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小米和華為手機的互黑史,到底誰贏了?

小米手機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有網友發現視頻中有幾個bug, 首先是今年3月份楊女士購買了一款小米6手機。

但實際上小米6是今年4月份才發佈,

4月底才開售, 莫非楊女士提前一個月就買到了? 有人說這是小米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網友懷疑, 這是友商幹的。

不管有沒有證據, 國產“友商”間互黑早已不是什麼新聞了。

其實, 說小米的體質容易招黑, 冤嗎?

小米也樂在其中, 並不是沒有黑過別人。

記得當年和樂視電視的口水戰就撕的轟轟烈烈, 從線上撕到線下, 小米更是專門召開發佈會抨擊競爭對手樂視電視內容, 還邀請記者與基金經理、分析師等參會, 以至於樂視股價當天大跌, 引起樂視股民不滿, 準備集體起訴小米公司違反《不正當競爭法》。

互黑, 在手機行業尤甚

同樣做手機, 在同一個市場上, 大家都屬於競爭關係, 用戶買小米了, 就不會買其它品牌,

買其他品牌, 就不會買小米了, 用戶買蘋果了, 短期更不會買小米、華為、OV了。

尤其當手機越來越貴, 雖然算不上一個奢侈品, 但很多消費者沒有那麼多的錢去試錯。

大家買手機前都習慣看看測評大號的介紹, 或者親戚朋女的介紹, 如果媒體說這個手機不好用, 看了文章的人肯定都忌諱, 要不要買, 畢竟不是小錢。 所以口碑很重要。

近幾年, 國產手機廠商們紛紛翻身把歌唱, 各種科技測評自媒體、科技媒體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手機友商們意識到了KOL們的重要性, 於是紛紛花錢收養一批為我所用, 關鍵時刻發聲互黑, 久而久之養活了一大批所謂的文字工作者, 在企業的互黑中常常找到自己的生存價值。

吃人嘴短, 所謂協力廠商的客觀、獨立的KOL、媒體們,

久而久之就成了某些手機廠商的御用發聲筒, 失去了獨立性和客觀性。

於是各種網路公關、水軍、黑稿寫手一時間十分搶手, 越來越多無心戀戰的企業也被迫參戰。

餘承東則回應團隊中並沒有人去黑對手, 並暗示小米如果沒有大氣量的話是成不了大器的。

余承東曾在發佈會上更是表示:“小米手機太燙了, 榮耀專為退燒而來。 ”

在資深媒體觀察人士keso看來, 黑稿從來都有, 此前還沒上升到觸犯刑法的程度, 從一個更長的時間維度來看, 競爭對手之間互相抹黑正在走向“無下限”。

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度量和氣質

在中國互聯網界, 友商這個詞, 其實並不見的友好。

于友商而言, 一家公司的壞消息通常是一家公司的好消息。

所以, 大家深諳一點, 對手就是用來黑的, 黑黑更健康, 這些年來甚至成了中國互聯網企業的一種基因。

企業的公關部門只負責兩件事, 就是不遺餘力黑對手, 想方設法誇自己。

翻開中國互聯網企業間的互黑史, 那場驚天動地的“3Q大戰”還記憶猶新,

神舟專車“Beat U, 我拍黑專車 ”引發眾怒、天貓和京東週期性開啟無下限的互黑撕逼、再到最近的ofo和摩拜、順豐和菜鳥雙雙互黑撕逼, 互黑文化真是源遠流長啊!

前段時間, 美團、京東、新浪和快手等企業聯合發起了反商業詆毀自律公約, 呼籲友商們以後不要互黑了。

“行生於己, 名生於人。 我們承諾自即日起遵守下列自律公約:遵守法律和商業道德, 不捏造和散佈虛假資訊、惡意評價資訊。 不散佈不完整、無法證實、缺乏權威資訊源的資訊損害他人合法商譽……”

連人民日報都跑出來說我們要互聯不要互黑, 可見在中國的互聯網行業互黑是企業常態, 以上這幾條估計中國的互聯網企業一條都沒落過。

其中, 發起者360更是臭名昭著, 周鴻禕還堂而皇之的說過:這個世界上誰的屁股都不乾淨。誰在我背後捅刀子試圖screw我,我的原則是一定fuck回去。

矽谷的企業基因是科技創新,我們的是互黑和撕逼。

有人呼籲,手機企業也應該發起一個自律公約。

在去年的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豬場場長丁磊宴請了中國互聯網大佬界的半壁江山,其中做手機的最多。

最後,雷軍,餘承東,楊元慶達成共識,大家要“一致對外”,爭取成為全球前三名的手機企業。

轉眼大半年過去了,手機企業間還是照樣互黑。

當那一天中國手機品牌心思和金錢不是花在互相抹黑上,而是用心做好產品上,那樣才有希望趕蘋果超三星吧。

有人說,中國的互聯網企業需要情懷和匠心。其實,當企業間互黑氾濫成災時,它們急需的還是度量和氣質吧。

周鴻禕還堂而皇之的說過:這個世界上誰的屁股都不乾淨。誰在我背後捅刀子試圖screw我,我的原則是一定fuck回去。

矽谷的企業基因是科技創新,我們的是互黑和撕逼。

有人呼籲,手機企業也應該發起一個自律公約。

在去年的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豬場場長丁磊宴請了中國互聯網大佬界的半壁江山,其中做手機的最多。

最後,雷軍,餘承東,楊元慶達成共識,大家要“一致對外”,爭取成為全球前三名的手機企業。

轉眼大半年過去了,手機企業間還是照樣互黑。

當那一天中國手機品牌心思和金錢不是花在互相抹黑上,而是用心做好產品上,那樣才有希望趕蘋果超三星吧。

有人說,中國的互聯網企業需要情懷和匠心。其實,當企業間互黑氾濫成災時,它們急需的還是度量和氣質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