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專家眼:動物福利為現代畜牧業保駕護航!

原創 2017-06-28 張玉 新飼料

文/張玉

作者簡介

張玉, 博士, 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 蒙古國農科院院士, 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專家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家畜生態學分會副理事長、國家牧區奶牛產業創新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

中國畜牧業進入現代畜牧業階段以來, 畜牧業規模化水準的不斷擴大, 規模經濟效益顯著提高, 出現了經濟規模大、養殖數量大、產品產量大、產業地位高和區域較集中的“三大一高一集中”的可喜局面。

同時中國畜牧業發展面臨著“畜產品供求進入緊平衡階段、畜產品生產進入高成本階段、動物疫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產品品質安全隱患長期存在、現代畜禽種業體系建設滯後、養殖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科學技術支撐能力仍顯不足”的挑戰。

在國際貿易中也面臨著“綠色貿易壁壘、養殖技術壁壘、動物福利壁壘”。

所以後現代畜牧業時代動物福利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動物福利源于“馬丁提案”, 但人們對畜禽康樂的關注是隨著國際上集約化、規模化畜禽養殖模式的興起而趨於深刻。

集約化規模化畜禽養殖模式大量生產的畜產品, 滿足著人們對畜產品的需求。 這種模式以人工控制環境、投入大量機械, 實現了提高畜牧業現代化、機械化和資訊化水準, 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畜牧業勞動生產率, 提高畜牧業效益和競爭力。

集約化、規模化養殖模式在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的同時, 動物福利和保護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一方面表現在:由於空間狹窄, 限制了畜禽正常行為的表達, 出現異常行為。 導致畜禽機體受到應激因數作用,

影響其免疫能力和抗疾病的能力, 給疾病的發生創造了機會, 比如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感染機會加大等, 出現的健康問題, 影響畜牧業生產。

另一方面表現在:畜禽舍設備欠完備, 環境品質低下, 多種應激因素作用於畜禽機體, 影響機體的健康水準, 使正常的生長、發育和生產性能難以發揮。 畜牧業生產中疫病頻發、難防難控、損失巨大的原因與養殖過程中不能滿足畜禽的基本生理、心理、行為學需求存在很大的關聯度, 實質是沒有滿足動物的福利。

農場動物福利協會(FAWC)認為, 關心畜牧業的人都應該遵循五項基本原則來指導生產過程:

❶ 有同情心、合理地編排生產計畫及管理;

❷ 飼養員應技術熟練、飼養知識豐富並盡職盡責;

❸ 合適的環境設計(例如飼養系統);

❹ 管理和運輸過程考慮周到;

❺ 人道屠宰。 強調的是在生產環節、運輸環節和屠宰環節要滿足動物的福利要求, 善待活著的動物, 減少動物死亡時的痛苦。

滿足動物福利不僅要有硬體裝備, 還要有軟體配套, 但關鍵的還是管理者的認識要到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