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張庭蘭 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領頭雁

張庭蘭(右)與村婦女主任探討文化活動開展。

張庭蘭, 女, 1957年7月出生, 高區初村鎮西馬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自1996年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

團結帶領廣大黨員幹部群眾, 一心一意謀發展, 齊心合力促和諧, 使昔日貧困落後的小山村變成了遠近知名的文明富裕村。 由於工作突出, 她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三八”紅旗手, 是“威海市十佳女黨支部書記”, 她帶領的西馬山村先後榮獲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示範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先進單位、市巾幗示範村等榮譽稱號。

張庭蘭經常跟村幹部說:“咱們要幹就幹出個樣子來, 時時刻刻為村民服務, 只有這樣村民才能支持我們工作”。

西馬山村兩委在她的帶領下, 制定議事規則, 互相尊重, 互相支持, 把兩委班子擰成一股繩, 形成一個團結有力的好班子, 真心實意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謀利益, 從扶貧幫困、調解糾紛,

到謀劃發展、帶領群眾致富, 事事她都親歷親為, 以身作則, 在群眾中樹立了形象, 贏得了全村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 村裡黨群、幹群關係更加和諧融洽。

張庭蘭知道, 群眾最期盼的是幫助他們致富, 黨支部的首要職責就是幫助群眾富起來, 只有群眾富了, 才能促進集體經濟的壯大和發展。 張庭蘭提出, 要想致富, 先要幫助群眾“富腦”, 改變現在的思想觀念, 積極調整產業結構, 促進農民增收, 壯大集體經濟實力。

西馬山村以前是個土地貧瘠、靠海吃飯的小漁村。 上任後, 她立足本村實際, 因地制宜大搞灘塗開發和蔬菜生產, 發動村兩委班子成員湊了8000元錢購買蟶苗, 在40畝灘塗上辦起了養殖場。 近些年, 她又鼓勵群眾發展小蔥生產。

到目前, 全村栽植小蔥近100畝, 每畝收入都在2000元左右, 戶均增收萬元以上。 現在, 張庭蘭正在為“西馬山小蔥”申請農產品商標。 西馬山村還大力發展苗木基地, 投資近200萬元建成了90畝的苗木基地, 栽植了雪松、百日紅、塔松等苗木, 年收益6萬餘元。 目前, 西馬山村集體收入由1996年的幾千元增加到2011年的50多萬元, 人均純收入達8000多元。 “下一步, 我們準備利用土地補償金, 建設村級工業園, 對外招商、出租, 到時又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張庭蘭書記滿懷信心地說。

2006年, 全村安裝了自來水, 打通了全部街道, 安裝了路燈。 2007年投入30多萬元, 硬化路面1萬多平方米, 清理“三大堆”160餘堆, 修繕了河床, 張庭蘭還帶領婦女對村內所有房屋進行了統一粉刷。

2010年, 又對近700米長的村後道路進行填土壘崖, 綠化植樹。 她還組織成立了衛生清潔隊, 安放20個固定垃圾箱, 實現了垃圾清理日常化。 建立維護機制, 每戶村民門前三包, 周清理月檢查, 兩委成員包街包乾。 設立“環境衛生獎”, 對環境意識強、衛生保持好的村民進行獎勵, 此舉極大地提高了村民的積極性。

市文明辦 文/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