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誰說了算?捐贈者與受助者之間的平衡

在公益活動中, 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捐助人的捐助意願與受助者的實際需求不匹配。 這種現象在基金會開展資助工作中時常出現, 對於公益組織或專案設計機構來說也的確是一個實際問題。

通過對此類現象的分析, 我發現捐贈人意願與受助者的實際合理需求出現偏差主要出於如下原因:

一、捐助人與受助人之間的資訊不對稱

普通捐助人之所以產生捐贈意願主要受到媒體報導、公益廣告等媒體手段影響, 進而產生利他動機及捐贈意願。 而這些媒體報導往往聚焦部分領域或容易激起潛在捐贈者共情的事件, 難免報導不夠全面。 換言之, 還有很多受助者的實際需求沒有被大眾關注到。

二、偏差

捐贈者對於捐贈行為影響力的要求與受助者實際需求出現偏差。 企業或機構的捐贈行為大多出於企業社會責任, 因此, 他們對於捐贈行為的宣傳效應是有一定需求的。

有些企業對於慈善或公益不甚瞭解, 通常也受到其他企業或同行捐贈報導的影響, 容易選擇一些流行或更容易受到關注的領域進行捐贈, 例如教育、扶貧、救治先心病兒童等。

三、親身經歷或某種情結

捐贈人的捐贈行為完全出於個人的親身經歷或某種情結。 對於這類捐助者, 他們自己有過類似的成長經歷, 因此對於某個領域有著特殊的情結, 他們往往不太會受到媒體報導或公益宣傳活動的影響。

因此, 他們也會有著自己獨到的捐贈訴求。

針對以上情況, 公益組織在募集資金以及設計專案的時候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但是, 首要的前提是保持公益組織不偏離自己設定的使命。

在堅守使命的前提下, 尊重受助者合理的實際需求, 真正讓善款惠及受助者, 我相信這也是所有公益組織的職責所在。

首先在捐贈者和受助者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 公益組織其實就是二者之間最好的資訊溝通橋樑。 公益組織需要通過有效的宣傳手段讓捐贈者瞭解到受助者更為迫切、更為實際的需求是什麼。

這要求在設計專案的時候要拿出強有力的資料、感人的故事以及帶有強烈的視覺及心理衝擊的視頻、圖片作為支撐。 因為研究表明, 對於那些捐贈經歷較少的捐贈者來說, 他們更容易受到宣傳材料的影響。 當然, 在說服捐贈人改變想法的時候要採取漸進的方式, 從捐贈者的捐贈意願出發進行引導、展開、生髮。

其次, 對於那些需要產生社會效應的捐贈者來說, 公益組織要在宣傳策略上下功夫, 突出項目的創新性, 從而吸引企業對於陌生或角落領域進行捐贈。 如果公益組織能夠在宣傳點上將企業的社會責任形象最大化, 並且突出企業捐贈行為的創新性,

相信企業也將會考慮受助者的真實需求的。

最後, 對於那些有捐贈特殊情結的捐贈者, 他們過去的經歷或過去的捐贈行為直接影響了他們的捐贈意願。 公益組織也可以用事實說話, 用資料、真實的事例告訴他們目前的需求是什麼, 對比過去的需求有什麼不同。

因為社會在變, 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和機構加入公益領域, 所以受助者的需求也是隨著時間在變的。 我認為, 只要有捐贈意願的人, 或多或少是希望能夠幫助到受助者的。 他們在瞭解了真實情況後也不會盲目捐贈的, 所以公益組織要做的就是真實的展示出受助者的情況。

作為公益組織,不能也無法改變受助者的真實需求,哪怕有些需求看似不合理。

例如瓷娃娃罕見病關愛中心在長期的救助活動中發現,受助人不僅僅需要醫療救助,同時他們脆弱的心靈也需要撫慰和愉悅,需要每個月有一點點可供他們自己自由支配的零花錢來購買自己喜歡的書籍或去觀看一場電影,而他們的家庭已無力負擔這些,這樣的需求看似不合理,但是卻又能幫助他們戰勝病痛。

因此瓷娃娃罕見病關愛中心的罕見病支持專案“零花錢計畫”應運而生。該專案是針對18周歲以下、貧困家庭的罕見病青少年開展的生活關懷專案。

總而言之,作為公益組織,一方面要將受助者的真實需求合理化的展現在捐贈者面前,另一方面要對於捐贈者的捐贈動機進行足夠的瞭解和分析,做到有的放矢。

作為公益組織,不能也無法改變受助者的真實需求,哪怕有些需求看似不合理。

例如瓷娃娃罕見病關愛中心在長期的救助活動中發現,受助人不僅僅需要醫療救助,同時他們脆弱的心靈也需要撫慰和愉悅,需要每個月有一點點可供他們自己自由支配的零花錢來購買自己喜歡的書籍或去觀看一場電影,而他們的家庭已無力負擔這些,這樣的需求看似不合理,但是卻又能幫助他們戰勝病痛。

因此瓷娃娃罕見病關愛中心的罕見病支持專案“零花錢計畫”應運而生。該專案是針對18周歲以下、貧困家庭的罕見病青少年開展的生活關懷專案。

總而言之,作為公益組織,一方面要將受助者的真實需求合理化的展現在捐贈者面前,另一方面要對於捐贈者的捐贈動機進行足夠的瞭解和分析,做到有的放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