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邱吉爾的戰時地下指揮所

從白金漢宮步行15分鐘, 到了查理斯國王大街路口一處寬大的臺階, 臺階的右側是巍峨的財政部大廈, 在臺階與大廈之間, 石塊砌起了矮牆, 頂上壘著沙包, 嵌著一扇非常不起眼的小門, 通向大廈的地下室, 那就是邱吉爾博物館和戰時內閣作戰室的進口。 它被簡稱為邱吉爾作戰室(Churchill War Rooms)。

為了真實地還原戰時內閣作戰室設立的始末, 這裡直接翻譯了這塊展板的內容:

“在整個二戰期間,

內閣作戰室為英國政府核心提供了一處秘密的地下司令部。 這裡的成員來自各部門, 從將軍到內閣秘書, 從皇家海軍警衛到打字員。 這個地方本是個地下室, 選中這兒是因為它靠近國會和唐寧街10號。

1940年5月, 溫斯頓.邱吉爾成為了英國首相, 他視察了這個地下內閣指揮所, 並表示‘我將在這兒領導戰爭’。 事實上, 他不喜歡這裡, 他寧可待在地面, 保持一個無所畏懼的戰爭領袖的形象。

這裡在大規模空襲時期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那是從1940年9月至1941年5月敵人的狂轟濫炸和從1944年6月至1945年3月的V型飛彈襲擊期間。 1940年10月, 唐寧街10號在轟炸中受到嚴重損壞, 邱吉爾才把這裡作為例行的內閣作戰室。 令人驚訝的是, 整個戰爭期間內閣地下指揮所和上面的建築從未遭受到猛烈的攻擊,

只有一次炸彈落到了接近現在的地下室入口處外面的臺階上“。

地下指揮部早在1938年就開始策劃了, 1939年8月27日, 就在德國發動侵略波蘭前3天, 地下指揮所啟用。 最大的房間是內閣會議室, 張伯倫在這兒只召開過一次會議,

而邱吉爾的戰時內閣二戰期間在這間房間召開過118次內閣會議, 直到1945年3月28日, 那時德國終止了V型飛彈的襲擊。 邱吉爾雪茄不離手, 開會時這通風不良的房間裡彌漫著濃濃的煙霧, 許多重大決策在煙霧中產生。 中間的椅子是邱吉爾的座位, 扶手上還他指甲劃出的痕跡, 在緊張的思考中無意留下的。 現在極少數的VIP, 包括美國總統喬治布希, 可以享有特殊待遇 - 進去在這把椅子上坐一下。

另一個重要的房間稱為地圖室, 牆上掛滿地圖, 當前的戰場形勢一目了然。 來自各軍種的軍官24小時不間斷地從十幾座不同顏色的電話機上接收即時戰報, 發出作戰指令,這裡是英軍的指揮核心樞紐所在。

這張地圖上用彩色圖釘標出了戰線位置,可看出盟軍已向柏林逼近。

邱吉爾最離不開的,除了雪茄,就是地圖,他對地圖有狂熱的愛好。地圖不單單是為了布兵排陣,戰爭還在進行時,他就站在歐洲和世界地圖前冥思苦想,盤算著大戰結束後大國重新劃分勢力範圍的藍圖。

邱吉爾的私人餐廳和辦公室。辦公室牆上也是大幅地圖,桌子上有必不可少的煙灰缸。辦公室裡放了張床,可當作臥室,床腳還放了個便器。實際上他極少在這裡過夜,原因似乎很簡單:這裡太不舒服了,他每天必須洗兩次澡,這裡辦不到。對骨子裡滲透著貴族血液的邱吉爾來講,洗澡不僅是生活習慣,而且是種尊嚴;在冒著德國飛機轟炸的風險和尊嚴之間,他選擇了後者。餐廳裡總算沒有掛地圖,而是掛了幾幅畫,暫時鬆弛一下,這是指揮所裡唯一掛著繪畫的房間。

邱吉爾與羅斯福總統的通話原先要接線員人工作業,1943年美國提供了最新的貝爾公司器材,設立了這間機要通訊室,熱線直通華盛頓。

這座鋼鐵橫樑、木制加強支架、管道、電線縱橫交錯的地下室就是架大機器,整整6年,不分晝夜地高強度運轉,維繫著大英帝國的命脈,也是全球大戰這絞肉工廠中不能停止的一架機器。高級官員、軍官、軍士、秘書、打字員、技師、警衛就是一個個嚙合緊密的齒輪,邱吉爾操縱著離合器、變速箱,不斷地注入潤滑油。全世界都感受到它的運轉產生的震動,但不知道它在哪裡。值得稱頌的是女性文員,她們承受了對不知什麼時候會落下的炸彈和四處橫行的老鼠、爬蟲的恐懼,忍受見不到陽光的閉塞,在嗆人的煙味和通風機震耳的噪雜聲中默默堅守在打字機邊;但也沒忘了對鏡梳妝。

BBC在邱吉爾辦公桌上放了麥克風,他的演講由這個機房傳送到BBC總部,然後向全球廣播。

地下室有獨立的供電系統。

只有高級官員才享有自己的臥室。

戰爭結束後,地下指揮所即封存了起來,保持原狀,但仍是國家機密,由軍方管理。後來管理部門幾度易手,70年代,地下指揮所有條件地開放,只有事先申請並獲准後才能參觀,每年的訪問者只有區區5000人。儘管這樣,還是對傢俱、地圖、檔案產生了不利的影響,修繕工程實際上一直沒有停過。1981年,時任首相的邱吉爾忠實崇拜者柴契爾夫人提出應向一般公眾開放,次年移交給帝國戰爭博物館,作為它的一個分館,1984年向公眾開放。現在地下指揮所開放了21間房間,依然保留戰時的格局和物件,大的變化是房間靠走廊的隔牆和房門拆掉了,換上了玻璃幕牆便於參觀。

據統計,2011年參觀人數達30萬人,與其他著名的博物館相比,這是個很小的數目,但在這麼窄小的空間裡,已有點轉不開身了。參觀者來自世界各地,人們沒有忘卻,仍在追尋漸行漸遠的往事;壯闊,輝煌,偉大、殘酷,無論你有怎樣的感歎,歷史是不朽的,他就展現在眼前。參觀券價格不菲,16.5英鎊,與溫莎宮相差無幾,沒想到,這小小的博物館還有中文語音導遊器可租用(連羅浮宮都沒有),可惜沒看到中國人的面孔。

-------------------------------------------------------------------------

展館的另一部份是袖珍的邱吉爾博物館,以珍貴的文物回顧他的一生,我重點參觀了二次大戰期間的部分。

一進門,一尊邱吉爾青銅像座在大廈的勃蘭特石灰岩基石邊上,微微眯著眼直面看著你。邱吉爾天生一付生動的臉,與盟國巨頭羅斯福和史達林相比,他的形象最誘人,表情最豐富,這座雕像塑造了他多元的性格,智慧、堅毅、桀驁及一絲調皮和狡猾。

那張飛行員宣傳畫上是邱吉爾的一句名言:“從來沒有過如此之少的人,為如此之多的人,作出如此巨大的犧牲”,1940年8月,德國空軍對英國南部機場實施了毀滅性攻擊,英國空軍進行了殊死的抵抗,邱吉爾在8月20日的演講中講了這段話。

一長排展櫃展出了邱吉爾的日常用具,對應的說明文字是他一天的作息時間表:

上午8:00 - 醒來,在床上用早餐,在床上處理公文,口述命令,由秘書記錄

10:00 - 洗澡、更衣,上午的其他時間用於約見官員及其他工作

下午1:30 午餐,會見客人,每星期二覲見國王。

3:00 - 午睡

4:00 - 洗澡、更衣

4:30 - 工作,會議

晚上8:00 - 晚餐

10:30 - 會議

午夜- 宵夜,餐後看電影或打牌

淩晨3:00 - 上床,看報紙

邱吉爾是英國歷史上唯一在辦公室裡穿著軍裝的首相。

展板內容直譯:

“一切最可貴的品質……都是在家庭的環抱中建立產生、增強和得以延續”。

克萊門汀和他們的4個孩子都在戰時扮演了積極的角色,她們經常在邱吉爾國內外旅行中隨行。從邱吉爾和克萊門汀之間的私人信件可以看出邱吉爾是何等看重她的堅定和充滿了愛的支持。沒有她直率的忠告,邱吉爾可能不會取得如此的成就。

邱吉爾和他的夫人克萊門汀戰時的大部分時間裡一直住在戰時內閣上面的稱為10號樓的一套房間裡。“

最左是小女兒瑪麗,在軍中任職,曾隨從邱吉爾參加雅爾達會議,羅斯福總統介紹她跟史達林認識。

博物館當中排開了一行投影展示台,參觀者可以從上千份文檔、1 100幅照片和10部影片中選擇流覽。

邱吉爾的經典的相片,且用他的這句名言作為說明詞:“我的成功秘訣有三個:第一是,決不放棄;第二是,決不、決不放棄;第三是,決不、決不、決不放棄!“

他是個鐵杆反共人士,他從政的一切出發點是維護大英帝國的利益,從在希特勒入侵蘇聯的當天他發表的演說中可以清晰地解讀他的立場:

“……在過去的二十五年中,我比任何人都更堅定而始終如一地反對共產主義。過去對共產主義所作的批評我仍然一句也不想收回。但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景象已經將那一切沖得煙消雲散了……此刻我眼前看到的是俄國的士兵昂然挺立于自己的國土,英勇地捍衛著他們祖祖輩輩自古以來一直辛勤耕耘著的土地。我看到他們正在守衛著自己的家園……我們只有一個目標,一個唯一的、不可改變的目標……我們決心消滅希特勒及納粹政權的一切痕跡。無論什麼都不能使我們離開這一目標……. 因此,我們將竭盡全力援助俄國政府和俄國人民。我們還將呼籲世界各地的朋友和盟國與我們同心協力,堅定不移地戰鬥到底……這絕不是一場階級戰爭,而是一場大英帝國和英聯邦共同參加的、不分種族、宗教信仰或政黨派別的全民戰爭……”

毋庸置疑,邱吉爾反對法西斯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他又是一位傑出的演講家,以極具煽動力的演講給了在生死存亡中飄搖的大英帝國和英國民眾、英國軍人以巨大的鼓舞:

“我們將在法國作戰,我們將在海上和大洋中作戰,我們將具有愈來愈大的信心和愈來愈強的力量在空中作戰;我們將不惜任何代價保衛我們的島嶼。我們將在海灘上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登陸地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將在山區作戰;我們決不投降。即使整個英倫島或大部分土地被占,我們饑寒交迫,我們所有由英國艦隊武裝和保護的海外帝國也將繼續戰鬥。”

他是位傑出的政治家和領袖,但不是位出色的軍事家,說實話,英軍在戰場上的表現除了少數戰例外,不敢恭維。他的先歐洲後亞洲的戰略和大國沙文主義及殖民主義甚至使蔣介石都深惡痛絕,蔣在1943年3-5月間的日記中曾寫道:“英國對聯合國之信約及其屢次之諾言,尤其對《大西洋憲章》之煌煌宣言,皆因此消失殆盡。前後如此二人,英國拐騙手段暴露無遺,餘斷此拐子末日必不遠矣。”,“邱吉爾突稱西藏獨立國……並將其對中英美一月間加爾各答會共同進攻緬甸決議完全推翻、否認,此誠帝國主義真面目暴露,不僅為流氓、市儈所不為,而亦為軸心、倭寇所不齒”。

溫斯頓·邱吉爾出身貴族,就讀哈羅公學,念過軍校,參加過一戰,做過記者,當過各種部長,任過2屆首相……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的一生已蓋棺論定,他在英國和二次大戰中的作用和地位已載入歷史;人們懷著探秘的心理來參觀,恐怕很少有人在這裡對他的功過再作深究,他是偉人。

邱吉爾於1965年1月24日辭世,享年91歲。他生前曾留下話,希望不要舉行任何儀式。而國葬還是舉行了,這是自1898年以來第一次為非王室成員舉行的國葬,也是伊莉莎白二世女王第一次參加一位平民的葬禮。女王曾要授予他倫敦公爵的爵位,他拒絕了。

一個玻璃櫃裡展出了葬禮時覆蓋在靈柩上的國旗,後面的螢幕上滾動播放著葬禮的情景。

走出地下室,貪婪地吸一口新鮮空氣,和平真好。

發出作戰指令,這裡是英軍的指揮核心樞紐所在。

這張地圖上用彩色圖釘標出了戰線位置,可看出盟軍已向柏林逼近。

邱吉爾最離不開的,除了雪茄,就是地圖,他對地圖有狂熱的愛好。地圖不單單是為了布兵排陣,戰爭還在進行時,他就站在歐洲和世界地圖前冥思苦想,盤算著大戰結束後大國重新劃分勢力範圍的藍圖。

邱吉爾的私人餐廳和辦公室。辦公室牆上也是大幅地圖,桌子上有必不可少的煙灰缸。辦公室裡放了張床,可當作臥室,床腳還放了個便器。實際上他極少在這裡過夜,原因似乎很簡單:這裡太不舒服了,他每天必須洗兩次澡,這裡辦不到。對骨子裡滲透著貴族血液的邱吉爾來講,洗澡不僅是生活習慣,而且是種尊嚴;在冒著德國飛機轟炸的風險和尊嚴之間,他選擇了後者。餐廳裡總算沒有掛地圖,而是掛了幾幅畫,暫時鬆弛一下,這是指揮所裡唯一掛著繪畫的房間。

邱吉爾與羅斯福總統的通話原先要接線員人工作業,1943年美國提供了最新的貝爾公司器材,設立了這間機要通訊室,熱線直通華盛頓。

這座鋼鐵橫樑、木制加強支架、管道、電線縱橫交錯的地下室就是架大機器,整整6年,不分晝夜地高強度運轉,維繫著大英帝國的命脈,也是全球大戰這絞肉工廠中不能停止的一架機器。高級官員、軍官、軍士、秘書、打字員、技師、警衛就是一個個嚙合緊密的齒輪,邱吉爾操縱著離合器、變速箱,不斷地注入潤滑油。全世界都感受到它的運轉產生的震動,但不知道它在哪裡。值得稱頌的是女性文員,她們承受了對不知什麼時候會落下的炸彈和四處橫行的老鼠、爬蟲的恐懼,忍受見不到陽光的閉塞,在嗆人的煙味和通風機震耳的噪雜聲中默默堅守在打字機邊;但也沒忘了對鏡梳妝。

BBC在邱吉爾辦公桌上放了麥克風,他的演講由這個機房傳送到BBC總部,然後向全球廣播。

地下室有獨立的供電系統。

只有高級官員才享有自己的臥室。

戰爭結束後,地下指揮所即封存了起來,保持原狀,但仍是國家機密,由軍方管理。後來管理部門幾度易手,70年代,地下指揮所有條件地開放,只有事先申請並獲准後才能參觀,每年的訪問者只有區區5000人。儘管這樣,還是對傢俱、地圖、檔案產生了不利的影響,修繕工程實際上一直沒有停過。1981年,時任首相的邱吉爾忠實崇拜者柴契爾夫人提出應向一般公眾開放,次年移交給帝國戰爭博物館,作為它的一個分館,1984年向公眾開放。現在地下指揮所開放了21間房間,依然保留戰時的格局和物件,大的變化是房間靠走廊的隔牆和房門拆掉了,換上了玻璃幕牆便於參觀。

據統計,2011年參觀人數達30萬人,與其他著名的博物館相比,這是個很小的數目,但在這麼窄小的空間裡,已有點轉不開身了。參觀者來自世界各地,人們沒有忘卻,仍在追尋漸行漸遠的往事;壯闊,輝煌,偉大、殘酷,無論你有怎樣的感歎,歷史是不朽的,他就展現在眼前。參觀券價格不菲,16.5英鎊,與溫莎宮相差無幾,沒想到,這小小的博物館還有中文語音導遊器可租用(連羅浮宮都沒有),可惜沒看到中國人的面孔。

-------------------------------------------------------------------------

展館的另一部份是袖珍的邱吉爾博物館,以珍貴的文物回顧他的一生,我重點參觀了二次大戰期間的部分。

一進門,一尊邱吉爾青銅像座在大廈的勃蘭特石灰岩基石邊上,微微眯著眼直面看著你。邱吉爾天生一付生動的臉,與盟國巨頭羅斯福和史達林相比,他的形象最誘人,表情最豐富,這座雕像塑造了他多元的性格,智慧、堅毅、桀驁及一絲調皮和狡猾。

那張飛行員宣傳畫上是邱吉爾的一句名言:“從來沒有過如此之少的人,為如此之多的人,作出如此巨大的犧牲”,1940年8月,德國空軍對英國南部機場實施了毀滅性攻擊,英國空軍進行了殊死的抵抗,邱吉爾在8月20日的演講中講了這段話。

一長排展櫃展出了邱吉爾的日常用具,對應的說明文字是他一天的作息時間表:

上午8:00 - 醒來,在床上用早餐,在床上處理公文,口述命令,由秘書記錄

10:00 - 洗澡、更衣,上午的其他時間用於約見官員及其他工作

下午1:30 午餐,會見客人,每星期二覲見國王。

3:00 - 午睡

4:00 - 洗澡、更衣

4:30 - 工作,會議

晚上8:00 - 晚餐

10:30 - 會議

午夜- 宵夜,餐後看電影或打牌

淩晨3:00 - 上床,看報紙

邱吉爾是英國歷史上唯一在辦公室裡穿著軍裝的首相。

展板內容直譯:

“一切最可貴的品質……都是在家庭的環抱中建立產生、增強和得以延續”。

克萊門汀和他們的4個孩子都在戰時扮演了積極的角色,她們經常在邱吉爾國內外旅行中隨行。從邱吉爾和克萊門汀之間的私人信件可以看出邱吉爾是何等看重她的堅定和充滿了愛的支持。沒有她直率的忠告,邱吉爾可能不會取得如此的成就。

邱吉爾和他的夫人克萊門汀戰時的大部分時間裡一直住在戰時內閣上面的稱為10號樓的一套房間裡。“

最左是小女兒瑪麗,在軍中任職,曾隨從邱吉爾參加雅爾達會議,羅斯福總統介紹她跟史達林認識。

博物館當中排開了一行投影展示台,參觀者可以從上千份文檔、1 100幅照片和10部影片中選擇流覽。

邱吉爾的經典的相片,且用他的這句名言作為說明詞:“我的成功秘訣有三個:第一是,決不放棄;第二是,決不、決不放棄;第三是,決不、決不、決不放棄!“

他是個鐵杆反共人士,他從政的一切出發點是維護大英帝國的利益,從在希特勒入侵蘇聯的當天他發表的演說中可以清晰地解讀他的立場:

“……在過去的二十五年中,我比任何人都更堅定而始終如一地反對共產主義。過去對共產主義所作的批評我仍然一句也不想收回。但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景象已經將那一切沖得煙消雲散了……此刻我眼前看到的是俄國的士兵昂然挺立于自己的國土,英勇地捍衛著他們祖祖輩輩自古以來一直辛勤耕耘著的土地。我看到他們正在守衛著自己的家園……我們只有一個目標,一個唯一的、不可改變的目標……我們決心消滅希特勒及納粹政權的一切痕跡。無論什麼都不能使我們離開這一目標……. 因此,我們將竭盡全力援助俄國政府和俄國人民。我們還將呼籲世界各地的朋友和盟國與我們同心協力,堅定不移地戰鬥到底……這絕不是一場階級戰爭,而是一場大英帝國和英聯邦共同參加的、不分種族、宗教信仰或政黨派別的全民戰爭……”

毋庸置疑,邱吉爾反對法西斯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他又是一位傑出的演講家,以極具煽動力的演講給了在生死存亡中飄搖的大英帝國和英國民眾、英國軍人以巨大的鼓舞:

“我們將在法國作戰,我們將在海上和大洋中作戰,我們將具有愈來愈大的信心和愈來愈強的力量在空中作戰;我們將不惜任何代價保衛我們的島嶼。我們將在海灘上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登陸地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將在山區作戰;我們決不投降。即使整個英倫島或大部分土地被占,我們饑寒交迫,我們所有由英國艦隊武裝和保護的海外帝國也將繼續戰鬥。”

他是位傑出的政治家和領袖,但不是位出色的軍事家,說實話,英軍在戰場上的表現除了少數戰例外,不敢恭維。他的先歐洲後亞洲的戰略和大國沙文主義及殖民主義甚至使蔣介石都深惡痛絕,蔣在1943年3-5月間的日記中曾寫道:“英國對聯合國之信約及其屢次之諾言,尤其對《大西洋憲章》之煌煌宣言,皆因此消失殆盡。前後如此二人,英國拐騙手段暴露無遺,餘斷此拐子末日必不遠矣。”,“邱吉爾突稱西藏獨立國……並將其對中英美一月間加爾各答會共同進攻緬甸決議完全推翻、否認,此誠帝國主義真面目暴露,不僅為流氓、市儈所不為,而亦為軸心、倭寇所不齒”。

溫斯頓·邱吉爾出身貴族,就讀哈羅公學,念過軍校,參加過一戰,做過記者,當過各種部長,任過2屆首相……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的一生已蓋棺論定,他在英國和二次大戰中的作用和地位已載入歷史;人們懷著探秘的心理來參觀,恐怕很少有人在這裡對他的功過再作深究,他是偉人。

邱吉爾於1965年1月24日辭世,享年91歲。他生前曾留下話,希望不要舉行任何儀式。而國葬還是舉行了,這是自1898年以來第一次為非王室成員舉行的國葬,也是伊莉莎白二世女王第一次參加一位平民的葬禮。女王曾要授予他倫敦公爵的爵位,他拒絕了。

一個玻璃櫃裡展出了葬禮時覆蓋在靈柩上的國旗,後面的螢幕上滾動播放著葬禮的情景。

走出地下室,貪婪地吸一口新鮮空氣,和平真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