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真實的香港是一種怎樣的存在?(一)

再過幾天, 就是香港回歸20周年。

之前幾天, 香港被評全球競爭力第一。

回歸祖國20年裡, 香港連續23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 香港的獨特魅力究竟在哪兒?下麵聽我一一道來。

一、

再有幾年離開香港, 總想留點文字給這個地球上我最愛的城市, 也是生活最長時間的地方。

最喜歡的中文歌”九月的高跟鞋" 有一句歌詞, “這裡不是巴黎、東京或紐約。 。 。 "

我愛巴黎、東京、紐約、倫敦和臺北, 是我願意長住生活的地方, 可香港才是我今世的家。

喜歡香港, 和我喜歡精緻、慵懶的生活是一致的。 生活了近20年不知道柴米油鹽貴的(家人問我牛肉多少錢一斤, 我怎麼會知道?), 我也沒有去過菜市場。

香港人中產大多有菲傭, 脫離了家務的煩勞。 還有各種精緻的生活不一一贅述,

以防大家以為筆者得瑟。

從美國來香港的人常常說, 香港很像紐約, dynamic but more compact, 我深以為然。 香港和紐約的相似是, 差異巨大的各個階層的人生活在各自不同的圈子裡, 但又相安無事、和平共處。 未必一定要進入對方的圈子, 偶爾交叉也不違和。

底層人的生活方式和上層相差很遠, 卻沒有仇富的思想。 制度是公平的, 成功也是別人的努力和運氣。

最差的人生活得局促但不丟尊嚴, 有政府提供的免費醫療、教育和養老。

香港的確是富人的天堂。

大家認識的大陸富豪,馬雲、馬化騰等等其實都已經移民香港,花了幾億購房置業。騰訊高管的孩子也都在香港上學。這得虧於香港稅低外,還有就是教育、醫療、消費的高素質。

香港因此是全球房價、物價最貴的地方。我女兒小時候發燒住私家醫院4晚,花了6萬多港元(當然有醫療保險)。

但低收入家庭也不用擔心,住政府醫院,深切治療部所有費用(醫生、護理、醫藥、手術)只要每天1百元。

香港人是什麼樣的?沒有一個答案,因為不同圈子截然不同。香港7百萬人口,有幾十萬的 Expats (外派)圈子,是世界各國跑到香港工作生活的人,占香港人口的5%。有在香港生活的臺灣人、韓國人、美國人、澳洲人、法國人、日本人等等。每個 community 都不小,有自己愛混的地方。

Expat 最主要在港島中環、南區,但在香港最破落的小巷也能碰到。我的一個法國朋友在香港住了15年,對香港小街小巷的美食比我清楚多了,經常是他帶我們去,他教我去九龍花墟買花。

香港本地人也有差別巨大的圈子。有北京來的朋友說香港人勢力貪財,那是她自己混進了那個圈子。

我講講自己看到的幾個圈子:

1)女兒的小提琴練習老師是從國外留學回來的香港人。週六周日一早來幫女兒練琴半個小時,只收250元。我覺得太少要多一點給她,她堅決不要。謙恭有禮,面孔乾淨,是個基督徒。這是香港很大的一個中產階層,收入不多,有教養。

我帶女兒去做慈善的一個機構,接待我們的也是這樣一個女孩,面孔乾淨有禮,有很好的教育,卻做著一份收入不高的工作。

2)我去看病的醫生護士,接觸過的律師、會計師及各種專業人士。龍應台寫的“文明是什麼?去香港看一次牙醫就明白了! ” ,講了一個牙醫和護士的故事。這也是我看牙醫的感覺,文明,禮貌、高效,當然價格不菲。

3)我按摩、做面膜的地方。這裡有一些是大陸來的,也有本地香港人。學歷不高,喜歡煲電視劇,關心明星八卦。這個階層以及其他沒受過大學教育的階層,男的喜歡賭馬,男女都喜歡打麻將。

4)茶餐廳服務員、的士司機等。他們做的可能是薪水最低的工作之一,不乏粗魯人士,大聲吆喝。

我的經驗是,你對他們柔聲細語禮貌尊重,他們還以禮貌。我對每個人會說“勿乖”,他們總是禮貌尊重對我。

不管哪個階層的,香港人是我見過最勤奮努力的人(富豪二奶除外)。受英國文化影響,對別人是否禮貌很敏感,會馬上分辨出對方有無教養。李嘉誠、政府高官對最底層人都會禮貌相待。

大家很反感、心底裡瞧不起粗魯的暴發戶(說話不要大聲,輕言輕語才是有教養)。在香港,你越禮貌,別人對你越禮貌。在大陸可能是相反的。

但即使讀書不多的阿伯,也是很有自尊的,見到高管絕不會拍馬屁,不罵就不錯了。有一次在醫院看病,鄰座是前政務司長排隊,旁邊無一人和他打招呼。

我在飛機、商場、路上碰到過梁振英、唐英年,葉劉淑儀、梁愛詩,普通人一樣,大家似乎都當沒看見。

我女兒上的是一個普通話國際學校,三分之一是外國人或混血兒,三分之一香港人,三分之一是在港的大陸人。學校做義工最積極的還是香港人和外國人。

很多香港人每月定期支付支持慈善基金,如有大災難東華三院等募捐,市民捐款踴躍。政府對慈善機構很支持,捐款是可以抵稅的。

香港的街道狹窄、甚至破舊。大陸人來旅遊的第一印象通常都不好。並沒有很多宏偉的高樓大廈。

但“魔鬼在細節中”。我常常在破舊狹窄的電梯裡,去到一層裝修潔淨的醫務所,電梯裡也是各色人等。

香港70%的土地是郊野公園,自然和人文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中環市中心車程5分鐘,你就可到達自然的山路和樹林,聽到鳥叫,呼吸著負離子的空氣。

我家窗外時時可以看到飛旋空中的老鷹(據說,香港是全世界惟一在天空有老鷹盤旋的大都市)。

香港的確是富人的天堂。

大家認識的大陸富豪,馬雲、馬化騰等等其實都已經移民香港,花了幾億購房置業。騰訊高管的孩子也都在香港上學。這得虧於香港稅低外,還有就是教育、醫療、消費的高素質。

香港因此是全球房價、物價最貴的地方。我女兒小時候發燒住私家醫院4晚,花了6萬多港元(當然有醫療保險)。

但低收入家庭也不用擔心,住政府醫院,深切治療部所有費用(醫生、護理、醫藥、手術)只要每天1百元。

香港人是什麼樣的?沒有一個答案,因為不同圈子截然不同。香港7百萬人口,有幾十萬的 Expats (外派)圈子,是世界各國跑到香港工作生活的人,占香港人口的5%。有在香港生活的臺灣人、韓國人、美國人、澳洲人、法國人、日本人等等。每個 community 都不小,有自己愛混的地方。

Expat 最主要在港島中環、南區,但在香港最破落的小巷也能碰到。我的一個法國朋友在香港住了15年,對香港小街小巷的美食比我清楚多了,經常是他帶我們去,他教我去九龍花墟買花。

香港本地人也有差別巨大的圈子。有北京來的朋友說香港人勢力貪財,那是她自己混進了那個圈子。

我講講自己看到的幾個圈子:

1)女兒的小提琴練習老師是從國外留學回來的香港人。週六周日一早來幫女兒練琴半個小時,只收250元。我覺得太少要多一點給她,她堅決不要。謙恭有禮,面孔乾淨,是個基督徒。這是香港很大的一個中產階層,收入不多,有教養。

我帶女兒去做慈善的一個機構,接待我們的也是這樣一個女孩,面孔乾淨有禮,有很好的教育,卻做著一份收入不高的工作。

2)我去看病的醫生護士,接觸過的律師、會計師及各種專業人士。龍應台寫的“文明是什麼?去香港看一次牙醫就明白了! ” ,講了一個牙醫和護士的故事。這也是我看牙醫的感覺,文明,禮貌、高效,當然價格不菲。

3)我按摩、做面膜的地方。這裡有一些是大陸來的,也有本地香港人。學歷不高,喜歡煲電視劇,關心明星八卦。這個階層以及其他沒受過大學教育的階層,男的喜歡賭馬,男女都喜歡打麻將。

4)茶餐廳服務員、的士司機等。他們做的可能是薪水最低的工作之一,不乏粗魯人士,大聲吆喝。

我的經驗是,你對他們柔聲細語禮貌尊重,他們還以禮貌。我對每個人會說“勿乖”,他們總是禮貌尊重對我。

不管哪個階層的,香港人是我見過最勤奮努力的人(富豪二奶除外)。受英國文化影響,對別人是否禮貌很敏感,會馬上分辨出對方有無教養。李嘉誠、政府高官對最底層人都會禮貌相待。

大家很反感、心底裡瞧不起粗魯的暴發戶(說話不要大聲,輕言輕語才是有教養)。在香港,你越禮貌,別人對你越禮貌。在大陸可能是相反的。

但即使讀書不多的阿伯,也是很有自尊的,見到高管絕不會拍馬屁,不罵就不錯了。有一次在醫院看病,鄰座是前政務司長排隊,旁邊無一人和他打招呼。

我在飛機、商場、路上碰到過梁振英、唐英年,葉劉淑儀、梁愛詩,普通人一樣,大家似乎都當沒看見。

我女兒上的是一個普通話國際學校,三分之一是外國人或混血兒,三分之一香港人,三分之一是在港的大陸人。學校做義工最積極的還是香港人和外國人。

很多香港人每月定期支付支持慈善基金,如有大災難東華三院等募捐,市民捐款踴躍。政府對慈善機構很支持,捐款是可以抵稅的。

香港的街道狹窄、甚至破舊。大陸人來旅遊的第一印象通常都不好。並沒有很多宏偉的高樓大廈。

但“魔鬼在細節中”。我常常在破舊狹窄的電梯裡,去到一層裝修潔淨的醫務所,電梯裡也是各色人等。

香港70%的土地是郊野公園,自然和人文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中環市中心車程5分鐘,你就可到達自然的山路和樹林,聽到鳥叫,呼吸著負離子的空氣。

我家窗外時時可以看到飛旋空中的老鷹(據說,香港是全世界惟一在天空有老鷹盤旋的大都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