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男生越來越考不過女生了?還有這些你不知道的事

進入21世紀以來, 我國女生通過高考成為普通高校學生的比例持續攀升。 據統計, 女生占全部錄取學生的比例, 1999年為40%, 2007年達到53%, 2013年則達到55%。

女生高考錄取比率上升, 男生處於弱勢,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狀況發生呢?

女孩從小學到高中, 都更具有優勢, 在成績上, 班級管理上等等。 她們往往執行力就特別強, 跟個能適應處理複雜綜合的問題, 心理上, 女孩表現的更為成熟....

為什麼男生在高考中逐漸落後了?

原因一:女孩教育同樣受重視, “男孩危機”西方國家早有

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 西方國家就出現了這種現象。

2009年, 布林等人對8個國家的教育研究結果顯示, 隨著教育不平等現象的減少, 美國男女學生的差距從1947年開始縮小, 到1979年, 大學錄取新生中女生比例超過男生, 並持續擴大。 一項2010年的外國研究指出, 加拿大高校錄取的女生和男生比例出現顯著落差, 女生比男生高15個百分點之多。

其他發達國家學者也有類似的發現。

【專家解讀】

在一個家庭裡有多個孩子的情況下, 受千百年“重男輕女”傳統思想影響, 家長往往優先保證男孩接受教育。

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家庭子女數的下降以及女性自立自強意識的提高, 越來越多的父母願意將孩子送進大學。 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後, 一對父母生一個孩子, 男孩女孩都是寶, 對女孩也會創造條件讓她讀大學。 這將會開發出一半人口的智力資源, 也將大大提高家庭教育的品質。

許多人對於大學錄取女生超過男生的評價是負面的, 將其歸咎于傳統教育和考試中的弊端, 這未必妥當。

原因二:隨著高考錄取率發生變化, 男女錄取比也會發生變化

“在應試教育之下, 男‘差生’越來越多, 女‘優生’也越來越多” 。 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李文道表示。

當前, 上海高考錄取率已達八九成, 成績差的學生中男生比較多, 被淘汰的也多, 所以總體上女生佔優勢。 這種現象也在初中升高中的過程中體現出來。

【專家解讀】

男生和女生認知能力存在差別, 男生個體差異大, 好的很好、差的很差, 而女生整體較穩定, 很好或很差的人數相對較少。

如此一來, 隨著高考錄取率發生變化, 男女錄取比也會發生變化。 假定男女生平均成績完全相同, 當錄取率為50%時, 男女錄取人數各占一半;錄取率小於50%時, 被錄取男生多於女生;錄取率大於50%時, 被錄取女生多於男生。

原因三:學科優勢被消解,

女生數學也不差

“現行以班級授課制為主要模式的教育方式, 把孩子們禁錮在幾十平米的空間, 以專心聽講為主要學習方式, 作為以’奔跑’為性別特徵、習慣在實踐中學習的男生, 會有一種本能的抗拒。 根據相關研究, 女生在語言、識記、表達、運算等方面優於男生, 現行考試制度, 能夠考察的也主要體現在這些方面, 而男性具有優勢的想像能力、創新意識、實驗操作等方面的優勢因為種種原因卻難於考察。 ”有老師這樣指出。

高考科目為“語、數、外加文(理)科綜合”, 俗稱“3+X”。 3加X科目改革之後, 高考科目中的語文、數學、英語三門主科各占150分, 在總分中所占比重較大, 而三門中語文和英語兩門為語言類科目, 客觀上對女生較有利。

【專家解讀】

當前高考科目普遍以語文、英語和數學作為主要科目, 研究發現, 在語文和英語兩門科目上女生較男生具有認知上的優勢, 而數學方面男女旗鼓相當, 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高考成績性別差異。 女生語文和英語兩科成績較好, 而男生在數學上的優勢在逐漸消解。

就數學而言, 男生的空間想像能力、抽象概括、創新意識方面優於女生, 而女生在資料處理、運算求解、應用意識方面優於男生。 總體而言, 女生的優勢體現在言語、知覺和計算能力等方面, 男生的優勢體現在科學、機械推理和空間能力等方面。

但要改變考試科目並不現實, 在考試方式和題型設置上照顧男生也未必可取, 為了“拯救男孩”而採取人為的“扶持”政策可能會帶來新的不公平。

原因四:完全以高考分數決定錄取,招考模式致失衡

近年來,工科大學也呈現出女生增多的狀況,“這些年,學校的女生的確多了起來,”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有關負責人今年5月表示,男女生的比例目前是3.5:1,十多年前的女生比例更低,為7:1,逐步過渡到6:1、4.5:1。在專業設置上,學校沒有設置更多的文科專業。

“男孩危機”如何在教育中得到解決?

方法一:改變傳統評價模式

傳統的應試教育下的評價模式往往將“規矩”、“聽話”放在第一位,男孩子好動、好奇的優點,在評價制度面前,成了致命的弱點,這些孩子不得不收斂起自我個性,學會馴服和聽話。久而久之,錯過了天性的舒展、最佳的人格發展階段。

在新課改的形勢下,應照顧孩子的天性實行多元化、個性化的教育評價,允許孩子張揚個性和活力。要讓多元化、個性化教育評價落到實處,建立針對男孩子的管理方式,允許他們“鬧一鬧”,允許他們張揚個性和活力,多一些轉化和爆發的機會,多一些耐心期待。

方法二:引導男孩學會自律

男孩往往更好動、更不服從,應試教育強調紀律服從和知識灌輸,這種他律有時候會適得其反,甚至引來孩子的反叛,更好的辦法是採取適當的方式引導孩子提高自律的能力。

父母和老師首先需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的示範。並且給予孩子正向的激勵,在孩子做的好的時候給予他稱讚與獎勵,鼓勵孩子將好的品質堅持下去,引導男孩們形成良好的自律品質。

方法三:女教師評價有利於女生,發揮男教師的價值

有女教師提出,就算她關注幼兒的性別差異,由於自身的性別特徵,在組織活動時,也會在無意中忽略學生的性別差異,對男生、女生統一評價,而這些評價更有利於女生獲得積極認同。

由此可知,教師隊伍的偏女性化,也許會在無意中,製造更利於女生獲得好評的機會,從而剝奪男孩早期獲得贊許的積極影響,使之成為高考成績“女強男弱”現象的一個隱性影響因素。對於男生女生成績差異的研究,不妨從教育的起點上找找原因。

方法四:接受男生的成長期

應試教育忽視男孩早期發展落後于女孩的事實。研究證實,在幼兒小學階段,男孩的生理發育、心理發育都落後于女孩。

如有研究顯示:3.5歲女孩的大腦語言區相當於5歲男孩的水準。英國學者傑夫·哈曼對男孩的心理落後提供了量化結論:在11歲時,男生口語能力、讀寫能力和計算能力的發育水準分別比女生晚11、12和6個月。在學業壓力不斷下移的今天,許多男孩已經跌倒在起跑線上。所以,要更加接受男生成長期更長這一現象。

期待更多內容,也可評論留言,或者關注考生查查網:www.51kscc.com

原因四:完全以高考分數決定錄取,招考模式致失衡

近年來,工科大學也呈現出女生增多的狀況,“這些年,學校的女生的確多了起來,”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有關負責人今年5月表示,男女生的比例目前是3.5:1,十多年前的女生比例更低,為7:1,逐步過渡到6:1、4.5:1。在專業設置上,學校沒有設置更多的文科專業。

“男孩危機”如何在教育中得到解決?

方法一:改變傳統評價模式

傳統的應試教育下的評價模式往往將“規矩”、“聽話”放在第一位,男孩子好動、好奇的優點,在評價制度面前,成了致命的弱點,這些孩子不得不收斂起自我個性,學會馴服和聽話。久而久之,錯過了天性的舒展、最佳的人格發展階段。

在新課改的形勢下,應照顧孩子的天性實行多元化、個性化的教育評價,允許孩子張揚個性和活力。要讓多元化、個性化教育評價落到實處,建立針對男孩子的管理方式,允許他們“鬧一鬧”,允許他們張揚個性和活力,多一些轉化和爆發的機會,多一些耐心期待。

方法二:引導男孩學會自律

男孩往往更好動、更不服從,應試教育強調紀律服從和知識灌輸,這種他律有時候會適得其反,甚至引來孩子的反叛,更好的辦法是採取適當的方式引導孩子提高自律的能力。

父母和老師首先需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的示範。並且給予孩子正向的激勵,在孩子做的好的時候給予他稱讚與獎勵,鼓勵孩子將好的品質堅持下去,引導男孩們形成良好的自律品質。

方法三:女教師評價有利於女生,發揮男教師的價值

有女教師提出,就算她關注幼兒的性別差異,由於自身的性別特徵,在組織活動時,也會在無意中忽略學生的性別差異,對男生、女生統一評價,而這些評價更有利於女生獲得積極認同。

由此可知,教師隊伍的偏女性化,也許會在無意中,製造更利於女生獲得好評的機會,從而剝奪男孩早期獲得贊許的積極影響,使之成為高考成績“女強男弱”現象的一個隱性影響因素。對於男生女生成績差異的研究,不妨從教育的起點上找找原因。

方法四:接受男生的成長期

應試教育忽視男孩早期發展落後于女孩的事實。研究證實,在幼兒小學階段,男孩的生理發育、心理發育都落後于女孩。

如有研究顯示:3.5歲女孩的大腦語言區相當於5歲男孩的水準。英國學者傑夫·哈曼對男孩的心理落後提供了量化結論:在11歲時,男生口語能力、讀寫能力和計算能力的發育水準分別比女生晚11、12和6個月。在學業壓力不斷下移的今天,許多男孩已經跌倒在起跑線上。所以,要更加接受男生成長期更長這一現象。

期待更多內容,也可評論留言,或者關注考生查查網:www.51kscc.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