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怎麼改 改什麼

2015年11月份中央針對宏觀經濟提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為什麼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改什麼, 怎麼改?在第八屆中國蛋雞行業發展大會上, 畜牧業司處長辛國昌做了詳細解讀, 本報進行梳理刊登如下。

為什麼改?

今年畜牧業司集中抓的三件大事, 養殖糞汙資源化利用、糧改飼和奶業振興, 從這三個例子講為什麼要改革。

一養殖糞汙資源化利用。 明確目標是在2020年所有規模養殖場基本完成糞汙無害化處理。 在五六十年代, 畜禽糞便是寶貝, 要求做到一畝一豬, 一人一豬, 那時養豬一是為了吃肉,

二是提供糞肥, 現在形勢大反轉, 糞便從之前的寶貝變成了污染, 這值得深入思考。

二糧改飼。 去年試點完成678萬畝, 今年要完成1000萬畝以上, 4年前, 我們強調糧食安全, 畜牧業發展不與人爭糧, 不與糧爭地, 現在也是大反轉, 要推進大面積糧改飼。

三奶業振興。 2016年整個乳品進口量折成生鮮乳是1300多萬噸, 國內產量是3600-3800萬噸, 進口量占我國產量的三分之一, 100頭以下的奶牛戶基本沒有了, 奶業從業人員大概100多萬, 養殖加工產值5000億, 奶瓶子還要握在自己手裡。

我們最大的問題不在需求端, 而是供給側的不適應, 結構、佈局、生產和發展方式上不適應, 以後行業發展出現了五大變化。

一是農業結構調整進入大變革時期。 過去傳統的種養結合鏈條被打破,

帶來很多問題, 東北玉米無處放, 糞便無處排放, 化肥農藥超量使用等。

二是養殖區域佈局進入大轉移、大調整時期。 生豬養殖北移西進, 蛋雞養殖東擴南下, 傳統產區的量有所下降, 上一輪區域調整是經濟因素, 這一輪調整是環保和技術因素。

三是畜牧業生產進入大洗牌大變革時期。 比如蛋雞行業, 行業越是不景氣, 越是大洗牌時間, 飼料行業也是如此, 年產50萬噸的飼料企業的產量已經占到63%, 比如奶牛養殖, 2008年後, 生鮮乳收購站從30000多家減到6037家。

四是養殖污染進入大治理大修復階段。 水十條, 土十條等出臺後, 環保問責非常嚴厲, 生產方面, 一定要思考未來的方向怎麼走。

五是畜產品貿易進入大開放大流通時期。

比如現在對美國牛肉開放了, 在奶業和肉類方面, 業內有很多聲音要限制進口, 實際上是做不到的, 比如伊利蒙牛去紐西蘭建基地, 雙匯收購史密斯等, 以後畜產品貿易大開放、大流通是個大趨勢, 我們只能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適應。

要改什麼?

改革開放後整個畜牧業發展分三個階段, 產量-品質-效率, 十三五之後要關注效率, 現在主要矛盾要聚焦在行業競爭力上。 首先企業要練內功, 我們勞動生產率、畜禽生產率和資源轉化率與國外還有很大差距。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要改六大結構。 一是產業結構。 市場波動最主要的因素還是行業調節能力太差, 缺乏蓄水池的作用, 深加工比重太低。 二是區域結構。 過去長三角和珠三角養殖密度大, 經濟欠發達地區沒發展起來。 三是投入結構。 公益性投入不足。 四是排放結構。 資源化利用程度不足, 養殖糞便還田率不到50%。 五是動力結構。 經營比較粗放, 科技支撐總體比較弱。 六是分配結構。 產業鏈利益分配不合理, 尤其在奶業表現最突出,

幾個省份政府搞協調定價機制, 奶農與企業協商定價, 奶農承擔風險最大, 但收益最低。

怎麼改?

從問題產生的根源看怎麼改, 出現供給側的不適應, 歸根到底是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不懂生產, 資訊失靈, 不知道生產什麼。 行業資訊服務不健全, 畜牧業司資訊服務也在改變方式,在中國畜牧獸醫網上專門做了畜牧業的網頁並對六個畜種都進行了監測,整個生產變化情況都在掌握之內。但不一定說資訊服務跟上,就可以消除波動,有四個理由。第一,市場對畜產品的反應是滯後的,現在市場的結果,原因在一年前就醞釀了甚至在十幾個月前就醞釀了,像牛羊產業,在幾年前就醞釀了。第二,市場反應是擴大的。畜產品作為生活必需品,供給彈性很大,需求彈性很小,價格變化對需求的影響不是很大,但是對生產的影響很大。第三,養殖場對市場盲目的遵從,包括我們對未來市場的預測,很多機構包括政府部門都說不準。第四,養殖場對市場無奈的遵從。比如養豬賺錢,養殖戶也不可能立即放棄養雞轉而養豬,比如雞蛋期貨也沒有很好的規避雞飛蛋打的境遇。

二是不會生產,效率低,生產方式粗放。經營主體對新技術和管理理念理解不夠,比如村幹主導,資本下鄉,農民進城,就是擋不住的大趨勢。

三是不能生產,公益性服務滯後。政府要加強風險保障。比如撬動保險基金服務養殖業,政府加大投入,在特別困難時,資金鏈不至於斷裂。

畜牧業司資訊服務也在改變方式,在中國畜牧獸醫網上專門做了畜牧業的網頁並對六個畜種都進行了監測,整個生產變化情況都在掌握之內。但不一定說資訊服務跟上,就可以消除波動,有四個理由。第一,市場對畜產品的反應是滯後的,現在市場的結果,原因在一年前就醞釀了甚至在十幾個月前就醞釀了,像牛羊產業,在幾年前就醞釀了。第二,市場反應是擴大的。畜產品作為生活必需品,供給彈性很大,需求彈性很小,價格變化對需求的影響不是很大,但是對生產的影響很大。第三,養殖場對市場盲目的遵從,包括我們對未來市場的預測,很多機構包括政府部門都說不準。第四,養殖場對市場無奈的遵從。比如養豬賺錢,養殖戶也不可能立即放棄養雞轉而養豬,比如雞蛋期貨也沒有很好的規避雞飛蛋打的境遇。

二是不會生產,效率低,生產方式粗放。經營主體對新技術和管理理念理解不夠,比如村幹主導,資本下鄉,農民進城,就是擋不住的大趨勢。

三是不能生產,公益性服務滯後。政府要加強風險保障。比如撬動保險基金服務養殖業,政府加大投入,在特別困難時,資金鏈不至於斷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