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聊城東昌府區道口鋪街道:村村有了“休閒公園”

□本報記者 林金彥

本報通訊員 席 真 李 珺

三月的水城, 春光正好, 綠意漸濃。

走進東昌府區道口鋪街道高馬村, 猶如走進一處休閒公園:村內月季林、櫻花林、竹林錯落分佈;環村路、胡同兩側種上了海棠、紅葉石楠、金葉榆;村內池塘西邊種滿了白蠟林、法桐林, 四周油菜花已經漸次開放, 微風過處, 送來縷縷清香, 好一幅令人沉醉的田園畫卷!“我們村現在就像一座大花園, 住在這樣的環境中, 別提多舒心了!”提起村裡的綠化, 村民馬慶法的幸福之情溢於言表。 村黨支部書記馬慶華說, 今年村裡共投資6萬多元,

栽種了2.4萬棵、10多種綠化苗木, 新增綠化面積近40畝。 “今年綠化力度非常大, 標準非常高, 村裡多年的荒地、空地等也都開墾出來, 種了樹、撒了油菜花籽。 ”馬慶華說, 村民真真正正享受到了“創森”綠化帶來的成果。

同樣的變化還發生在道口鋪郭莊、王莊等村莊, 高標準的綠化讓城郊的這些村莊成為一處處休閒公園, “村在林中、林在村中、人在綠中”的生態圖景成為道口鋪各村莊的新常態。

“道口鋪街道位於聊城西郊, 是聊城西大門, 也是西部新城建設的主陣地。 我們自抬標杆, 高標準推進‘創森’工作。 ”道口鋪街道党工委書記張磊說, 街道聘請專業園林公司, 按照“全面、科學、合理、高標準、高規格、高中低搭配、條貫結合, 既綠化、又美化”的原則,

對“創森”工作進行全面規劃。 從每個村莊到每條道路, 從每條水系到每處空宅, 從整體到細節, 都要求高標準、高規劃、高規格:縣鄉道路肩最低6米, 最寬處8米;村與村之間路肩最低3米, 最寬處5米, 所有樹種規格一律高於要求的標準, 時間節點只提前、不錯後, 確保按時保質完成任務。

“‘創森’不是為了‘創森’而‘創森’, 而是要讓群眾真正享受到綠化成果, 真切感受到身邊的變化。 高馬村就是很好的例子。 ”張磊說, 街道將“創森”工作和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 因地制宜對各村進行綠化, 杜絕“千篇一律、千村一面”。 創造性地開展創森工作, 探索出多形式、立體化的綠化方式, 實現了層次突出、顏色協調、生態美觀的綠化效果, 也產生了極佳的社會效果。

比如, 有些村種植空間小, 就採取砌綠化池等方式, 營造景觀小品;將廢棄的下水道管截齊、放土、栽樹, 也能形成一處風景;廢舊輪胎也成了特殊的綠化載體……這些新的綠化方式, 讓每村都有了自己的“休閒公園”。 “這種多形式的綠化, 讓村莊綠化更具層次感, 更加人性化, 且富於生活情調。 ”張磊說, 目前街道正在積極探索沿線路燈杆綠化, 強化重要節點的綠化美化, 打造風景優美的“森林小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