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知識付費後再探索,吳曉波開展成長日活動意義何在?

炎炎夏日, 自媒體大號吳曉波發起了一場場轟轟烈烈的成長日活動。 請聆聽了近一年的“每天聽見吳曉波”聽眾們, 做一次TED式的演講輸出, 互相分享自己的成長故事。 這個題為“7·5成長日:見證你的成長”的社群活動, 短短10天已經吸引了51個城市的438位分享者。

焦慮不安的中產, 唯有學習成長

中國的中產階級的誕生, 有改革開放帶來的歷史機遇, 也有他們個人智力、體力長期付出的因素。 但現在, 兩者都面臨改變。

宏觀方面, 經濟增長將逐步放緩, 改革帶來的紅利日漸減少, 映射到個人身上, 這意味著向上的崗位也將隨之減少。

微觀方面, 中產階級獲取現在的收入, 得益於數年的奮鬥, 年紀也已經到30歲左右。 職場天花板讓步入中年的中產不安感日強。

在內外壓力下, 缺乏廣泛社會資源的中產, 唯有依靠以往賴以成功的唯一法寶——學習, 希冀通過不斷的學習, 獲得在社會大學的成長, 從而克服焦慮。

成長, 不僅僅是專業知識的積累

吳曉波頻道以往給予中產階級人群的知識, 如81萬書友會成員的拆書、閱讀、運動、旅行等, 主要是吳曉波和團隊的輸出。 這次的成長日活動, 是在以往基礎上的進一步創新。 它基於關注吳曉波頻道的社群,

讓這群有共同價值觀、但年齡、背景、經歷存在差異的人群互相分享自己的成長故事, 變單一輸出為多點輸出。

在成長日活動中, 與以往被動閱讀、收聽知識不同, 社群成員的主動性更強。 上臺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 是主動報名,

提供留言;活動組織、場地提供, 也是社群成員主動報名的結果。 這對社群成員來說, 也是一種寶貴的另類成長。

成長日活動, 自媒體發展廣度與深度的探索

以往, 訂閱者與自媒體的互動是一對一的, 甚或只是訂閱者單向的回饋。 但這次活動改變了這種形式。

首先, 成長日活動對自媒體的繼續發展進行探索, 它在廣度上拓展了自媒體的內容來源。 成長日活動的探索,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痛”。 它在自媒體訂閱者這一具有相同價值觀的人群中, 徵集原意分享成長故事的人群, 然後請他們以TED式的演講形式表達。

成長日活動以共同的價值觀為基礎, 但分享內容來源於不同經歷、背景的人群。 這種共性中的多樣性,

使得參與人獲取更多與自己、周圍人群不同的體驗, 共性是克服成長過程中的焦慮、不安、最終通過堅持走向成熟與淡定。

其次, 成長日活動在深度上經營了自媒體訂閱者。 這次的成長日活動, 就是將一群有共同價值認同的人群, 從線上轉移到線下, 開展社群活動。

而成長日之類的社群活動,為社群成員建立了更為深入的連結,讓他們有時間和空間,以真實的面孔從虛擬走向現實。

最後,成長日活動在組織形式上摸索了適合自媒體的社群活動的方法。以成長日活動為例,內容分享者是社群成員自我報名參與分享,最後邀請10位分享者在上海開展現場TED分享。同時,吳曉波頻道還將所有分享者的成長故事匯總,整理出邀請社群成員投票,投票前10名的分享者各將獲得1萬元“成長獎學金”。

這種通過一定規則和激勵給予社群成員自我價值體現的機會,有效促進了社群成員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從效果來看,不到10天,已有438位成長分享者報名,驗證了該方法的有效性。

不僅內容源如此,這次場地、活動組織等都是這個社群成員自行申請聯繫的。短短10天,已經有51座城市的53個場地報名,覆蓋全國大江南北的一二三線城市。它充分體現了這個社群成員的自組織能力,為其他自媒體舉辦類似活動提供的樣本,體現了吳曉波頻道作為業內領先自媒體的風範。

為知識付費,時代發展的必然

吳曉波頻道作為最早探索知識付費的自媒體之一,為2016年知識付費元年的爆發,已經開展過一次探索。而2016年之所以成為知識付費元年,可謂天時地利人和。

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收入提升,是知識付費的經濟基礎。對2.25億中產階級來說,目前已經滿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他們渴望與同價值觀的人進一步交流,獲取更大範圍的自我價值,同時願意為這種消費付費。

此時,恰逢移動互聯網飛速發展,為知識付費提供了技術基礎。智慧手機在過去10年的普及,使得移動支付、相關平臺的開發從電腦移到手機。

再次,焦慮的中產階級對知識的渴求形成了知識付費的需求來源。這是一個資訊技術正以無與倫比的速度進步的時代,它創造了無數新就業崗位,也在消滅一些舊有崗位。而中產賴以為生的手段就是知識,他們迫切需要知識的升級,以佔據應運而生的新崗位。

吳曉波頻道的適時出現,契合了這部分人群的自我增值需求。擊中這部分人群的通用需求——進一步加強“經濟基礎”,為各種知識基礎的人拓寬財經視野。

在中國經濟放緩的時代,職場發展上升通道有限的局面下,中產階級越發需要利用好已積累資產,開展投資,讓資產保值增值,擺脫單純依靠“勞動性”收入,創造資產性收入,讓收入結構更合理。

在這個知識付費已經被消費者接受的時代,吳曉波頻道再次創新,從線上平臺走到線下,開展成長日社群活動,讓同價值觀人群互相分享個人經歷、豐富彼此的人生體驗。

開展社群活動。

而成長日之類的社群活動,為社群成員建立了更為深入的連結,讓他們有時間和空間,以真實的面孔從虛擬走向現實。

最後,成長日活動在組織形式上摸索了適合自媒體的社群活動的方法。以成長日活動為例,內容分享者是社群成員自我報名參與分享,最後邀請10位分享者在上海開展現場TED分享。同時,吳曉波頻道還將所有分享者的成長故事匯總,整理出邀請社群成員投票,投票前10名的分享者各將獲得1萬元“成長獎學金”。

這種通過一定規則和激勵給予社群成員自我價值體現的機會,有效促進了社群成員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從效果來看,不到10天,已有438位成長分享者報名,驗證了該方法的有效性。

不僅內容源如此,這次場地、活動組織等都是這個社群成員自行申請聯繫的。短短10天,已經有51座城市的53個場地報名,覆蓋全國大江南北的一二三線城市。它充分體現了這個社群成員的自組織能力,為其他自媒體舉辦類似活動提供的樣本,體現了吳曉波頻道作為業內領先自媒體的風範。

為知識付費,時代發展的必然

吳曉波頻道作為最早探索知識付費的自媒體之一,為2016年知識付費元年的爆發,已經開展過一次探索。而2016年之所以成為知識付費元年,可謂天時地利人和。

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收入提升,是知識付費的經濟基礎。對2.25億中產階級來說,目前已經滿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他們渴望與同價值觀的人進一步交流,獲取更大範圍的自我價值,同時願意為這種消費付費。

此時,恰逢移動互聯網飛速發展,為知識付費提供了技術基礎。智慧手機在過去10年的普及,使得移動支付、相關平臺的開發從電腦移到手機。

再次,焦慮的中產階級對知識的渴求形成了知識付費的需求來源。這是一個資訊技術正以無與倫比的速度進步的時代,它創造了無數新就業崗位,也在消滅一些舊有崗位。而中產賴以為生的手段就是知識,他們迫切需要知識的升級,以佔據應運而生的新崗位。

吳曉波頻道的適時出現,契合了這部分人群的自我增值需求。擊中這部分人群的通用需求——進一步加強“經濟基礎”,為各種知識基礎的人拓寬財經視野。

在中國經濟放緩的時代,職場發展上升通道有限的局面下,中產階級越發需要利用好已積累資產,開展投資,讓資產保值增值,擺脫單純依靠“勞動性”收入,創造資產性收入,讓收入結構更合理。

在這個知識付費已經被消費者接受的時代,吳曉波頻道再次創新,從線上平臺走到線下,開展成長日社群活動,讓同價值觀人群互相分享個人經歷、豐富彼此的人生體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