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非感染性”輸血危害 你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 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 不定期驚喜送給你。

輸血最常見普及的危害性問題就是感染, 對於需要輸血以及已經產生輸血依賴的血液病患者, 除卻感染預防問題, 需要引起重視的是“非感染性”問題。

“非感染性”輸血危害包括:一溶血性輸血反應, 二移植物抗宿主病, 三鐵超載, 四免疫調節, 五急性肺損傷等。

溶血性輸血反應:

新的配血技術大大減少了血型不合輸血的風險, 但仍然很難徹底杜絕。 統計的2005年和2006年輸血相關的死亡中, 因ABO血型不合的占7%, 其他血型不合的占20%。

溶血性輸血反應除了我們熟悉的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外, 還包括容易被忽視的, 輸血後3~10天才出現的遲發性溶血性輸血反應。 患者可因既往妊娠或輸血而免疫了次要紅細胞抗原(如Rh、Kidd系統抗原), 由此產生的異體抗體因濃度太低而無法在輸血前被篩檢出來。

當再次輸入帶有這些抗原的紅細胞時,

機體會迅速發生記憶反應而導致遲發性溶血性輸血反應。 遲發性溶血性輸血反應發生率低, 症狀不如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嚴重, 但在鐮狀細胞病患者中發生率可能高達36%, 患者自身紅細胞會隨輸入的紅細胞一起溶血, 症狀嚴重, 可能致命。

移植物抗宿主病:

當輸注含有免疫活性T淋巴細胞的血液製品後, 免疫缺陷的受者或者與供者有共同HLA單倍型的受者無法識別並清除這些異源淋巴細胞。

在體內定植並增殖的異源淋巴細胞對宿主的皮膚、胃腸道和肝臟等組織產生免疫應答, 引起發熱、皮疹、腹瀉、肝功能損害及全血細胞減少等嚴重症狀。 由於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 輸血相關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死亡率高達90%以上,

因此該病重在預防。

先天性免疫缺陷綜合征、造血幹細胞或實體器官移植後、淋巴瘤等血液系統腫瘤、其他實體腫瘤患者以及宮內輸血或換血、早產兒等都是該病的高危人群。 此外, 一級或二級親屬間的輸血也是該病的高危因素。 但是HIV/AIDS患者並非該病的危險人群。

用γ射線輻照血液製品是目前唯一有效的預防輸血相關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方法。

鐵超載:

正常成人含鐵總量為男性50mg/kg, 女性35mg/kg, 但是, 除月經及上皮細胞脫落丟失鐵以外, 人體缺乏有效的排鐵機制。 依賴輸血的貧血患者如果每2周輸紅細胞2U, 1年將輸入50U, 4年輸入200U, 相當於攝入20g鐵, 是正常成人含鐵總量的7倍, 即可能引起繼發性血色病。

地中海貧血、遺傳性貧血、獲得性貧血本身就因無效造血等機制存在鐵超載, 輸血依賴又使大量外源性的鐵進入體內, 導致包括肝臟、心臟、脾臟、胰腺、甲狀腺和垂體等重要臟器損害。

不少國家和地區都制定了治療輸血引起鐵超載的專家共識和指南。

推薦祛鐵治療應從輸注紅細胞達到120ml/kg, 血清鐵蛋白(SF)持續超過1000~2000ng/ml開始。

一旦開始治療, SF應維持在1000ng/ml以下。 祛鐵選用鐵螯合療法進行, 鐵螯合劑有去鐵胺(DFO)、去鐵酮(DFP)和去鐵斯若(DFX)3種。

免疫調節:

1973年就有人發現有輸血史的患者腎移植後移植腎的存活時間延長, 成活率增加, 後來發現是輸入的白細胞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這種輸血產生的一系列涉及免疫調節的反應, 被稱為輸血相關的免疫調節。

隨著現代各種新穎的免疫抑制劑用於臨床, 已經不再需要通過輸注異體紅細胞來提高移植物存活率。 此外, 許多研究也發現了輸血相關免疫調節的不利效應, 包括圍手術期輸血使術後感染率升高, 腫瘤的早期復發和轉移可能與輸血相關等。

急性肺損傷:

FDA報告輸血相關的急性肺損傷是最常見的引起輸血相關死亡的原因,每5000次輸血即發生1例,死亡率達15%。臨床表現為輸血中或輸血後6小時內突然發生呼吸困難、泡沫痰、嚴重肺水腫、心慌,可伴發熱,出現嚴重低氧血症。

輸血相關的急性肺損傷的發生與血液製品中含有的粒細胞抗體相關,確切機制不明。治療在於早期診斷和積極的呼吸支持。

對於長期輸血,依賴輸血的血液病患者必要儘快接受針對性的治療,建議中西結合,解決造血衰竭以及抑制住惡性細胞增殖問題,進一步擺脫輸血。

急性肺損傷:

FDA報告輸血相關的急性肺損傷是最常見的引起輸血相關死亡的原因,每5000次輸血即發生1例,死亡率達15%。臨床表現為輸血中或輸血後6小時內突然發生呼吸困難、泡沫痰、嚴重肺水腫、心慌,可伴發熱,出現嚴重低氧血症。

輸血相關的急性肺損傷的發生與血液製品中含有的粒細胞抗體相關,確切機制不明。治療在於早期診斷和積極的呼吸支持。

對於長期輸血,依賴輸血的血液病患者必要儘快接受針對性的治療,建議中西結合,解決造血衰竭以及抑制住惡性細胞增殖問題,進一步擺脫輸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