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張掖驕傲」夏茜茜被推選為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

甘肅張掖網甘州訊近日, 省上通過各市州及省直各單位廣泛推薦候選人、省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評選推薦活動組委會評審會議綜合評定, 省上擬推薦的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有10人, 張掖市電力職工夏茜茜名列道德模範名列孝老愛親模範候選人。

1990年出生的夏茜茜, 生活在甘州區南街街道西來寺社區一個“特殊”的家庭, 尚在繈褓裡就被遺棄, 靠殘疾的養父母拉扯長大, 養父母平時省吃儉用, 靠賣煤掙的微薄收入供她上學。 2010年高考填報志願時, 她想去蘇州的一所大學求學, 但為了照顧生病的養父母,

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 她毅然填報了河西學院新聞學院。 幾年間, 夏茜茜一邊照料病父母, 一邊依靠社會救助和親友接濟艱難地完成了學業。 大學畢業以後, 在一次求職招聘會上, 她被嘉峪關市電視臺錄取, 但看到養母那蒼老無助的眼神, 她又一次選擇了放棄, 回家照顧多病的養母, 現供職於張掖市電力工程公司。 她的感人事蹟被媒體報導後, 2015年被張掖市授予第四屆十大道德模範榮譽稱號, 2016年, 被省上授予第五屆甘肅省道德模範榮譽稱號。

夏茜茜, 女, 漢族, 1990年2月生, 張掖市電力工程公司職工。

“真正的強者, 不是不流淚的人, 而是能堅持含淚奔跑的人。 ”這是夏茜茜最喜歡的一句話。 26年來, 她一直在負重前進, 含淚奔跑, 對身患殘疾的養父、養母, 從不曾想過離棄, 因為在她的內心深處, 滿滿的都是不盡的感恩……

夏茜茜生活在甘州區南街街道西來寺社區一個“特殊”的家庭。 尚在繈褓之中, 她就被父母遺棄, 親生父母長什麼樣, 她一點印象都沒有。 養父母均是殘疾人,

在旁人看來, 這個家庭甚至不能稱其為“家庭”, 兩個殘疾人撫養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棄嬰, 這樣的家庭能走多遠, 誰都不看好。 甚至有人斷言, 等夏茜茜長大了, 一定會離開這個家, 至於老夏兩口子, 就是瞎子點燈——“白費蠟”。

的確, 這是一個殘缺的家庭。

從小到大, 夏茜茜沒有聽到過養母喊過她的名字, 因為養母自小患有小兒麻痹症, 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從小到大, 養父母沒有給她輔導過一次作業, 因為他們都是文盲;從小到大, 養父母沒有去開過一次家長會, 因為他們怕她會在同學面前自卑;從小到大, 她沒有向養父母索要過一件玩具, 她知道這只會給他們徒增煩惱。

在她童年的時光裡, 幾乎沒有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耍的記憶, 因為她總是跟在父母身後, 用一雙稚嫩的小手幫著養父母推著沉重的煤車, 一步一步艱難前行, 映入眼簾的是養父揮汗如雨的身影, 回蕩在她耳邊的是養母沉重短促的喘氣聲以及架子車行進中發出的吱吱呀呀聲。 生活的磨難, 特殊的境遇,

使夏茜茜早早就變得成熟懂事。

養母患有嚴重面癱, 導致五官扭曲, 令人生怕。 多年來, 夏茜茜與她朝夕相處, 卻從來沒有嫌棄、厭煩過。 小時候院子裡的小孩不懂事, 說她的母親是醜八怪, 每次聽到這樣的話, 她都會勇敢找到那家大人, 當面為自己的母親說理, 每一次都會贏得人們贊許的目光。這一次次的辯理讓她感到十分自豪,她覺得自己長大了,可以照顧母親了。即使現在,她帶母親出去散步,總會有人指指點點,迎著路人異樣的目光,她總是親切地拉著母親的手,將頭抬高,絲毫不理會旁人的評頭論足。

剛上小學,夏茜茜就開始操持家務,每當放學回家,看到養父母還沒有回來,她就放下書包,開始忙活,生爐子、劈柴、燒水做飯。手忙腳亂的結果雖然只是一頓頓簡單的午餐和晚餐,有時甚至只是帶著糊味兒的米飯和一個簡單的素菜。但看著養父母拖著勞累的身軀,香甜地吃著自己做的飯菜,她的心裡有著說不出來的興奮和滿足,她以瘦小的身軀,盡全力扛著傾斜的“命運天平”。

命運給了這個女孩太多的坎坷,也賦予了她強大的內心。朝夕相處的鄰居們都說,夏茜茜那樣的家庭,連成年人都無法面對,更何況是一個弱不禁風的小女孩。可是,夏茜茜卻用多年的不離不棄證明了自己。一年四季,無論做家務還是照顧父母的飲食起居,無論在校園還是家裡,她總是一臉笑容,哼著歌兒進進出出,樂觀的情緒,陽光的笑容,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從小學到初中,從高中到大學,夏茜茜的學習成績一直在班裡名列前茅,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一致稱讚。她說:“我是幸運的,也是滿足的,養父母給了我和其他女孩一樣的嬌慣與疼愛,給了我一個溫暖的家,讓我有了親人,更教給了我面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夏茜茜的養父親沉穩、內向不愛說話。她一直就在養父這顆大樹的籠罩下,享受著和同齡人一樣的寵愛。小的時候,養父經常帶她去看扭秧歌,因為人太多看不見前面的表演,養父就把她扛在脖子上;每天清晨還睡夢中,養父就已經給她做好了早餐,等著她從睡夢中醒來。

養父母平時省吃儉用,之前一直靠賣煤掙的微薄收入供她上學所用。2010年高考填報志願時,她夢想去蘇州的一所大學求學,但為了照顧生病的養父母,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她毅然填報了河西學院,就讀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2012年,上大二期間,母親突發腦溢血,導致左半身癱瘓,自此臥床不起。病中的養父,受到影響病情加劇,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畢竟她只是一個20出頭的女孩,面對眼前這接二連三的變故,她茫然不知所措。內心的無助,生活的坎坷,使她一度變得消沉,但看到此時的養父母更需要她的照顧,她把這一切都深藏在心裡,堅強地挺直了身軀。在此後兩年間,她一邊上課一邊回家照顧養父母,一步步頑強的挺過了那段艱難歲月。她含著淚說,最難熬的日子是冬天,平房原本就很冷,做飯的時候,洗完菜手都凍僵了。但身單力薄的她想,自己有父有母有家,這就夠了。然而,屋漏偏逢連陰雨,臥床的父親,生活的艱辛,讓母親不堪重負,同年,母親也癱瘓了。不久,心疼夏茜茜的表姐,通過手機短信的方式告知了她的身世,這猶如晴天霹靂,讓本已心力交瘁的她,再次處於崩潰的邊緣。她想過離家出走,但看著養育自己二十多年的養父母連生活都無法自理,吃飯都必須餵食,自己又怎麼能忍心撒手而去。冷靜下來後,回想這麼多年來的養育之恩,殘疾多病的養父母生活本已不易,多年來待她視如己出,給予她親生父母般的關心與疼愛,省吃儉用供她上學,在百感交集中,她選擇留下來,繼續照顧養父母!

2014年2月,夏茜茜大學畢業前夕,養父永遠閉上了眼睛,離開了讓他留戀的世界和無助的母女倆。在病危的前幾天,養父已經不能進食,去世的前一天,她給養父喂了一根香蕉,養父艱難的吞咽著,用微弱的聲音,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對她說了聲“謝謝”!在那一瞬間,淚水不知不覺的流了下來,她覺得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這麼多年來所有的艱辛與委屈,在這一句“謝謝”裡,都化為了濃于水的親情。

養父去世後,養母精神上受到了強烈刺激,病情愈發嚴重,變得暴躁易怒,最糟糕的時候,除了夏茜茜,誰也無法前去照料她。看著空蕩蕩的家,養母一個人孤零零的躺在那,再也沒有了養父的溫暖問候,除了心酸之外,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義無反顧地照顧好養母。大學本應是青春最美好的記憶,但對於她來說,四年大學生活更多的是家庭的忙碌和無盡的奔波。不管春夏秋冬,無論嚴寒酷暑,同學們和鄰居見到她總是騎著自行車穿梭於家庭和學校之間,上課——回家——做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構成了她簡單而忙碌的生活,同學們總是戲稱她為“奔跑女孩”。

幾年間,夏茜茜一邊照料病母,一邊依靠社會救助、親友接濟和社區幫扶,艱難地完成了學業。大學畢業以後,在一次求職招聘會上,她被嘉峪關市電視臺錄取。對於新聞專業畢業的學生來說,這無疑是一份理想的工作。但“五一”放假回家後,看到養母那蒼老無助的眼神,她又一次選擇了放棄,留了下來……

回憶走過的這段人生歷程,她說,想想自己真的很苦,期間有過困惑、有過絕望,甚至有過歇斯底里的崩潰,多少個夜晚,自己躲在被子裡面,一個人悄悄地流淚,內心深處反復糾葛,每次承受不住想要放棄的時候,有一個聲音就會告訴自己要堅持、堅持、再堅持……

現在的夏茜茜和母親住在舅舅家,離開了那個承載了她太多記憶的小屋。她也在張掖電力工程公司找到了一份負責安全方面的工作。

2015年,她被張掖市委、市政府授予第四屆張掖市十大道德模範榮譽稱號。

每一次都會贏得人們贊許的目光。這一次次的辯理讓她感到十分自豪,她覺得自己長大了,可以照顧母親了。即使現在,她帶母親出去散步,總會有人指指點點,迎著路人異樣的目光,她總是親切地拉著母親的手,將頭抬高,絲毫不理會旁人的評頭論足。

剛上小學,夏茜茜就開始操持家務,每當放學回家,看到養父母還沒有回來,她就放下書包,開始忙活,生爐子、劈柴、燒水做飯。手忙腳亂的結果雖然只是一頓頓簡單的午餐和晚餐,有時甚至只是帶著糊味兒的米飯和一個簡單的素菜。但看著養父母拖著勞累的身軀,香甜地吃著自己做的飯菜,她的心裡有著說不出來的興奮和滿足,她以瘦小的身軀,盡全力扛著傾斜的“命運天平”。

命運給了這個女孩太多的坎坷,也賦予了她強大的內心。朝夕相處的鄰居們都說,夏茜茜那樣的家庭,連成年人都無法面對,更何況是一個弱不禁風的小女孩。可是,夏茜茜卻用多年的不離不棄證明了自己。一年四季,無論做家務還是照顧父母的飲食起居,無論在校園還是家裡,她總是一臉笑容,哼著歌兒進進出出,樂觀的情緒,陽光的笑容,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從小學到初中,從高中到大學,夏茜茜的學習成績一直在班裡名列前茅,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一致稱讚。她說:“我是幸運的,也是滿足的,養父母給了我和其他女孩一樣的嬌慣與疼愛,給了我一個溫暖的家,讓我有了親人,更教給了我面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夏茜茜的養父親沉穩、內向不愛說話。她一直就在養父這顆大樹的籠罩下,享受著和同齡人一樣的寵愛。小的時候,養父經常帶她去看扭秧歌,因為人太多看不見前面的表演,養父就把她扛在脖子上;每天清晨還睡夢中,養父就已經給她做好了早餐,等著她從睡夢中醒來。

養父母平時省吃儉用,之前一直靠賣煤掙的微薄收入供她上學所用。2010年高考填報志願時,她夢想去蘇州的一所大學求學,但為了照顧生病的養父母,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她毅然填報了河西學院,就讀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2012年,上大二期間,母親突發腦溢血,導致左半身癱瘓,自此臥床不起。病中的養父,受到影響病情加劇,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畢竟她只是一個20出頭的女孩,面對眼前這接二連三的變故,她茫然不知所措。內心的無助,生活的坎坷,使她一度變得消沉,但看到此時的養父母更需要她的照顧,她把這一切都深藏在心裡,堅強地挺直了身軀。在此後兩年間,她一邊上課一邊回家照顧養父母,一步步頑強的挺過了那段艱難歲月。她含著淚說,最難熬的日子是冬天,平房原本就很冷,做飯的時候,洗完菜手都凍僵了。但身單力薄的她想,自己有父有母有家,這就夠了。然而,屋漏偏逢連陰雨,臥床的父親,生活的艱辛,讓母親不堪重負,同年,母親也癱瘓了。不久,心疼夏茜茜的表姐,通過手機短信的方式告知了她的身世,這猶如晴天霹靂,讓本已心力交瘁的她,再次處於崩潰的邊緣。她想過離家出走,但看著養育自己二十多年的養父母連生活都無法自理,吃飯都必須餵食,自己又怎麼能忍心撒手而去。冷靜下來後,回想這麼多年來的養育之恩,殘疾多病的養父母生活本已不易,多年來待她視如己出,給予她親生父母般的關心與疼愛,省吃儉用供她上學,在百感交集中,她選擇留下來,繼續照顧養父母!

2014年2月,夏茜茜大學畢業前夕,養父永遠閉上了眼睛,離開了讓他留戀的世界和無助的母女倆。在病危的前幾天,養父已經不能進食,去世的前一天,她給養父喂了一根香蕉,養父艱難的吞咽著,用微弱的聲音,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對她說了聲“謝謝”!在那一瞬間,淚水不知不覺的流了下來,她覺得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這麼多年來所有的艱辛與委屈,在這一句“謝謝”裡,都化為了濃于水的親情。

養父去世後,養母精神上受到了強烈刺激,病情愈發嚴重,變得暴躁易怒,最糟糕的時候,除了夏茜茜,誰也無法前去照料她。看著空蕩蕩的家,養母一個人孤零零的躺在那,再也沒有了養父的溫暖問候,除了心酸之外,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義無反顧地照顧好養母。大學本應是青春最美好的記憶,但對於她來說,四年大學生活更多的是家庭的忙碌和無盡的奔波。不管春夏秋冬,無論嚴寒酷暑,同學們和鄰居見到她總是騎著自行車穿梭於家庭和學校之間,上課——回家——做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構成了她簡單而忙碌的生活,同學們總是戲稱她為“奔跑女孩”。

幾年間,夏茜茜一邊照料病母,一邊依靠社會救助、親友接濟和社區幫扶,艱難地完成了學業。大學畢業以後,在一次求職招聘會上,她被嘉峪關市電視臺錄取。對於新聞專業畢業的學生來說,這無疑是一份理想的工作。但“五一”放假回家後,看到養母那蒼老無助的眼神,她又一次選擇了放棄,留了下來……

回憶走過的這段人生歷程,她說,想想自己真的很苦,期間有過困惑、有過絕望,甚至有過歇斯底里的崩潰,多少個夜晚,自己躲在被子裡面,一個人悄悄地流淚,內心深處反復糾葛,每次承受不住想要放棄的時候,有一個聲音就會告訴自己要堅持、堅持、再堅持……

現在的夏茜茜和母親住在舅舅家,離開了那個承載了她太多記憶的小屋。她也在張掖電力工程公司找到了一份負責安全方面的工作。

2015年,她被張掖市委、市政府授予第四屆張掖市十大道德模範榮譽稱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