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平涼探秘:一座500年的寶塔,一位王妃的哀思

平涼探秘:一座500年的寶塔, 一位王妃的哀思

秦玉龍/文

平涼自前秦皇帝苻堅命名以來, 已歷時1600餘年, 由於其自古為屏障三秦、控馭五原的重鎮,

兵家必爭之地, 城郭或毀於戰火, 或被迫遷址, 古建築遺存不多。 最著名的當屬“古塔雙璧”, 一座已在城東矗立500多年, 一座在崆峒山塔院矗立400多年。 其中, 位於城東寶塔梁的大明寶塔, 500年來作為平涼城的標誌性建築, 始終鶴立雞群, 一塔獨秀。 “槐蔭古塔”(又稱“古槐塔影”)被譽為平涼八景之一, 為古今文人雅士所津津樂道。

大明寶塔修建于明朝, 與當時平涼城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韓王有關。 受封韓王乃朱元璋第二十子朱松, 先封於遼東開元, 永樂八年其子嗣封, 永樂二十二年接替安王改封平涼。 宣德五年(1430年), 韓王到平涼藩邸。 韓王共傳十一世二百一十三年, 除憲王外, 其餘十世均在平涼。

一座韓王府, 半個平涼城。 韓王封於平涼, 明代平涼城建設進入了一個輝煌的時期。 城內除建有規模宏大的韓王府, 平涼府治、平涼縣治、陝西苑馬寺、陝西行僕寺、藩城(又名紫金城)等官衙城池外, 韓王還大興土木, 廣為修建圓囿別墅, 寺院祠廟。 大明寶塔所在地乃明代韓王所建佛教寺院延恩寺(後又名新塔寺), 系禦敕賜修。 延恩寺, 位於潘城東側, 其南面是正學書院, 東面為東嶽廟。

據塔頂鐵刹銘文記載, 大明寶塔建于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 但據明代“嘉靖八大才子”之一的趙時春撰《東塔記》雲:該塔“創建於嘉靖乙未(1535年)初夏, 丙午(1546年)春初告成”, 歷時十年半才竣工。 另據《平涼市志》載, “今東關寶塔(即大明寶塔)為昭王妃紀念昭王所建”。 在諸韓王中, 韓昭王雅嗜詩書, 為韓藩子弟建立崇文書院, 善長真草, 著有《冰壺遺稿》、《千字文法貼》、《東海草書》等。 趙時春少時就很敬佩韓昭王, 因為會試奪魁,

曾受到昭王召見。 趙時春第一次被貶, 昭王竟屈駕趙府, 來看望趙時春, 並贈詩勉勵趙時春。 之後, 二人成為談詩作文的好朋友, 趙時春還多次陪韓昭王上崆峒拜佛觀景。

500年前, 一位多情的王妃, 為了寄託對丈夫韓昭王的哀思, 在皇家寺院延恩寺斥資修建了一座塔。 500年後,一群孩子在塔下追逐嬉戲,昔日的皇家寺院園林,已成為尋常百姓休閒遊覽之地。

大明寶塔作為平涼地標式建築,形制結構充分體現了明代佛塔建築的藝術風格,與崆峒山的淩空塔遙相呼應,堪稱平涼“古塔雙璧”。

大明寶塔“琢石以為基”,塔高33.3米,底部周長36.64米,形制為七級八棱錐狀樓閣式。底層南向辟有一拱門,門楣上嵌有“大明”二字石匾。從第二層起,各層面上均有安置木柵欄的券門,第三層至第層的每個棱角上方兩側各有一個拱形佛龕,內有雕刻精美的佛像,雕欄回護。

塔之各層均鑲飛簷,磚雕斗拱,鐫雲頭花卉,上覆琉璃瓦,各角綴有獸頭鐵鐸。塔頂為圓形攢尖式,上嵌鐵鑄寶刹,與塔身渾然一體,十分狀觀。塔內各層有樓板木梯可供登眺。整個塔體由長磚砌成,磚質堅硬耐蝕,襯砌精巧嚴密。歷經數百年風雨侵蝕和數十次地震,寶塔主體至今仍完好無損。

寶塔公園古槐婆娑,松柏常青,每逢春秋之季,花木繁茂,鬱鬱蔥蔥,槐香襲人,濃蔭蔽天。尤其是槐伴塔生,塔以槐幽,更是創造了一種難得的人間佳境。古人因此將“古槐塔影”列為平涼八景之一。有詩為證:“古槐經歷八千秋,掩映禪林地最幽。花散浮屠黃雪舞,枝分舍利綠雲稠”。又有史料盛讚“寶塔春燈”曰,“若遇元宵節,街市居民懸燈于塔上,其光輝燦燦,恍若珠璣,貫乎上下,星斗綴於東西,真勝景也”。

從明清以來近500年間,大明寶塔所在地一直成為平涼聞名遐邇的風景名勝地,遊者樂此不疲。1983年,在此設立了平涼地區博物館,撒地設市後更名為平涼博物館。近年來又投入鉅資全面改造了寶塔梁環境設施,建成了集歷史文物、旅遊觀光、休閒娛樂于一體的寶塔公園,全面對外開放。

平涼博物館現館藏文物有歷代青銅器、陶瓷器、玉器、金銀器、石器、書畫和皮影等重要文物近萬件。主要陳列展覽有《絲路遺珍—平涼佛道教文物藝術陳列》和《文華物寶——平涼歷史文物精品陳列》。《絲路遺珍》分佛教文物、藏傳佛教文物和道教文物三部分,展示了絲路重鎮平涼佛道教文物藝術的瑰麗面貌。《文華物寶》分“曜石開天”、“古陶文明”、“青銅光華”、“美玉琳琅”、“雅瓷映輝”、“奇珍異彩”六個部分,展示了平涼悠遠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燦爛豐富的文物資源。

500年後,一群孩子在塔下追逐嬉戲,昔日的皇家寺院園林,已成為尋常百姓休閒遊覽之地。

大明寶塔作為平涼地標式建築,形制結構充分體現了明代佛塔建築的藝術風格,與崆峒山的淩空塔遙相呼應,堪稱平涼“古塔雙璧”。

大明寶塔“琢石以為基”,塔高33.3米,底部周長36.64米,形制為七級八棱錐狀樓閣式。底層南向辟有一拱門,門楣上嵌有“大明”二字石匾。從第二層起,各層面上均有安置木柵欄的券門,第三層至第層的每個棱角上方兩側各有一個拱形佛龕,內有雕刻精美的佛像,雕欄回護。

塔之各層均鑲飛簷,磚雕斗拱,鐫雲頭花卉,上覆琉璃瓦,各角綴有獸頭鐵鐸。塔頂為圓形攢尖式,上嵌鐵鑄寶刹,與塔身渾然一體,十分狀觀。塔內各層有樓板木梯可供登眺。整個塔體由長磚砌成,磚質堅硬耐蝕,襯砌精巧嚴密。歷經數百年風雨侵蝕和數十次地震,寶塔主體至今仍完好無損。

寶塔公園古槐婆娑,松柏常青,每逢春秋之季,花木繁茂,鬱鬱蔥蔥,槐香襲人,濃蔭蔽天。尤其是槐伴塔生,塔以槐幽,更是創造了一種難得的人間佳境。古人因此將“古槐塔影”列為平涼八景之一。有詩為證:“古槐經歷八千秋,掩映禪林地最幽。花散浮屠黃雪舞,枝分舍利綠雲稠”。又有史料盛讚“寶塔春燈”曰,“若遇元宵節,街市居民懸燈于塔上,其光輝燦燦,恍若珠璣,貫乎上下,星斗綴於東西,真勝景也”。

從明清以來近500年間,大明寶塔所在地一直成為平涼聞名遐邇的風景名勝地,遊者樂此不疲。1983年,在此設立了平涼地區博物館,撒地設市後更名為平涼博物館。近年來又投入鉅資全面改造了寶塔梁環境設施,建成了集歷史文物、旅遊觀光、休閒娛樂于一體的寶塔公園,全面對外開放。

平涼博物館現館藏文物有歷代青銅器、陶瓷器、玉器、金銀器、石器、書畫和皮影等重要文物近萬件。主要陳列展覽有《絲路遺珍—平涼佛道教文物藝術陳列》和《文華物寶——平涼歷史文物精品陳列》。《絲路遺珍》分佛教文物、藏傳佛教文物和道教文物三部分,展示了絲路重鎮平涼佛道教文物藝術的瑰麗面貌。《文華物寶》分“曜石開天”、“古陶文明”、“青銅光華”、“美玉琳琅”、“雅瓷映輝”、“奇珍異彩”六個部分,展示了平涼悠遠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燦爛豐富的文物資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