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閱讀社會科學

第十九章 如何閱讀社會科學

社會科學的觀念與術語幾乎滲透了所有我們今天在閱讀的作品中。

譬如像現代的新聞記者,

不再限定自己只報導事實。 只有在報紙頭版出現, 簡短的“誰—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發生—何時何地發生”新聞提要, 才是以事實為主。 一般來說, 記者都會將事實加上詮釋、評論、分析, 再成為新聞報導。 這些詮釋與評論都是來自社會科學的觀念與術語。

這些觀念與術語也影響到當代許多書籍與文章, 甚至可以用社會評論來作一個歸類。 我們也看到許多文學作品是以這類的主題來寫作的:種族問題、犯罪、執法、貧窮、教育、福利、戰爭與和平、好政府與壞政府。 這類文學作品便是向社會科學借用了思想意識與語言。

社會科學作品並不只限定於非小說類。 仍然有一大批重要的當代作家所寫的是社會科學的小說。 他們的目標是創立一個人造的社會模型,

能夠讓我們在科技的發展之下, 檢驗出社會受到的影響。 在小說、戲劇、故事、電影、電視中, 對社會的權力組織、各種財富與所有權、財富的分配都作了淋漓盡致的描繪、譴責與讚揚。 這些作品被認為有社會意義, 或是包含了“重要的訊息”。 在這同時, 他們取得也散播了社會科學的元素。

此外, 無論是任何社會、經濟或政治的問題, 幾乎全都有專家在作研究。 這些專家不是自己作研究, 就是由直接面對這些問題的官方單位邀請來做。 在社會科學專家的協助下, 這些問題有系統地闡釋出來, 並要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

社會科學的成長與普及, 最重要的因素是在高中與大專教育中引進了社會科學。

事實上, 選修社會科學課程的學生, 遠比選修傳統文學或語言課程的學生還要多很多。 而選修社會科學的學生也遠超過選修“純”科學的學生。

※ 什麼是社會科學?

我們在談論社會科學時, 好像是在談一個完全獨立的學科。 事實上並非如此。

究竟社會科學是什麼呢?有一個方法可以找出答案, 就是去看看大學中將哪些學科與訓練課程安排在這樣的科系之下。 社會科學的部門中通常包括了人類學、經濟學、政治學與社會學。 為什麼沒有包括法律、教育、商業、社會服務與公共行政呢?所有這些學科也都是運用社會科學的概念與方法才發展出來的啊?對於這個問題, 最常見的回答是:後面這些學科的目的, 在於訓練大學校園以外的專業工作者,

而前面所提的那些學科卻是比較專注於追求人類社會的系統知識, 通常是在大學校園中進行的。

目前各個大學都有建立跨科系的研究中心或機構的趨勢。 這些研究中心超越傳統社會科學與專業科系的界限, 同時針對許多理論與方法的研究, 其中包括了統計學、人口學、選舉學的作者會把假設與證明說得十分清楚, 同時也確定讀者很容易與他達成共識, 並找到書中的主旨。 因為在閱讀任何論說性作品時, 與作者達成共識並找到主旨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科學家的作法等於是幫你做了這部分的工作。 不過你還是會發現用數學形式表現的作品很難閱讀, 如果你沒法牢牢掌握住論述、實驗,

以及對結論的觀察基礎, 你會發現很難對這本書下評論—也就是回答“這是真實的嗎?”“這本書與我何干?”的問題。 然而, 有一點很重要的是, 閱讀科學作品要比閱讀任何其他論說性作品都來得容易。

換句話說, 自然科學的作者必須做的是“把他的用語規定出來”—這也就是說, 他告訴你, 在他的論述中有哪些基本的詞義, 而他會如何運用。 這樣的說明通常會出現在書的一開頭, 可能是解釋、假設、公理等等。 既然說明用語是這個領域中的特質, 因此有人說它們像是一種遊戲, 或是有“遊戲的架構”。 說明用語就像是一種遊戲規則。 如果你想打撲克牌, 你不會爭論三張相同的牌, 是否比兩對的牌要厲害之類的遊戲規則。 如果你要玩橋牌, 你也不會為皇后可以吃傑克(同一種花色),或是最高的王牌可以吃任何一張牌(在定約橋牌中)這樣的規則而與人爭辯。同樣地,在閱讀自然科學的作品時,你也不會與作者爭辯他的使用規則。你接受這些規則,開始閱讀。

直到最近,在自然科學中已經很普遍的用語說明,在社會科學中卻仍然不太普遍。其中一個理由是,社會科學並不能數學化,另一個理由是在社會或行為科學中,要說明用語比較困難。為一個圓或等腰三角形下定義是一回事,而為經濟蕭條或心理健康下定義又是另一回事。就算一個社會科學家想要為這樣的詞義下定義,他的讀者也會想質疑他的用法是否正確。結果,社會科學家只好在整本書中為自己的詞義掙扎不已—他的掙扎也帶給讀者閱讀上的困難。

閱讀社會科學作品最困難的地方在於:事實上,在這個領域中的作品是混雜的,而不是純粹的論說性作品。我們已經知道歷史是如何混雜了虛構與科學,以及我們閱讀時要如何把這件事謹記在心。對於這種混雜,我們已經很熟悉,也有大量的相關經驗。但在社會科學的狀況卻完全不同。太多社會科學的作品混雜了科學、哲學與歷史,甚至為了加強效果,通常還會帶點虛構的色彩。

如果社會科學只有一種混雜法,我們也會很熟悉,因為歷史就是如此。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在社會科學中,每一本書的混雜方式都不同,讀者在閱讀時必須先確定他在閱讀的書中混雜了哪些因素。這些因素可能在同一本書中就有所變動,也可能在不同的書中有所變動。要區分清楚這一切,並不容易。

你還記得分析閱讀的第一個步驟是回答這個問題:這是本什麼樣的書?如果是小說,這個問題相當容易回答。如果是科學或哲學作品,也不難。就算是形式混雜的歷史,一般來說讀者也會知道自己在讀的是歷史。但是組成社會科學的不同要素—有時是這種,有時是那種,有時又是另一種模式—使我們在閱讀任何有關社會科學的作品時,很難回答這個問題。事實上,這就跟要給社會科學下定義是同樣困難的事。

不過,分析閱讀的讀者還是得想辦法回答這個問題。這不只是他要做的第一件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如果他能夠說出他所閱讀的這本書是由哪些要素組成的,他就能更進一步理解這本書了。

要將一本社會科學的書列出綱要架構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要與作者達成共識,就像我們所說的,這可是極為困難的事。原因就在於作者無法將自己的用語規則說明清楚。不過,還是可以對關鍵字有些概括性的瞭解。從詞義看到主旨與論述,如果是本好書,這些仍然都不是問題。但是最後一個問題:這與我何干?就需要讀者有點自製力了。這時,我們前面提過的一種情況就可能發生—讀者可能會說:“我找不出作者的缺點,但是我就是不同意他的看法。”當然,這是因為讀者對作者的企圖與結論已經有偏見了。

※ 閱讀社會科學作品

在這一章裡,我們說過很多次“社會科學作品”,卻沒說過“社會科學書”。這是因為在閱讀社會科學時,關於一個主題通常要讀好幾本書,而不會唯讀一本書。這不只是因為社會科學是個新領域,只有少數經典作品,還因為我們在閱讀社會科學時,主要的著眼點在一個特殊的事件或問題上,而非一個特殊的作者或一本書。譬如我們對強制執行法感興趣,我們會同時讀上好幾本相關的書。或許我們關心的是種族、教育、稅收與地方政府的問題,這也是同樣的狀況。基本上,在這些領域中,並沒有什麼權威的著作,因此我們必須讀很多本相關的書。而社會科學家本身也有一個現象,就是為了要能跟得上時代,他們必須不斷地推陳出新,重新修訂他們的作品,新作品取代舊作品,過時的論述也不斷被淘汰了。

在某個程度上說,如我們所看到的,哲學也會發生同樣的狀況。要完全瞭解一位哲學家,你應該閱讀這位哲學家自己在閱讀的書,以及影響他的其他哲學家的書。在某種程度上,歷史也是如此。我們提到過,如果你想要發現過去的事實,你最好多讀幾本書,而不是唯讀一本書。不過在這些情況中,你找到一本主要的、權威的著作的可能,是相當大的。社會科學中卻並非如此,因此在閱讀這類書時更需要同時閱讀許多相關書籍了。

分析閱讀的規則並不適用於就一個主題同時閱讀很多本書的情況。分析閱讀適用於閱讀個別的書籍。當然,如果你想要善用這些規則,就要仔細地研究觀察。接下來要介紹的新的閱讀規則,則需要我們通過第三層次的閱讀(分析閱讀),才能進人這第四層次的閱讀(主題閱讀)。我們現在就準備要討論第四層次的閱讀。因為社會科學作品有這樣的特質,所以必須要用這樣的閱讀。

指出這一點,就可以說明為什麼我們會把社會科學的問題放在本書第三篇的最後來討論。現在你應該明白為什麼我們會這樣整理我們的討論。一開始我們談的是如何閱讀實用性作品,這與其他的閱讀完全不同,因為讀者有特定的義務,也就是如果他同意作者的觀點,就要採取行動。然後我們討論小說與詩,提出和閱讀論說性作品不同的問題。最後,我們討論的是三種理論性的論說作品—科學與數學、哲學、社會科學。社會科學放在最後,是因為這樣的書需要用上主題閱讀。因此這一章可說是第三篇的結尾,也是第四篇的引言。

直接點擊以下標題閱讀本書往期

如何閱讀一本書(風靡世界70年)之十七

長按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購買

你也不會為皇后可以吃傑克(同一種花色),或是最高的王牌可以吃任何一張牌(在定約橋牌中)這樣的規則而與人爭辯。同樣地,在閱讀自然科學的作品時,你也不會與作者爭辯他的使用規則。你接受這些規則,開始閱讀。

直到最近,在自然科學中已經很普遍的用語說明,在社會科學中卻仍然不太普遍。其中一個理由是,社會科學並不能數學化,另一個理由是在社會或行為科學中,要說明用語比較困難。為一個圓或等腰三角形下定義是一回事,而為經濟蕭條或心理健康下定義又是另一回事。就算一個社會科學家想要為這樣的詞義下定義,他的讀者也會想質疑他的用法是否正確。結果,社會科學家只好在整本書中為自己的詞義掙扎不已—他的掙扎也帶給讀者閱讀上的困難。

閱讀社會科學作品最困難的地方在於:事實上,在這個領域中的作品是混雜的,而不是純粹的論說性作品。我們已經知道歷史是如何混雜了虛構與科學,以及我們閱讀時要如何把這件事謹記在心。對於這種混雜,我們已經很熟悉,也有大量的相關經驗。但在社會科學的狀況卻完全不同。太多社會科學的作品混雜了科學、哲學與歷史,甚至為了加強效果,通常還會帶點虛構的色彩。

如果社會科學只有一種混雜法,我們也會很熟悉,因為歷史就是如此。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在社會科學中,每一本書的混雜方式都不同,讀者在閱讀時必須先確定他在閱讀的書中混雜了哪些因素。這些因素可能在同一本書中就有所變動,也可能在不同的書中有所變動。要區分清楚這一切,並不容易。

你還記得分析閱讀的第一個步驟是回答這個問題:這是本什麼樣的書?如果是小說,這個問題相當容易回答。如果是科學或哲學作品,也不難。就算是形式混雜的歷史,一般來說讀者也會知道自己在讀的是歷史。但是組成社會科學的不同要素—有時是這種,有時是那種,有時又是另一種模式—使我們在閱讀任何有關社會科學的作品時,很難回答這個問題。事實上,這就跟要給社會科學下定義是同樣困難的事。

不過,分析閱讀的讀者還是得想辦法回答這個問題。這不只是他要做的第一件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如果他能夠說出他所閱讀的這本書是由哪些要素組成的,他就能更進一步理解這本書了。

要將一本社會科學的書列出綱要架構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要與作者達成共識,就像我們所說的,這可是極為困難的事。原因就在於作者無法將自己的用語規則說明清楚。不過,還是可以對關鍵字有些概括性的瞭解。從詞義看到主旨與論述,如果是本好書,這些仍然都不是問題。但是最後一個問題:這與我何干?就需要讀者有點自製力了。這時,我們前面提過的一種情況就可能發生—讀者可能會說:“我找不出作者的缺點,但是我就是不同意他的看法。”當然,這是因為讀者對作者的企圖與結論已經有偏見了。

※ 閱讀社會科學作品

在這一章裡,我們說過很多次“社會科學作品”,卻沒說過“社會科學書”。這是因為在閱讀社會科學時,關於一個主題通常要讀好幾本書,而不會唯讀一本書。這不只是因為社會科學是個新領域,只有少數經典作品,還因為我們在閱讀社會科學時,主要的著眼點在一個特殊的事件或問題上,而非一個特殊的作者或一本書。譬如我們對強制執行法感興趣,我們會同時讀上好幾本相關的書。或許我們關心的是種族、教育、稅收與地方政府的問題,這也是同樣的狀況。基本上,在這些領域中,並沒有什麼權威的著作,因此我們必須讀很多本相關的書。而社會科學家本身也有一個現象,就是為了要能跟得上時代,他們必須不斷地推陳出新,重新修訂他們的作品,新作品取代舊作品,過時的論述也不斷被淘汰了。

在某個程度上說,如我們所看到的,哲學也會發生同樣的狀況。要完全瞭解一位哲學家,你應該閱讀這位哲學家自己在閱讀的書,以及影響他的其他哲學家的書。在某種程度上,歷史也是如此。我們提到過,如果你想要發現過去的事實,你最好多讀幾本書,而不是唯讀一本書。不過在這些情況中,你找到一本主要的、權威的著作的可能,是相當大的。社會科學中卻並非如此,因此在閱讀這類書時更需要同時閱讀許多相關書籍了。

分析閱讀的規則並不適用於就一個主題同時閱讀很多本書的情況。分析閱讀適用於閱讀個別的書籍。當然,如果你想要善用這些規則,就要仔細地研究觀察。接下來要介紹的新的閱讀規則,則需要我們通過第三層次的閱讀(分析閱讀),才能進人這第四層次的閱讀(主題閱讀)。我們現在就準備要討論第四層次的閱讀。因為社會科學作品有這樣的特質,所以必須要用這樣的閱讀。

指出這一點,就可以說明為什麼我們會把社會科學的問題放在本書第三篇的最後來討論。現在你應該明白為什麼我們會這樣整理我們的討論。一開始我們談的是如何閱讀實用性作品,這與其他的閱讀完全不同,因為讀者有特定的義務,也就是如果他同意作者的觀點,就要採取行動。然後我們討論小說與詩,提出和閱讀論說性作品不同的問題。最後,我們討論的是三種理論性的論說作品—科學與數學、哲學、社會科學。社會科學放在最後,是因為這樣的書需要用上主題閱讀。因此這一章可說是第三篇的結尾,也是第四篇的引言。

直接點擊以下標題閱讀本書往期

如何閱讀一本書(風靡世界70年)之十七

長按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購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