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紀錄片《航拍中國》熱播 航拍技術展示新疆美

3月8日, 央視9套紀錄片頻道播完《航拍中國》(第一季)最後一集。 節目播完, 但觀眾的熱度仍然未減退――近日, 超過3500名網友在豆瓣上給它的第一季打出9.4的高分。

這部被海外華人盛讚為“每一幀都美到想唱國歌”的紀錄片, 是中國有史以來航拍規模最大、單集投資金額最高的大型航拍紀錄片。 在第一季裡, 海南、陝西、新疆、黑龍江、江西、上海六地, 成為紀錄片拍攝對象。 其中, “新疆篇”於第三集呈現。 “新疆篇美哭了, 是真哭了。 ”網友這樣評價。

《航拍中國》新疆篇震撼呈現大美新疆

難以拍盡新疆的美

實際上, 在2017年春節期間,

《航拍中國》就已經播出了前4集。 3月下旬, 這部激起觀眾強烈反響的紀錄片, 一氣將6集全部播出, 最終, 難以置信的航拍場面、美輪美奐的中國大地, 令所有觀眾折服, 並給出口碑一致的高評價。

要知道, 第一季的6集內容, 雖然每集只有50分鐘, 但整整一年的拍攝過程中, 攝製組共動用了16架載人直升機、57架無人機, 總行程近15萬公里, 相當於環繞赤道4圈。

“我覺得新疆的美, 只釋放了一半, 我還想再拍一次新疆。 ”新疆篇總導演、央視合作單位銳智九洲公司總經理王連明如是說。 俯瞰新疆, 美得震撼人心

《航拍中國》是一部以空中視角俯瞰中國整體風貌, 立體化展示中國自然地理風貌、人文歷史景觀以及城市改革變化的紀錄片。 紀錄片以“一集一個地方”的進度,

逐步呈現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的整體風貌, 全集計畫在5年內播完。

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燒錢”的拍攝過程。 節目組要求, 為了盡可能完美地達到拍攝效果, 畫面全部使用載人機和無人機拍攝, 且將高空與低空之間相互補充。 不管是飛行器還是攝影器材, 團隊都要使用最高規格的設備。

看過紀錄片的人都被航拍角度下的中國大地深深震撼。 而“新疆篇”, 其獨特的異域風貌, 廣袤而野性十足的自然環境, 豐富多層次的人文元素, 更是令人驚歎折服。

新疆是第一季中, 最先確定下來的拍攝地。 余樂說, 2016年3月, 《航拍中國》紀錄片立項時, 就設定要做六集, 當時, 確定通過東西南北中大的方位選擇, 來體現祖國不同地域的地理和人文風貌,

而新疆作為中國西部最具代表性的省份, 首先作為第一季裡重要的內容, 正式立項了。

“因為是第一季, 我們也希望把最精彩的內容放在裡面, 新疆的地理特點很明顯, 面積很大, 從空中看地貌看山川看河流, 都特別合適, 拍攝新疆是一個總體的考量。 ”他說。

新疆地域廣闊, 地貌複雜, 製作團隊對此早有準備。 節目組也因此為新疆制定了較其他拍攝省份更高的預算。

240天的拍攝過程中, 前後共計派出5個無人機組, 50多人參與拍攝, 僅在新疆本地, 就租用了9輛車, 加上節目組自帶車輛, 共計十余輛車, 在新疆浩浩蕩蕩的大地上, 往返前行。

正是這樣龐大的攝製團隊和預算, 支撐了“新疆篇”幾近完美的全方位呈現。

連綿不斷的庫木塔格沙漠沙丘, 壯觀的福海捕魚, 開闊的哈薩克牧民轉場, 在航拍視角下, 熟悉又新鮮的圖景呈現出人與自然的完美契合。 航拍新疆, 大得不可思議

全程參與指導拍攝的“新疆篇”總導演王連明, 也是《航拍中國》“海南篇”的總導演。 兩地拍攝下來, 王連明最大的感受是, 新疆太大了。

實際上, 早在十餘年前, 王連明的銳智九洲就已經與新疆電視臺紀錄片拍攝團隊有過多次合作, 拍攝新疆, 於他和他的公司而言, 已相當熟悉。

但此次“新疆篇”的拍攝, 仍成為他職業生涯中的一次挑戰。 “新疆體量是全國最大的, 這也註定, 拍攝新疆是難度最高的。 ”他說。

首先, 要解決氣候與天氣問題。 2016年3月底4月初, 攝製組計畫在鄯善拍攝一組航拍庫木塔格沙漠的鏡頭,

一行人在鄯善呆了整整一個星期, 只有兩天下午的時間真正開始工作, 其餘時間, 都在, 等風停。

“風沙太大了, 根本沒辦法開設備。 ”王連明說。 這一次拍攝以失敗告終。 直到7月下旬, 攝製組拍攝到了尾聲, 才再一次前往鄯善重新拍攝。

“那時候, 一天裡最熱的時段地面溫度能達到70℃, 可那個時間段, 正是攝製組拍攝前期準備時間, 大家實在熱得受不了, 苦中作樂, 乾脆試著在沙漠裡煎雞蛋, 真熟了!”他說。

再來, 就是地形帶來的潛在危險。 有一次, 攝製組從巴音布魯克往庫車轉場, 直升機在飛越天山達阪時, 前方遇到雷陣雨, 但返航已不可能, 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趕, 直到安全降落, 大家才松一口氣。

無限風光在險峰。而新疆的美,是山東人王連明拍不夠的動力。

“每個季節,每一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魅力,這裡太大了,每到一個新的地點,就會發現新的不同。比如,我們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在半空中,看到沙漠,特別像人的心臟剖面的血管,特有衝擊力;4月的江布拉克,從半空看,那種只有高山草原才有的奇美,麥田吐新綠,一片深情。而到了8月再去時,時值初秋,風吹麥浪,漫無邊際,兩個季節,兩種巨大的反差。太美了。”王連明感慨道。新疆之美,美在獨特的人文

作為《航拍中國》的總導演,余樂坦言,直到看到網上觀眾評價,他才鬆口氣。畢竟,這是一個以80後為主體的新鮮團隊,能夠給觀眾帶來多大的驚喜,還是取決於團隊是否提供了清新的語言,與觀眾是否保持了平等溝通的姿態,並且最終節目本身是否呈現出了該有的品質。

6集紀錄片中,最令人關注的,除了航拍下的美景外,人文因素貫穿其中,也成為一大看點。在“新疆篇”中,綠洲文明的特色,駝隊、登山隊、轉場的牧民、城市的繁華都成為一部紀錄片中令人驚豔的成分。

“人文的部分必須要關注。如果只拍風景,沒有人類參加,就太孤單太冷豔了,人文跟自然是密不可分的兩個部分。在新疆,自古人類逐水而居,綠洲文明是我們看新疆的總體方向。而且,新疆位於內陸腹地,亞洲中心,與多個國家接壤,與多個文明在歷史上有交融,在大部分人眼裡,新疆這種獨特的人文特點,給人帶來新奇的感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向全世界介紹新疆。”余樂說。

拍人文紀錄片並不容易,更何況,還是一個50分鐘航拍的片子,要讓觀眾有耐心地看,並心生喜歡,更加不易。畢竟,社會發展已令大部分人被新型的生活模式劃分到不同空間,要從空中看,無法施展手腳,而室外的航拍,只能大部分還是以農業文明為主。

“所以在新疆,我們儘量以農牧業文明來展示人文環境。比如哈薩克牧民的轉場,非常適合於航拍,他們經歷了很長的路線,每個路段又有不同,整體拍攝下來,壯觀震撼。”他說。

而對於王連明,更大的感受是遺憾:“沒拍夠,還是有很多鏡頭沒有呈現得太理想。比如沙漠、戈壁,應該加入一些更有生機的元素,比如人,以及更能體現新疆野性的元素。”他說,“新疆篇”只是一次預演,自己的公司已打算拍電影版新疆,真正想把新疆的魅力拍出來,還得是在大銀幕上:“雖然航拍中國得到較好的反映,

但我覺得,新疆魅力只釋放了一半。還要再下點功夫,會更美,更震撼。”王連明說。

無限風光在險峰。而新疆的美,是山東人王連明拍不夠的動力。

“每個季節,每一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魅力,這裡太大了,每到一個新的地點,就會發現新的不同。比如,我們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在半空中,看到沙漠,特別像人的心臟剖面的血管,特有衝擊力;4月的江布拉克,從半空看,那種只有高山草原才有的奇美,麥田吐新綠,一片深情。而到了8月再去時,時值初秋,風吹麥浪,漫無邊際,兩個季節,兩種巨大的反差。太美了。”王連明感慨道。新疆之美,美在獨特的人文

作為《航拍中國》的總導演,余樂坦言,直到看到網上觀眾評價,他才鬆口氣。畢竟,這是一個以80後為主體的新鮮團隊,能夠給觀眾帶來多大的驚喜,還是取決於團隊是否提供了清新的語言,與觀眾是否保持了平等溝通的姿態,並且最終節目本身是否呈現出了該有的品質。

6集紀錄片中,最令人關注的,除了航拍下的美景外,人文因素貫穿其中,也成為一大看點。在“新疆篇”中,綠洲文明的特色,駝隊、登山隊、轉場的牧民、城市的繁華都成為一部紀錄片中令人驚豔的成分。

“人文的部分必須要關注。如果只拍風景,沒有人類參加,就太孤單太冷豔了,人文跟自然是密不可分的兩個部分。在新疆,自古人類逐水而居,綠洲文明是我們看新疆的總體方向。而且,新疆位於內陸腹地,亞洲中心,與多個國家接壤,與多個文明在歷史上有交融,在大部分人眼裡,新疆這種獨特的人文特點,給人帶來新奇的感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向全世界介紹新疆。”余樂說。

拍人文紀錄片並不容易,更何況,還是一個50分鐘航拍的片子,要讓觀眾有耐心地看,並心生喜歡,更加不易。畢竟,社會發展已令大部分人被新型的生活模式劃分到不同空間,要從空中看,無法施展手腳,而室外的航拍,只能大部分還是以農業文明為主。

“所以在新疆,我們儘量以農牧業文明來展示人文環境。比如哈薩克牧民的轉場,非常適合於航拍,他們經歷了很長的路線,每個路段又有不同,整體拍攝下來,壯觀震撼。”他說。

而對於王連明,更大的感受是遺憾:“沒拍夠,還是有很多鏡頭沒有呈現得太理想。比如沙漠、戈壁,應該加入一些更有生機的元素,比如人,以及更能體現新疆野性的元素。”他說,“新疆篇”只是一次預演,自己的公司已打算拍電影版新疆,真正想把新疆的魅力拍出來,還得是在大銀幕上:“雖然航拍中國得到較好的反映,

但我覺得,新疆魅力只釋放了一半。還要再下點功夫,會更美,更震撼。”王連明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