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滴滴、美團、支付寶、微信現在玩的,都是美國企業20年前玩剩下的!

這不禁讓商妹兒想起了2015年的o2o百團大戰和2016年打車應用的燒錢亂戰。 你死我活的較量、呈指數級發展的創業公司加上背後隱隱可見資本運作的痕跡,

好一場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商戰大戲。

然而, 很多朋友不知道的是, 其實不管是o2o企業燒錢亂戰也好, 打車應用血拼後合併也好, 還是支付企業的暗暗較勁, 這些招數其實在20年前的美國矽谷已經被玩過好多遍。

不信?咱們來瞧瞧。

燒錢補貼

現在的o2o企業, 無論是外賣、打車、洗衣還是團購, 吸引用戶佔據市場份額的最有效招數首選燒錢補貼。 而這簡單粗暴有效的打法, 其實來自於20年前paypal和x.com搶奪用戶的戰役。

paypal和x.com都是美國矽谷的支付企業, 類似於今天的支付寶, 做一站式金融服務同時具有支付和轉帳業務。 相似的定位與功能, 讓paypal和x.com短兵相接, 打得不可開交。 如今國內互聯網企業中, 各領域老大和老二的戰爭,

就是他倆的翻版。

Paypal早期為了獲取用戶, 採取了補貼的方式, 即註冊paypal的用戶可以獲得10美元的獎勵, 邀請別人註冊也能獲得10美元。 x.com當然不甘落後, 其ceo馬斯克(沒錯, 就是如今創辦了特斯拉汽車, 還天天計畫送人去火星的埃隆·馬斯克)馬上表示, 你補貼10美元,

我就翻倍, 每人補貼20美元(是不是想起了當年的uber和滴滴)!

補貼大戰, 由此而來。

對頭合併

然而那時候是2000年, 20美元獲取一個用戶, 成本高得令人咂舌。 由於paypal和x.com給各自用戶的補貼太猛, 即使兩家的ceo想繼續這樣玩, 站在他們背後的資本也不同意了, 錢再多也禁不住這麼燒啊。

再加上, 支付這門生意, 競爭對手其中一方的威脅, 打敗了對手, 你還有其他接踵而至的挑戰, 比如財大氣粗的銀行、信用卡的忠實用戶、金融監管機構等等。 若是繼續和對手打下去, 就是無謂的內耗和犧牲。 於是, paypal和x.com迅速握手言和, 以50:50的價格合併了。

第一名和第二名合併的戲碼, 是不是好眼熟。 確實, 國內的企業58同城與趕集網、攜程與去哪兒、滴滴與uber中國的合併, 都是如此的情況, 也有著類似的理由。

商業的邏輯都是有章可循的, 不論你是幹敗傳統零售業的電商, 還是接地氣的o2o,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