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看《岡仁波齊》的時候你是否看到了最真實的西藏美食?你都知道它們是什麼嗎?

前幾天去看了心心念的《岡仁波齊》, 源於我一直以來對於西藏的嚮往和迷戀。 大學一年級的時候偶然間看到了一本遊記, 講的就是西藏, 一下子就被迷住了, 於是在大學的四年看了很多關於西藏的書, 有旅行的, 有人文歷史的, 越看越著迷, 總覺得是個神秘得特立獨行卻引人入勝的地方, 一直想有機會一定要去一趟, 但一直也沒去成。

要看這個電影真的也是不容易, 好多電影院根本沒有這個電影, 有這個電影的影院排片也是少到可憐, 周圍的朋友們也都沒有想去看的, 一坐到電影院裡, 加我一共就四個人看這個電影, 還都是一個人去看的。

我覺得去看岡仁波齊一定要帶著自己的一個信念或理想去看, 看到最後會內心有團夥燃燒起來, 那種心靈的抵達感只有自己才能體會, 那種歡欣雀躍無外人道也。

岡仁波齊我覺得拍得很真實, 沒有任何的商業片的噱頭和廣告, 就是單純的在記錄一群人的朝聖之路, 這部電影拍到的很多細節是特別真實的, 我在書裡看到的或者是旅遊的人們去到的西藏都是美化了的, 真實的西藏並沒有鏡頭下那麼美, 卻是其最具文化魅力的地方。 朝聖我覺得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贊同的人會極度認可, 不贊同的人會極力反對, 但不得不承認, 每個人都應身懷一個信仰而活, 對於這個信仰每個人珍惜的方式不同, 但無論如何這個信仰是精神上的淨土, 無法撼動, 讓人前行。

今天想和大家通過《岡仁波齊》一起來看看最真實的西藏美食。 西藏帶著極濃郁的地域色彩, 它的美食也一樣, 很多書裡網上會介紹很多西藏美食, 但我覺得《岡仁波齊》裡的西藏食物是最真實的, 也是西藏當地人民最日常的美食, 簡單而濃烈。

《岡仁波齊》裡一共提到了五種西藏食物,都是西藏人最最常吃的。

1. 糌粑[zān bā]

這也是電影裡出現頻率最多的西藏食物,主人公們每到吃飯的時候都會拿著一個碗,手不停在碗裡團著什麼,那就是糌粑,西藏人每頓都會吃的主食。“糌粑”其實就是用青稞磨成粉後做成的炒麵,食用時加入少量酥油茶、糖和奶渣等攪拌,用手捏成團後就可以吃了。糌粑營養豐富、熱量高,適合充饑禦寒,還便於攜帶和儲藏,所以西藏人民去朝聖的路上的主要食物也是糌粑。

2.風乾牛肉

電影裡有一段專門拍攝了西藏人民殺耗牛,將其風乾,那就是西藏的著名食物風乾牛肉,電影中人們吃得風乾牛肉是生牛肉就,一大塊牛腿肉,雖然經過風乾一段時間,用刀一切裡面還是血淋淋的,切下的牛肉沾上點鹽與辣椒直接吃。我們平時吃到的往往經過了很多加工,味道也會有所差別。電影裡人們將風乾牛肉帶著在朝聖的途中用於充饑。藏族人只吃偶蹄類牲畜,以耗牛為主,西藏各地氣候高寒,幹肉可以經年不壞,方便儲藏攜帶,更可以快速充饑。

3.青稞酒

電影中殺牛者在殺完耗牛後喝青稞酒喝得大醉,朋友問他為什麼總是喝酒,他說他殺害了太多的牛,內心無法平靜,只能用酒來麻醉自己,後來他也加入了去岡仁波齊朝聖的隊伍,想要洗滌殺生的罪惡。青稞酒是西藏人民最傳統的酒,每逢過節或是有重大事件,都會喝青稞酒,藏語叫“羌”,用青稞釀制而成,味道清爽。

4.奶渣包子

《岡仁波齊》裡有一個鏡頭是西藏的女主人公們包奶渣包子的場景,奶渣包子也是西藏人民經常吃的一種食物,顧名思義,用奶渣做餡包的包子,吃起來酸酸的,一般不是當地人不是特別能吃得習慣。奶渣是提煉酥油剩下的物質,經燒制和水分蒸發後製成的奶渣,基本上奶渣是優酪乳的原型,具備優酪乳的一切功效,沒有經過任何加工,更加天然。奶渣具有極強的助消作用,外出藏族人民常帶奶渣以防水土不適。

5.酥油茶

電影裡出現第二多的食物,酥油茶。西藏人民非常好客,酥油茶也是他們對於別人友好和尊敬的表示,電影裡凡是認識的不認識的,只要遇見,就會互相邀請喝上一杯酥油茶。酥油茶是藏族人民每天都會喝的飲品,是西藏高原生活的必需食物,由酥油和濃茶加鹽熬制而成。酥油茶有多種功效:驅寒、去膩、充饑、解乏、清醒頭腦。

看這個電影的時候還讓我想起了一本書一個人的朝聖和一部電影血戰鋼鋸嶺,都是有關信念,心靈的淨途。岡仁波齊最後朝聖的人們到了那,但朝聖的路還是繼續著,電影在人們朝聖的途中戛然而止,電影院燈光全部亮起,樸樹的“no fear in my heart”暫態響起,內心突然有種莫名的感動,信念其實並不虛無縹緲,它無關貧富、美醜、地域、階級,只要活著,就有擁有信念的權利,而信念,也是每個人活下去的動力,讓內心變得強大無謂前路荊棘。

西藏,在路上。

《岡仁波齊》裡一共提到了五種西藏食物,都是西藏人最最常吃的。

1. 糌粑[zān bā]

這也是電影裡出現頻率最多的西藏食物,主人公們每到吃飯的時候都會拿著一個碗,手不停在碗裡團著什麼,那就是糌粑,西藏人每頓都會吃的主食。“糌粑”其實就是用青稞磨成粉後做成的炒麵,食用時加入少量酥油茶、糖和奶渣等攪拌,用手捏成團後就可以吃了。糌粑營養豐富、熱量高,適合充饑禦寒,還便於攜帶和儲藏,所以西藏人民去朝聖的路上的主要食物也是糌粑。

2.風乾牛肉

電影裡有一段專門拍攝了西藏人民殺耗牛,將其風乾,那就是西藏的著名食物風乾牛肉,電影中人們吃得風乾牛肉是生牛肉就,一大塊牛腿肉,雖然經過風乾一段時間,用刀一切裡面還是血淋淋的,切下的牛肉沾上點鹽與辣椒直接吃。我們平時吃到的往往經過了很多加工,味道也會有所差別。電影裡人們將風乾牛肉帶著在朝聖的途中用於充饑。藏族人只吃偶蹄類牲畜,以耗牛為主,西藏各地氣候高寒,幹肉可以經年不壞,方便儲藏攜帶,更可以快速充饑。

3.青稞酒

電影中殺牛者在殺完耗牛後喝青稞酒喝得大醉,朋友問他為什麼總是喝酒,他說他殺害了太多的牛,內心無法平靜,只能用酒來麻醉自己,後來他也加入了去岡仁波齊朝聖的隊伍,想要洗滌殺生的罪惡。青稞酒是西藏人民最傳統的酒,每逢過節或是有重大事件,都會喝青稞酒,藏語叫“羌”,用青稞釀制而成,味道清爽。

4.奶渣包子

《岡仁波齊》裡有一個鏡頭是西藏的女主人公們包奶渣包子的場景,奶渣包子也是西藏人民經常吃的一種食物,顧名思義,用奶渣做餡包的包子,吃起來酸酸的,一般不是當地人不是特別能吃得習慣。奶渣是提煉酥油剩下的物質,經燒制和水分蒸發後製成的奶渣,基本上奶渣是優酪乳的原型,具備優酪乳的一切功效,沒有經過任何加工,更加天然。奶渣具有極強的助消作用,外出藏族人民常帶奶渣以防水土不適。

5.酥油茶

電影裡出現第二多的食物,酥油茶。西藏人民非常好客,酥油茶也是他們對於別人友好和尊敬的表示,電影裡凡是認識的不認識的,只要遇見,就會互相邀請喝上一杯酥油茶。酥油茶是藏族人民每天都會喝的飲品,是西藏高原生活的必需食物,由酥油和濃茶加鹽熬制而成。酥油茶有多種功效:驅寒、去膩、充饑、解乏、清醒頭腦。

看這個電影的時候還讓我想起了一本書一個人的朝聖和一部電影血戰鋼鋸嶺,都是有關信念,心靈的淨途。岡仁波齊最後朝聖的人們到了那,但朝聖的路還是繼續著,電影在人們朝聖的途中戛然而止,電影院燈光全部亮起,樸樹的“no fear in my heart”暫態響起,內心突然有種莫名的感動,信念其實並不虛無縹緲,它無關貧富、美醜、地域、階級,只要活著,就有擁有信念的權利,而信念,也是每個人活下去的動力,讓內心變得強大無謂前路荊棘。

西藏,在路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