是我們可以自己創造一個幸福的再生家庭。

現在, 自己也當父母, 為了給自己孩子塑造更好的原生家庭, 我和孩子的爸爸都一直在努力中。 從沒想過她們能當狀元(關鍵是也不可能)。 我們會創造條件讓她們往想自己要去的方向發展, 其他的, 不攀比, 不強求, 兩個小傢伙, 平平安安, 快快樂樂就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