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福建仙遊濟川村,穿越千年的漢代古村

簡單瞭解一下濟川村(仙游的老鄉, 為家鄉點贊!)

濟川位於福建省仙游縣石蒼境內, 古名“漈坑”, 又名濟水, 是一個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漢代古村落。 濟川地處仙遊、永泰交界, 古時仙遊入永泰, 就經過濟川, 迄今還留有一條千年古道。 村內風光秀美, 有千年古樹樟抱榕、禹門奇觀三級浪、宋代古塞石鼓山、漢橋古桂千里香等眾多自然景觀令人流連忘返。

歷史來源

《三山志》記載:永嘉之亂, 衣冠南渡, 始入閩者八族。 其中有林姓、黃姓、陳姓、鄭姓、詹姓、邱姓、何姓、胡姓八姓, 本系中原大族, 入閩後先在閩北(今南平地區)及晉安(今福州)定居,

而後漸向閩中和閩南沿海擴散。 史稱“衣冠南渡, 八姓入閩”。 先後經歷三次大規模南遷。 據推測, 濟川林氏家族正是那時從河南西河南遷而來, 拾德堂門口曾有一副對聯, 上聯:西河忠孝無兩姓, 下聯:南渡衣冠第一家。 永嘉之亂髮生在西晉永嘉五年(西元311年), 但是, 新的考古發現證明古跡——清水宮歷史更為悠久, 確定為漢朝時期建造, 具體年份不詳。 據此推算, 濟川是從漢朝(西元前202—8年)開始即有香火。 濟川原名漈坑, 又名濟水, 是一個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村落, 風光秀麗, 空氣清新, 文化深厚, 人才輩出。 不僅如此, 濟川的名勝古跡更是數不勝數。 其中省級文保1處, 縣級文保4處, 其他待申報文物50餘處。 明清歷史建築保存規模較大,
達6萬平方米, 在國內古村落中極為罕見。 北京考古專家到濟川考察時曾感慨地說道, 該村文物古跡數量多、保存完好在全國實屬罕見。 2014年濟川村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中國傳統古村落。

濟川村的古跡

1.三寺院

【天堂宮】

天堂宮即媽祖廟, 祀奉媽祖娘娘。 始建宋代, 宮地為五瓣蓮花。 坐北朝南, 正面對著筆架山。 宮內兩邊巨大木柱、石珠為宋代原件;其餘明代重修的建築原構大部分保留至今。 屋簷, 橫樑, 巨大木柱, 木屏, 甚至於木長凳(長幾有8米, 大顆原木整條製成)

古風古意, 大氣簡潔, 符合明代風格。 宮內有副對聯, 上聯:五瓣蓮花香濟水, 下聯:三峰筆架映天堂。

宮內有一塊匾, 上書:護國庇民, 乃明代禮部尚書林堯俞親筆。

林堯俞是萬曆十七年(1589年)進士, 官至禮部尚書, 善書法。 傳:魏忠賢敦請不輿。 忠賢矯詔命公題扁, 公大書“畏天堂”三字, 題曰:禮部尚書某奉旨書。 林堯俞編有《天妃顯聖錄》一書, 對媽祖的信仰很執著。 “海神”落戶山區很是一個奇跡, 有詩贊曰:歷朝封典譽芬芬, 顯赫威靈照四方。 護國庇民千載重, 溝通兩岸福無疆。

【雲山書院】

雲山書院位於雲潭基點, 油籠壩之上, 樟抱榕之下。 始建于宋代, 原為書院, 明代重修為三教祠(三教合一), 教主林兆恩(學號林龍江)開辦教學, 內有壁畫教學。 會三氏精英滌通道統, 開莆陽光例遠播德音。

【雲頂岩保福寺】

保福寺建于宋代, 迄今一千多年。 有石碑記載:檀越主濟川林立創建。 林迪培育三狀元:宋乾道1166年蕭國梁、1169年鄭僑和1172年黃定,

其中鄭僑尤以相業顯。 鄭僑是南宋吏部尚書及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 少年時在此讀書, 後北上臨安應試, 考中狀元。 狀元亭是為紀念鄭僑而建的, 現存一雕刻著鄭僑騎馬出行的石刻。 而雲頂岩前的鄭氏書堂遺址更是見證了濟川農耕文化的興盛。 書堂為梁陳時來莆開學的南湖三兄弟鄭露之弟鄭淑所創, 他由廣化寺前的南湖遷居於此後, 開堂收徒講學, 廣育人才, 為濟川悠遠深厚文化積澱寫下絢麗的一筆。

悠久的文化歷史, 絢麗的自然風光, 燦爛的人文光輝, 孕育多少文人志士, 故有“相去之間不百里, 七年三度狀元來”之說。

2.民居建築----明清土樓

【土樓】

村中原有六座高層土樓, 均為明清時期所建,

用於防匪。 如今還保存三座:東興、碗山、下村各一座。 村內土樓式民居共有三百多座, 建築風格各有千秋。 灰牆黑瓦的古民居掩映在群巒疊嶂的群山與阡陌交錯的綠田中, 宛若世外桃源。 漫步其中, 有種如真似幻、貫穿古今、恬淡寧靜的感覺。

【于茂故居】

於茂故居位於村口青松基點, 建于明萬曆甲寅年, 距今470多年, 是當時戶部官員林于茂的故居。 上下廳共十三間房舍, 建築精美, 古樸典雅, 頗有官家風範。

【九哥故居】

九哥故居位於青松基點大樟樹之下, 分上中下廳三座, 門前有一對特大的青石打造的抱鼓石, 還有三對旗杆。

【宋下故居】

宋下故居位於濟川小學附近, 是清代林清如、林清池兩兄弟所建。 結構精美, 古色古香, 開門即是寬闊的田園, 春綠秋黃。清晨,遠瞰石鼓日出,近聽溪水潺流,呼吸微甜空氣,儼然一幅秀麗的田園山水畫卷。

【拾德堂】

拾德堂座落於大厝基點,會伯故居。座北朝南,風水上有飛鳳朝陽之說。大門前曾有一副對聯,上聯:西河忠孝無兩姓,下聯:南渡衣冠第一家。從對聯揣測,濟川可能是從河南西河遷來此地落居。“拾德堂”是一座三層土屋,也是一座圍屋,通往圍屋的巷道有點排場,左右時旗杆石,邊兒上有斷頭的石獅,青石板磨光鋪就的路;只有出過仕,才配得上住“旗杆厝”。“拾德堂”長寬各有20米,中間是天井,左右兩個樓梯,兩層“樓圈”;大廳左右有用紅磚砌起的兩根“柱子”,柱子用紅磚砌成弧形券門和圓窗,頗有西洋風格,據說樓有百年歷史,可惜文革中樓名和對聯被紅衛兵挖了。

3.三古橋

【宋代古橋】

建于宋治平二年,位於村中心,是林澤拱捐款打造,古時為村中交通要道。

【屏山橋】

始建於漢代,離村中心三公里之處,它是古代歷史上的交通驛道。左往石鼓孔子廳、右登興泰屏山營。橋頭一棵古桂、古桂主杆一條粗杆,橫跨橋的兩端,似有護橋之意,古人稱為護橋古桂。

【青龍橋】

青龍橋位於濟川水尾,是跨越濟水的一座平石橋,橋頭巨石上刻有“青龍橋”三個大字。青龍橋建于明萬曆甲寅年(萬曆42年即西元1616年)是當時在京供職的濟川林于茂捐資興建。

自然風光

1.三秀山---筆架山,石鼓山,雞冠山

【筆架山】

筆架山是濟川第一奇峰,屹立在碧溪之畔,金鐘湖之上,三峰壁立,當中一峰高聳,遠望此山;形狀酷似一巨型筆架。“筆架”下有四座小山拱衛,分別是鳳凰山、臥虎山、臥狗山和貓山。“筆架”背後是連綿的“雪山”和“鐵尖山”,群巒疊嶂、蒼翠峭拔,十分巍峨壯觀,清晨雲霧繚繞,儼如人間仙境。山下有一條溪流,名為“粗溪”,溪水淙淙作響,盤曲向前,群山倒映,流水染碧。

【石鼓山】

石鼓山又名石鼓寨、石鼓岩,遠看凸起的岩石象官帽,連綿的山嶺象一隻蹲著的獅子。石鼓山距村中心3公里,位於濟水上游。初升的太陽爬上石鼓岩時,尤如盤中的一顆璀璨明珠。石鼓山周圍懸崖峭壁,只有一條路可通山寨,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

石鼓山丹岩翠木,山中有水澗名為鼓下三瀑,水聲咚咚如戰鼓雷鳴。景點高古見生機,巍峨見柔媚。看四周風景,群山屹立圍石鼓,高龍溪水東流東。遠看山林座山峰,近看山水各不同。眼下萬畝森林千姿百態,山中間有個石洞,名稱孔子廳,古傳文化聖地。

雞冠山

位於碧溪蕉潭上蕉坑宮頂,其山群峰錦迭而出,次第高

低,山貌奇特,若如雄雞高冠故名,雞冠山。周圍是懸崖峭壁,山峰巒疊,上有山寨,只有一條羊腸小徑通到寨頂。

2.禹門三級浪

禹門三級浪,俗稱十八浪,位於濟川水尾。是一處氣勢磅礴的多級瀑布岩。濟水經青龍橋流至此處跌層岩,飛流直下形成的瀑布奇觀。該處總落差約100多米,斜度約55°,岩層大致可分三個大層次和多個小層次,故有“三級浪”和“十八浪”之稱。

瀑布對面有一“觀瀑亭”。春夏水旺,從“觀瀑亭”往上看,清澈的溪水從壩頂飛流直下,聲如奔雷,勢如猛獸,激揣翻騰,珠璣四濺。第一浪沖到第一層水塘後稍緩又繼續往下落。第二浪更陡更急,水撞到第二層石岩上,濺得滿山谷珠飛玉散,霧氣燕騰。第三浪最高,水勢最急,從半空瀉下,如一面閃光的水晶簾。三級浪,一浪急於一浪,一浪高於一浪。

瀑布上方是一個半月形的人工蓄水池,水勢舒緩,清澈見底,系由山洪沖蝕的天然湖築而成。

岩石上有很多形狀各異的大窟窿,有的像魚,有的像瓢,疑似冰川遺跡。

3.三古樹

【樟抱榕】

一棵1300多年古樟,樹主幹一分為二,中間夾生著一株800多年的榕樹。千年古樟樹的胸圍達12米以上,榕樹在中間生長的很好。樟榕相抱,實為南國奇珍。

【青松古樟】

位於青松基點後山坡隔頭,千年古樟樹,胸圍6米以上,高度28米。樟樹雖然歷盡歲月滄桑,至今依鬱鬱蔥蔥,生機盎然。

【漢橋古桂】

古桂花樹有幾百年的樹齡,枝繁葉茂,每當桂花盛開的時節,花香清新宜人,路人聞香,疲勞頓消。更有趣的是一條粗樹杆,從這邊橋頭伸向那邊橋頭,好像有護橋之意,故稱為護橋古桂。

4.三奇石

【濟水活石】

位於村水尾,青龍橋之下。兩個石頭原來相距80釐米,現在只有15釐米,經專家考證確定為活石。活石的移動是特定自然環境,由於重力作用產生的,不是新的構造運動的產物,更不是地震的前兆。

【筆架山印石】

位於距金鐘湖大壩一千米左右的公路上方20米,石呈方狀,如古代印璽。印石上方有塊巨大的風動石,重有幾噸,一手即可推動。一邊有一個大石,上面一個巨大石,形成石門。古有傳說:若要當官過石門,推動印石蔔乾坤。

【青龍龜石】

龜石在下村青龍橋溪潭中,傳說此龜曾因長年得天地靈氣,日月精華而成精,夜間還會上岸啃食秧苗,後來村民用刀壁斷龜頭。精靈俱喪,成死石龜,至今刀痕猶在。

去過的朋友這麼評價TA

①鐘靈毓秀,人才輩出!一個小小山村,走出300多位專家學者,2位博士後,5位博士,22位碩士。可見其村的文化底蘊之深厚!

②兩千多年的漢代古村落,別具風格。景點也多,歷史很深厚。

③自然、人文景點太多了。逛都逛不過來,建議在這裡多待幾天。

交通路線

動車到莆田後乘坐大巴即可,自駕可沿福詔高速公路到S203右轉行駛3.3公里,再行駛14.3公里即可到達。

最佳季節:四季皆可

建議遊玩:2-3天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全天

地址:福建省仙游縣石蒼鄉濟川村

本文由雲果樹官方網路收集整理,如有侵犯還請聯繫刪除!

春綠秋黃。清晨,遠瞰石鼓日出,近聽溪水潺流,呼吸微甜空氣,儼然一幅秀麗的田園山水畫卷。

【拾德堂】

拾德堂座落於大厝基點,會伯故居。座北朝南,風水上有飛鳳朝陽之說。大門前曾有一副對聯,上聯:西河忠孝無兩姓,下聯:南渡衣冠第一家。從對聯揣測,濟川可能是從河南西河遷來此地落居。“拾德堂”是一座三層土屋,也是一座圍屋,通往圍屋的巷道有點排場,左右時旗杆石,邊兒上有斷頭的石獅,青石板磨光鋪就的路;只有出過仕,才配得上住“旗杆厝”。“拾德堂”長寬各有20米,中間是天井,左右兩個樓梯,兩層“樓圈”;大廳左右有用紅磚砌起的兩根“柱子”,柱子用紅磚砌成弧形券門和圓窗,頗有西洋風格,據說樓有百年歷史,可惜文革中樓名和對聯被紅衛兵挖了。

3.三古橋

【宋代古橋】

建于宋治平二年,位於村中心,是林澤拱捐款打造,古時為村中交通要道。

【屏山橋】

始建於漢代,離村中心三公里之處,它是古代歷史上的交通驛道。左往石鼓孔子廳、右登興泰屏山營。橋頭一棵古桂、古桂主杆一條粗杆,橫跨橋的兩端,似有護橋之意,古人稱為護橋古桂。

【青龍橋】

青龍橋位於濟川水尾,是跨越濟水的一座平石橋,橋頭巨石上刻有“青龍橋”三個大字。青龍橋建于明萬曆甲寅年(萬曆42年即西元1616年)是當時在京供職的濟川林于茂捐資興建。

自然風光

1.三秀山---筆架山,石鼓山,雞冠山

【筆架山】

筆架山是濟川第一奇峰,屹立在碧溪之畔,金鐘湖之上,三峰壁立,當中一峰高聳,遠望此山;形狀酷似一巨型筆架。“筆架”下有四座小山拱衛,分別是鳳凰山、臥虎山、臥狗山和貓山。“筆架”背後是連綿的“雪山”和“鐵尖山”,群巒疊嶂、蒼翠峭拔,十分巍峨壯觀,清晨雲霧繚繞,儼如人間仙境。山下有一條溪流,名為“粗溪”,溪水淙淙作響,盤曲向前,群山倒映,流水染碧。

【石鼓山】

石鼓山又名石鼓寨、石鼓岩,遠看凸起的岩石象官帽,連綿的山嶺象一隻蹲著的獅子。石鼓山距村中心3公里,位於濟水上游。初升的太陽爬上石鼓岩時,尤如盤中的一顆璀璨明珠。石鼓山周圍懸崖峭壁,只有一條路可通山寨,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

石鼓山丹岩翠木,山中有水澗名為鼓下三瀑,水聲咚咚如戰鼓雷鳴。景點高古見生機,巍峨見柔媚。看四周風景,群山屹立圍石鼓,高龍溪水東流東。遠看山林座山峰,近看山水各不同。眼下萬畝森林千姿百態,山中間有個石洞,名稱孔子廳,古傳文化聖地。

雞冠山

位於碧溪蕉潭上蕉坑宮頂,其山群峰錦迭而出,次第高

低,山貌奇特,若如雄雞高冠故名,雞冠山。周圍是懸崖峭壁,山峰巒疊,上有山寨,只有一條羊腸小徑通到寨頂。

2.禹門三級浪

禹門三級浪,俗稱十八浪,位於濟川水尾。是一處氣勢磅礴的多級瀑布岩。濟水經青龍橋流至此處跌層岩,飛流直下形成的瀑布奇觀。該處總落差約100多米,斜度約55°,岩層大致可分三個大層次和多個小層次,故有“三級浪”和“十八浪”之稱。

瀑布對面有一“觀瀑亭”。春夏水旺,從“觀瀑亭”往上看,清澈的溪水從壩頂飛流直下,聲如奔雷,勢如猛獸,激揣翻騰,珠璣四濺。第一浪沖到第一層水塘後稍緩又繼續往下落。第二浪更陡更急,水撞到第二層石岩上,濺得滿山谷珠飛玉散,霧氣燕騰。第三浪最高,水勢最急,從半空瀉下,如一面閃光的水晶簾。三級浪,一浪急於一浪,一浪高於一浪。

瀑布上方是一個半月形的人工蓄水池,水勢舒緩,清澈見底,系由山洪沖蝕的天然湖築而成。

岩石上有很多形狀各異的大窟窿,有的像魚,有的像瓢,疑似冰川遺跡。

3.三古樹

【樟抱榕】

一棵1300多年古樟,樹主幹一分為二,中間夾生著一株800多年的榕樹。千年古樟樹的胸圍達12米以上,榕樹在中間生長的很好。樟榕相抱,實為南國奇珍。

【青松古樟】

位於青松基點後山坡隔頭,千年古樟樹,胸圍6米以上,高度28米。樟樹雖然歷盡歲月滄桑,至今依鬱鬱蔥蔥,生機盎然。

【漢橋古桂】

古桂花樹有幾百年的樹齡,枝繁葉茂,每當桂花盛開的時節,花香清新宜人,路人聞香,疲勞頓消。更有趣的是一條粗樹杆,從這邊橋頭伸向那邊橋頭,好像有護橋之意,故稱為護橋古桂。

4.三奇石

【濟水活石】

位於村水尾,青龍橋之下。兩個石頭原來相距80釐米,現在只有15釐米,經專家考證確定為活石。活石的移動是特定自然環境,由於重力作用產生的,不是新的構造運動的產物,更不是地震的前兆。

【筆架山印石】

位於距金鐘湖大壩一千米左右的公路上方20米,石呈方狀,如古代印璽。印石上方有塊巨大的風動石,重有幾噸,一手即可推動。一邊有一個大石,上面一個巨大石,形成石門。古有傳說:若要當官過石門,推動印石蔔乾坤。

【青龍龜石】

龜石在下村青龍橋溪潭中,傳說此龜曾因長年得天地靈氣,日月精華而成精,夜間還會上岸啃食秧苗,後來村民用刀壁斷龜頭。精靈俱喪,成死石龜,至今刀痕猶在。

去過的朋友這麼評價TA

①鐘靈毓秀,人才輩出!一個小小山村,走出300多位專家學者,2位博士後,5位博士,22位碩士。可見其村的文化底蘊之深厚!

②兩千多年的漢代古村落,別具風格。景點也多,歷史很深厚。

③自然、人文景點太多了。逛都逛不過來,建議在這裡多待幾天。

交通路線

動車到莆田後乘坐大巴即可,自駕可沿福詔高速公路到S203右轉行駛3.3公里,再行駛14.3公里即可到達。

最佳季節:四季皆可

建議遊玩:2-3天

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全天

地址:福建省仙游縣石蒼鄉濟川村

本文由雲果樹官方網路收集整理,如有侵犯還請聯繫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