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譚超:讀書讀到博士,我為什麼還選擇做一名快遞哥

首觸快遞, “這個事能行”

2010年, 畢業于煙臺大學新聞學專業的譚超準備第三次考研。 之前兩年, 他連續報考清華大學研究生, 都在進入面試後被刷下。 他很固執, 決定再次奮力一搏。 “因為我的執拗, 父母已經對我失去信任, 他們偷偷給自己買了養老保險。 我女朋友也很失望, 經常以淚洗面。 ”譚超承受著精神和經濟的雙重壓力。

為了讓家人省心, 又要維持自己考研期間的生計, 譚超幹起了煙臺大學的保安。 “我選擇了下午兩點到晚上十點的班次, 這樣就可以上午做一套我不擅長的英語題, 下午去上班。 ”

做了保安之後,

譚超驚奇地發現, 學校門口幾乎每天都有很多快遞小哥前來送件。 “我就和愛人討論這個事兒, 她告訴我現在可以從網上買東西, 協力廠商支付平臺做擔保, 由快遞公司負責送貨上門。 ” 當時, 快遞的發展在江浙滬皖早已如火如荼, 而煙臺還處於不溫不火階段。 譚超對此瞭解甚少, 他的第一反應是, 如果人家拿了錢和東西跑路了怎麼辦?於是, 譚超決定按照愛人的建議, 親自試一試。 從購買幾塊錢的小玩意兒, 到幾十上百塊的“大件”, 看著一件件淘來的“寶貝”都能安全送達, 譚超覺得“快遞這個事能行!”

瞭解到快遞的可靠之後, 譚超做起了“功課”。 從網上查找國內外快遞各方面的資訊、走出門向快遞員諮詢行業現狀,

甚至直接打電話到快遞公司的網點去諮詢……隨著瞭解的深入, 譚超更加篤定了快遞行業的發展前景。

當與煙臺大學所在的萊山區幾家快遞公司電話溝通後, 譚超主動上門實地考察, 遇上了當時中通快遞集團煙臺萊山區網點負責人, 倆人之前正好有過幾面之緣。 經過與對方多次詳細瞭解後, 2011年初春, 譚超進入萊山區網點, 當了一名普通快遞員。

入行實幹, 在挫折中昂然前行

從一名對快遞行業知之甚少的考研學生, 轉換為與快遞完全接觸的快遞員, 譚超面臨的困難比自己預期的要大很多。

2011年, 中通在全國的網路覆蓋範圍、時效、管理等遠不如現在。 彼時的萊山區網點剛起步, 負責人對快遞網點的經營也處於摸索階段, 管理不夠規範, 派送區域劃分雜亂無章, 這讓剛進入快遞行業的譚超吃了不少苦頭。

“那會兒快遞員很少, 老闆恨不得拉個人就來分區域派件。 讓我很痛苦的是, 剛熟悉一個派送區域, 又被換到另外的區域去送件……在一個距離網點較遠的區域,

我的電動三輪車完全支撐不了來回, 很多時候剛到派送地點就沒電了, 返回時車上還有很多件, 我需要推著車‘爬坡’, 一次2小時, 我推過4、5次。 ”譚超說, “那會也沒人培訓派件技巧, 每到一個地方, 都得挨個來翻才能找到某一個客戶的件。 ”譚超清楚地記得, 派件第一天, 他連十票快件都沒有送出去……

2013年6月, 煙臺大學一部分學生要去外地實習, 需要寄遞行李。 由於快件數量驟增, 譚超儲存的面單不夠, 就騎著三輪車上萊山網點去拿。 “那天下著小雨, 在一個大下坡處, 我才發現刹車失靈了, 而恰巧前面又有一輛大貨車。 為了避免撞車, 我就往路旁拐, 沒想到倏地一下連車帶人一起沖進了路旁一處拆遷的小屋, 裡面全是鋼筋和碎玻璃,

三輪車胎損毀不說, 我的腿也被車壓骨裂了。 ”

“好事盡從難處得, 少年無向易中輕”, 譚超很認同這句話, “創業是長期又辛苦的事, 一定要有充分的準備, 還要有毅力和恒心, 一定要堅持。 ”。 從業6年多, 遇到的所有難關, 譚超都扛了過去, 堅持了下來。

固定地點, 點滴積累提升信譽

2011年6月, 譚超對快遞有了更多的瞭解和感悟,也逐漸萌生了自己做代理點創業的想法。

“當時派件雖然已經變得離網點近了點,但還是需要經常推著三輪車走幾百米,很傷腰,對身體不好;那會兒也沒有車棚,我很怕丟件,經常送件上樓時每到一層都要透過窗戶看一下樓下的車,擔驚受怕;而且當時我已經知道自己考研成功,被調劑到了煙臺大學,一開學就沒時間再去派件。”多方面綜合考慮後,譚超開始尋找代理點。

“我那會兒根本沒錢,找的時候全靠嘴說,因此遭受到了很多冷眼白眼。前前後後我找完了煙臺大學所有可以經營快遞的地方,包括3個建築物,十幾個商鋪。”一個月後,譚超終於看到了一絲曙光。

煙臺大學有一個綜合商店,是學生日常購物的地方。當譚超找上門時,老闆和其他商鋪的人一樣,不打算將商鋪租給這個沒有“保障”的年輕人。打開話匣子後,譚超向對方講述了自己做保安、考研和當快遞員的經歷。也許是出於感動,商店老闆鬆口說回家商量後再答覆譚超。

“當時我身心俱疲,還有些落寞,如果他這裡再不同意,我與快遞可能就徹底絕緣了。”幸運的是,對方最終同意了譚超的租賃。5、6平米的小空間,一年5000元房租,譚超終於有了一個“固定”的地方。

快遞點租下來後,譚超辭去了保安工作。譚超一邊上課,一邊照顧代理點,愛人也親自上陣,夫妻倆你上課我看店,互相交換,日子過得忙碌而充實。

2011年下半年,煙臺快遞進入了快速發展期,但是譚超的代理點生意並不理想。為了改變現狀,譚超實行所有校內件送件上門服務,“當時這點比其他快遞公司都做得好。”

2011年底,有線巴槍“當道”,但譚超還是花費了2200元購買了一台無線巴槍,價格是有線巴槍的三十多倍。沒有資金,譚超就以按揭方式讓網點扣除了4個月派費,這才還清無線巴槍的錢。

“無線巴槍那會兒還屬於奢侈品,雖然貴但識別率高,還可以拍照,重要的是可以隨時隨地掃描簽收,比如我上午11點派完件,當場就可以錄簽收。”譚超說,“因此我的聲譽也在逐漸好轉,經常會聽見一些諸如中通怎麼這麼快的誇讚。”

“萬石穀,粒粒積累;千丈布,根根織成。”譚超深知,良好的信譽需靠一點一滴的積累。除了做到門到門服務,譚超堅持每天讓代理點從早上8點開到晚上11點超市關門。

“每天晚上其實沒什麼業務,但是超市本身人流量很大,那裡有人,大家就會看到中通,知道中通的人會越來越多,網購時便可能指定中通。”通過一點點增加、積累,譚超代理點的派件量在不斷上升。一年後,派件由起初的幾票增加到了一百多票。

2013年“雙十一”,代理點的派件峰值達到了400票。2014年,是譚超碩士畢業考博的一年,這時候中通的速度、聲譽在當地已頗負盛名,“很多老師經常來取件,都誇中通的時效和服務做得很不錯。”

與時俱進,編碼升級換代

像很多初進快遞行業的新人一樣,最開始件量少的階段,對於上門取件的客戶,譚超需要他們報出名字和手機號碼,再一個個尋找。“那時候一天幾十票或一百來票,這種方式倒也沒問題。”

但到了2013年“雙十一”,當代理點的派件量突破400票後,譚超發現,以前的方式已經滿足不了實際派件的需求。幾家快遞公司的代理點分佈集中,數位編號極易重複,有時候客戶報一個尾號較難分辨是哪家快件。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譚超開啟了他的“編碼派送時代”。

“編碼也就是排號,我們會自己編訂一系列號碼,寫到包裹上並短信通知收件人。比如30125這個號碼,30指的是當天日期,1指的是種類,25指的是數量。日期之後我們分了3個種類,1是衣服,2-5是盒子,8是大貨。如30101就是衣服,30201就是盒子,30801就是大貨。”譚超介紹說,“我們會根據編碼類型將快件放置在不同區域,這種編碼方式別人看不懂,但是只要取件人報出收到短信的編號,我們就可以立即找到這個件,再跟他核對姓名和手機號,就不會被錯領、冒領了。”

編碼方式從2013年開始使用,一直沿用到2016年的“雙十一”。此時,日均派件過千,峰值已突破2400票,譚超發現,“以前的編碼方法不好使了。日期後面的數字分類法最多只能排到999,然而當時日均派件已超過了一千票。”於是,譚超對編碼進行了升級換代。

“我開始使用新出的快遞員app發短信,它可以承擔5位數的排號。”以前的排號前兩位元數字是日期,如果有客戶未及時取件,第二天來根據日期也很容易找到。

在使用新的app時,既要保留時間的區分,又要兼顧數量,還要滿足5位元數位的限制,譚超採取了相較於之前略有改動的編碼方法。“我們用英文字母代替以前的日期,後面就可以放置4位數,最多可以達9999。字母後001-100為大件,100-300為衣服,300-700為小盒子,700以上就是鞋盒為主的大盒子。”譚超說,“如B101,指的就是衣服,A101指的就是昨天的衣服。”不同號碼放置在不同區域,派件既方便又快捷。

獨特的編碼方法,不僅提高了派件效率,也防止了快件被人冒領或者出現其他簽收問題。有一年夏天,有個戴口罩的小夥子前來取件,他報完編號後,資訊全都核對無誤,隨後取件、簽字,掃描簽收。

幾天後,譚超收到公司回饋說,收件人投訴未收到件。因為編號的唯一性,譚超認為該快件不會被人誤領。為了求證真相,譚超調取了當天的監控視頻,把視頻截圖發回了公司。但這個收件人多次以自己在外地為由,不和譚超當面對質,甚至後期都不接譚超電話。隨後,譚超用短信告知對方,自己代理點和學校都有監控,可以找到他本人。就這樣,幾天後,公司回饋資訊,收件人承認收到了包裹,譚超也因此避免了無謂的賠償損失。

從業6年多,譚超經歷了考研、考博和快遞大考“雙十一”。白天工作,晚上複習、寫論文;遇到“雙十一”旺季,他甚至從自己讀博的母校延邊大學飛回代理點派件。

“這幾年,我一直是這麼過的。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就必須努力。幾年來,我沒有因為工作影響學習,碩士如期畢業,今年博士二年級,我相信,博士也會按時畢業。”譚超自信地說。

譚超對快遞有了更多的瞭解和感悟,也逐漸萌生了自己做代理點創業的想法。

“當時派件雖然已經變得離網點近了點,但還是需要經常推著三輪車走幾百米,很傷腰,對身體不好;那會兒也沒有車棚,我很怕丟件,經常送件上樓時每到一層都要透過窗戶看一下樓下的車,擔驚受怕;而且當時我已經知道自己考研成功,被調劑到了煙臺大學,一開學就沒時間再去派件。”多方面綜合考慮後,譚超開始尋找代理點。

“我那會兒根本沒錢,找的時候全靠嘴說,因此遭受到了很多冷眼白眼。前前後後我找完了煙臺大學所有可以經營快遞的地方,包括3個建築物,十幾個商鋪。”一個月後,譚超終於看到了一絲曙光。

煙臺大學有一個綜合商店,是學生日常購物的地方。當譚超找上門時,老闆和其他商鋪的人一樣,不打算將商鋪租給這個沒有“保障”的年輕人。打開話匣子後,譚超向對方講述了自己做保安、考研和當快遞員的經歷。也許是出於感動,商店老闆鬆口說回家商量後再答覆譚超。

“當時我身心俱疲,還有些落寞,如果他這裡再不同意,我與快遞可能就徹底絕緣了。”幸運的是,對方最終同意了譚超的租賃。5、6平米的小空間,一年5000元房租,譚超終於有了一個“固定”的地方。

快遞點租下來後,譚超辭去了保安工作。譚超一邊上課,一邊照顧代理點,愛人也親自上陣,夫妻倆你上課我看店,互相交換,日子過得忙碌而充實。

2011年下半年,煙臺快遞進入了快速發展期,但是譚超的代理點生意並不理想。為了改變現狀,譚超實行所有校內件送件上門服務,“當時這點比其他快遞公司都做得好。”

2011年底,有線巴槍“當道”,但譚超還是花費了2200元購買了一台無線巴槍,價格是有線巴槍的三十多倍。沒有資金,譚超就以按揭方式讓網點扣除了4個月派費,這才還清無線巴槍的錢。

“無線巴槍那會兒還屬於奢侈品,雖然貴但識別率高,還可以拍照,重要的是可以隨時隨地掃描簽收,比如我上午11點派完件,當場就可以錄簽收。”譚超說,“因此我的聲譽也在逐漸好轉,經常會聽見一些諸如中通怎麼這麼快的誇讚。”

“萬石穀,粒粒積累;千丈布,根根織成。”譚超深知,良好的信譽需靠一點一滴的積累。除了做到門到門服務,譚超堅持每天讓代理點從早上8點開到晚上11點超市關門。

“每天晚上其實沒什麼業務,但是超市本身人流量很大,那裡有人,大家就會看到中通,知道中通的人會越來越多,網購時便可能指定中通。”通過一點點增加、積累,譚超代理點的派件量在不斷上升。一年後,派件由起初的幾票增加到了一百多票。

2013年“雙十一”,代理點的派件峰值達到了400票。2014年,是譚超碩士畢業考博的一年,這時候中通的速度、聲譽在當地已頗負盛名,“很多老師經常來取件,都誇中通的時效和服務做得很不錯。”

與時俱進,編碼升級換代

像很多初進快遞行業的新人一樣,最開始件量少的階段,對於上門取件的客戶,譚超需要他們報出名字和手機號碼,再一個個尋找。“那時候一天幾十票或一百來票,這種方式倒也沒問題。”

但到了2013年“雙十一”,當代理點的派件量突破400票後,譚超發現,以前的方式已經滿足不了實際派件的需求。幾家快遞公司的代理點分佈集中,數位編號極易重複,有時候客戶報一個尾號較難分辨是哪家快件。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譚超開啟了他的“編碼派送時代”。

“編碼也就是排號,我們會自己編訂一系列號碼,寫到包裹上並短信通知收件人。比如30125這個號碼,30指的是當天日期,1指的是種類,25指的是數量。日期之後我們分了3個種類,1是衣服,2-5是盒子,8是大貨。如30101就是衣服,30201就是盒子,30801就是大貨。”譚超介紹說,“我們會根據編碼類型將快件放置在不同區域,這種編碼方式別人看不懂,但是只要取件人報出收到短信的編號,我們就可以立即找到這個件,再跟他核對姓名和手機號,就不會被錯領、冒領了。”

編碼方式從2013年開始使用,一直沿用到2016年的“雙十一”。此時,日均派件過千,峰值已突破2400票,譚超發現,“以前的編碼方法不好使了。日期後面的數字分類法最多只能排到999,然而當時日均派件已超過了一千票。”於是,譚超對編碼進行了升級換代。

“我開始使用新出的快遞員app發短信,它可以承擔5位數的排號。”以前的排號前兩位元數字是日期,如果有客戶未及時取件,第二天來根據日期也很容易找到。

在使用新的app時,既要保留時間的區分,又要兼顧數量,還要滿足5位元數位的限制,譚超採取了相較於之前略有改動的編碼方法。“我們用英文字母代替以前的日期,後面就可以放置4位數,最多可以達9999。字母後001-100為大件,100-300為衣服,300-700為小盒子,700以上就是鞋盒為主的大盒子。”譚超說,“如B101,指的就是衣服,A101指的就是昨天的衣服。”不同號碼放置在不同區域,派件既方便又快捷。

獨特的編碼方法,不僅提高了派件效率,也防止了快件被人冒領或者出現其他簽收問題。有一年夏天,有個戴口罩的小夥子前來取件,他報完編號後,資訊全都核對無誤,隨後取件、簽字,掃描簽收。

幾天後,譚超收到公司回饋說,收件人投訴未收到件。因為編號的唯一性,譚超認為該快件不會被人誤領。為了求證真相,譚超調取了當天的監控視頻,把視頻截圖發回了公司。但這個收件人多次以自己在外地為由,不和譚超當面對質,甚至後期都不接譚超電話。隨後,譚超用短信告知對方,自己代理點和學校都有監控,可以找到他本人。就這樣,幾天後,公司回饋資訊,收件人承認收到了包裹,譚超也因此避免了無謂的賠償損失。

從業6年多,譚超經歷了考研、考博和快遞大考“雙十一”。白天工作,晚上複習、寫論文;遇到“雙十一”旺季,他甚至從自己讀博的母校延邊大學飛回代理點派件。

“這幾年,我一直是這麼過的。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就必須努力。幾年來,我沒有因為工作影響學習,碩士如期畢業,今年博士二年級,我相信,博士也會按時畢業。”譚超自信地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