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英偉達教父黃仁勳:堅持當強硬的“老炮兒”,還是選擇順應時代?

編者按:作為科技圈最受歡迎的CEO之一, 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在公司創立之初, 多次在危急時刻力挽狂瀾, 發展步入上升期後的幾次押寶大多也取得了不俗成績。 如今各大晶片製造商陸續預備進軍無人車市場, 黃總也揣著自家的王牌AI趕起了潮流。 原文來自THE INFORMATION:No Longer the Underdog, Nvidia Now Has a Lot to Prove。

據前員工透露, 早年, 顯卡晶片製造商英偉達(Nvidia)還在為生存而掙扎時, 其CEO 和創始人黃仁勳總喜歡時不時提醒自家員工公司有多窮, 可能很快就會倒閉云云, 這也是一種激勵員工的手段。

如今, 黃仁勳再沒必要使出這種方法了。 英偉達如今是一家為高端遊戲裝置提供晶片,

為資料中心提供機器學習設備的大型供應商, 去年年收入達69億美元。 而且它還準備進軍無人車市場。 這些都促使它成為了近年來科技行業最熱門一隻股:自2015年來, 股價飆升640%, 市值漲至90億美元, 黃仁勳的個人身價也隨之漲至36億美元。 不過, 與市值1650億美元的晶片製造巨頭英特爾(Intel)相比還是差了一截。

投資人認為英偉達是典型的受益於AI發展的科技公司。 英偉達不僅製作用於AI專案的晶片, 早期也研發用於科學家和研究人員檢測疾病的軟體工具。 除了生產用於無人車的晶片, 英偉達還製作用於控制驅動的AI演算法。

不過, 英偉達的地位並沒有看上去的那麼穩固。 英偉達製作的晶片最初都是用於電腦顯卡,

雖然他們有足夠的實力提高人工智慧應用性能, 但他們當時對AI並不上心。 反倒是穀歌, 蘋果, 以及英特爾的Nervana系統, 都已經開始研發AI使用者定制晶片。 例如, Nervana宣佈已經研發出比英偉達耗能更低的晶片。 英偉達隨後也開始在定制AI元素晶片上下功夫, 一旦競爭對手新產品實現飛躍發展, 英偉達很可能失去部分市場份額。

英偉達在無人車領域的前景還是個未知數。 黃仁勳已承諾將在今年年底為Level 3無人車提供技術支援, 明年年底實現為完全自動駕駛的Level 4提供技術支援。 但是英偉達過度依賴深度神經網路, 很多業內人士對此能否成功尚持懷疑態度。 而且一月份的消費電子展也絲毫沒有展示其用處, 英偉達的初版AI無人車似乎也已偏離原來的目標。

英偉達把開發無人車的希望大都寄於合作的汽車製造商, 儘管他們也與其他晶片製造商進行交易, 例如Audi, BMW和Volkswagen。 不過, 這些公司與Mobileye均有交易。 Mobileye是一家具有圖像識別軟體的晶片生產商, 而且今年已經被英特爾收購。 汽車製造商很可能抓住這一痛點, 向英偉達開出砍價條件。

還有個讓人頭疼的問題:黃仁勳在外人看來向來是個精明的談判者形象, 一定會毫不猶豫地終止無利可圖的交易。 這種事情就曾發生某著名品牌遊戲主機上。 據英偉達前員工爆料, 英偉達曾為微軟初代Xbox供應顯卡晶片, 但為了拓展業務, 卻拒絕為本世紀初的新生代遊戲主機降低報價。 2003年, 微軟找上了對手ATI(現為AMD旗下公司),

當年, 英偉達為Xbox供應的晶片銷量一落千丈。 到2006年, 微軟已經不再從英偉達購買Xbox用的晶片。 英偉達方面的發言人一直拒絕對此事發表評論。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也讓投資者保持觀望態度。 目前, 英偉達一半以上的收入仍然來自遊戲裝置晶片供應。 隨著電子競技日趨流行, 英偉達顯卡的需求量不斷增加, 遊戲相關交易也仍在不斷壯大。 產業分析師和AMD前執行官Patrick Moorhead表示, “遊戲領域的發展勢頭確實一片大好, 但AI就說不定了。 ”

目前英偉達的市值是去年的51倍, 雖然英特爾只有去年的15倍, 但英偉達仍舊不能鬆懈。

過去十年來, 英偉達一直被科技巨頭們視為重點收購目標, 蘋果和IBM都曾表露過收購意向, 最後卻還是與Xbox達成了協議,

如果其他公司想從中購買30%股份, 微軟擁有一票否決權。 該協議目前仍然有效。 而且, 高額的收購費用還是讓這些潛在買家望而卻步。

早期賭注

黃仁勳已經證明了他的能屈能伸。 公司創建以來的24年時間裡, 英偉達數次面臨生存困境, 包括新晶片出問題, 和競爭對手打官司等, 黃仁勳都帶領員工渡過了危機。

英偉達前首席軟體架構師Nick Triantos說, “競爭對手總是想要搞垮英偉達, 但黃先生從不讓他們得逞。 ”

黃仁勳今年已經54歲, 總是一身全黑, 還經常披件皮外套, 在辦公室裡走路風風火火, 員工一般很難跟上他的步伐。 他出生在臺灣, 從小和家人一起生活在美國。 青少年時期他特別喜歡打乒乓球, 後來還成了當地聞名的頂尖快攻球員。 Paddle Palace乒乓球公司的CEO也說,“他行動敏捷,打球流暢且有力量,要不是從商了,本來或許可以成為全國頂尖的乒乓球運動員。”

從斯坦福畢業後,第二年他就開始學習電子工程專業知識,與前Sun Microsystems工程師Chris Malachowsky和Curtis Priem共同創建了顯卡製造公司英偉達。不久,英偉達迅速在市場上辟出了一席之地。經過與47家顯卡生產商的激烈爭奪後於1999年上市,而其他公司要不就是被收購了,要不就是倒閉了,只留下AMD還在和英偉達兩強相爭。

為了存活下來,黃仁勳告誡員工必須保持專注。他總是說如果不努力,公司可能一個月內就會破產,這讓每個員工都感受到了壓迫和緊張感。

黃仁勳的競爭強迫症還反映在他總是向員工宣佈好消息上。1997年的一次全體大會上,他向全體員工宣佈英偉達銀行留存資金100萬美元左右。同時,公司已經將晶片RIVA 128投入量產。這種消息總是搞得員工的心情十分忐忑。接著他從自己口袋裡拿出一張紙,向大家解釋這是STB系統下的3000萬美元顯卡訂單。那是英偉達第一次接到這麼大筆單子,也標誌著英偉達顯卡晶片已經成功打開了HP和DELL這類電腦製造商的市場,當時公司上下一片歡呼。

1998年,英偉達首次補上了季度利潤不足,當時黃仁勳還在辦公室給70個員工每人都發了一張1美元鈔票慶祝。

強迫症

黃仁勳的強迫症還是非常有效的。上市前後,英偉達經過了多次“瀕死”體驗。每次將晶片發給電腦製造商,員工總是面臨不立即行動會死人的截止期限。有時在臺灣生產的晶片被檢測出來有問題,寧願損失一大筆錢也要全部回收殘次品。

黃仁勳的危機管理能力為他贏得了員工的敬重。1998年,英特爾推出了一款與英偉達競爭的顯卡,黃仁勳組織了一系列全體會議,指示員工寫出能提高玩遊戲時的顯卡性能的軟體。後來還是保住了競爭優勢。英特爾製造的威脅在英偉達看來其實從未實現。

同年,Silicon Graphics起訴英偉達專利侵權。黃仁勳再次迅速掌控了有利局勢,兩家公司最終同意授權對方專利。SGI後來還讓英偉達成為了自家電腦系統顯卡晶片的優先選擇。黃仁勳的努力也幫助英偉達在首輪融資中吸引了眾多潛在投資者。

預估風險

多年來,為了讓英偉達拓展新的市場領域,黃仁勳一直都會事先做好風險預估工作。AI領域與英偉達相關性最大的一次成功大概是CUDA——2006年推出的一套程式設計語言,允許開發者利用顯卡晶片的計算開發應用。

CUDA的一大賣點是自動開展複雜程式設計。黃仁勳為了將英偉達由遊戲晶片製造商轉型成運算系統賣家,派出了CUDA來打頭陣。CUDA為英偉達打開了廣闊市場的大門,不過這種做法也有一定的危險,要想進入高性能運算市場,英偉達必須對自家晶片作出相應的改進。而且這種改變代價高昂,市場能否容納並給予同等回報尚未可知,不過,黃仁勳還是堅持推進了這項計畫。

英偉達花了好幾年才讓CUDA牽住了客戶,不過CUDA也幫英偉達在高性能運算市場索回了相應的回報,2012年深度學習AI才開始逐漸推廣開來,很多客戶還是第一次使用這種產品。工程師Moorhead說,“如果不是CUDA,英偉達在AI領域可能還沒有今天的成就。”

最近,英偉達將目標指向了生產提高企業資料中心伺服器性能的顯卡晶片。新一季度在這方面的業務收入已達4.09億美元,占公司本季度所有業務收入的21%。除此之外,英偉達也為Amazon Web Services,微軟和穀歌提供運營商業雲AI服務的顯卡晶片。

企業資料中心是黃仁勳慧眼預見到的另一CUDA應用領域,英偉達前CUDA專案工程師表示,“黃先生認為資料中心不僅讓顯卡晶片可以增值,還能加快運算。”

不過,黃仁勳下的賭注也不是次次都能獲得回報。Tegra晶片本來是為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研發,但在這兩個市場並未奏效,後來只能轉移戰略目標。現在他又將目光轉向了汽車製造行業。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Paddle Palace乒乓球公司的CEO也說,“他行動敏捷,打球流暢且有力量,要不是從商了,本來或許可以成為全國頂尖的乒乓球運動員。”

從斯坦福畢業後,第二年他就開始學習電子工程專業知識,與前Sun Microsystems工程師Chris Malachowsky和Curtis Priem共同創建了顯卡製造公司英偉達。不久,英偉達迅速在市場上辟出了一席之地。經過與47家顯卡生產商的激烈爭奪後於1999年上市,而其他公司要不就是被收購了,要不就是倒閉了,只留下AMD還在和英偉達兩強相爭。

為了存活下來,黃仁勳告誡員工必須保持專注。他總是說如果不努力,公司可能一個月內就會破產,這讓每個員工都感受到了壓迫和緊張感。

黃仁勳的競爭強迫症還反映在他總是向員工宣佈好消息上。1997年的一次全體大會上,他向全體員工宣佈英偉達銀行留存資金100萬美元左右。同時,公司已經將晶片RIVA 128投入量產。這種消息總是搞得員工的心情十分忐忑。接著他從自己口袋裡拿出一張紙,向大家解釋這是STB系統下的3000萬美元顯卡訂單。那是英偉達第一次接到這麼大筆單子,也標誌著英偉達顯卡晶片已經成功打開了HP和DELL這類電腦製造商的市場,當時公司上下一片歡呼。

1998年,英偉達首次補上了季度利潤不足,當時黃仁勳還在辦公室給70個員工每人都發了一張1美元鈔票慶祝。

強迫症

黃仁勳的強迫症還是非常有效的。上市前後,英偉達經過了多次“瀕死”體驗。每次將晶片發給電腦製造商,員工總是面臨不立即行動會死人的截止期限。有時在臺灣生產的晶片被檢測出來有問題,寧願損失一大筆錢也要全部回收殘次品。

黃仁勳的危機管理能力為他贏得了員工的敬重。1998年,英特爾推出了一款與英偉達競爭的顯卡,黃仁勳組織了一系列全體會議,指示員工寫出能提高玩遊戲時的顯卡性能的軟體。後來還是保住了競爭優勢。英特爾製造的威脅在英偉達看來其實從未實現。

同年,Silicon Graphics起訴英偉達專利侵權。黃仁勳再次迅速掌控了有利局勢,兩家公司最終同意授權對方專利。SGI後來還讓英偉達成為了自家電腦系統顯卡晶片的優先選擇。黃仁勳的努力也幫助英偉達在首輪融資中吸引了眾多潛在投資者。

預估風險

多年來,為了讓英偉達拓展新的市場領域,黃仁勳一直都會事先做好風險預估工作。AI領域與英偉達相關性最大的一次成功大概是CUDA——2006年推出的一套程式設計語言,允許開發者利用顯卡晶片的計算開發應用。

CUDA的一大賣點是自動開展複雜程式設計。黃仁勳為了將英偉達由遊戲晶片製造商轉型成運算系統賣家,派出了CUDA來打頭陣。CUDA為英偉達打開了廣闊市場的大門,不過這種做法也有一定的危險,要想進入高性能運算市場,英偉達必須對自家晶片作出相應的改進。而且這種改變代價高昂,市場能否容納並給予同等回報尚未可知,不過,黃仁勳還是堅持推進了這項計畫。

英偉達花了好幾年才讓CUDA牽住了客戶,不過CUDA也幫英偉達在高性能運算市場索回了相應的回報,2012年深度學習AI才開始逐漸推廣開來,很多客戶還是第一次使用這種產品。工程師Moorhead說,“如果不是CUDA,英偉達在AI領域可能還沒有今天的成就。”

最近,英偉達將目標指向了生產提高企業資料中心伺服器性能的顯卡晶片。新一季度在這方面的業務收入已達4.09億美元,占公司本季度所有業務收入的21%。除此之外,英偉達也為Amazon Web Services,微軟和穀歌提供運營商業雲AI服務的顯卡晶片。

企業資料中心是黃仁勳慧眼預見到的另一CUDA應用領域,英偉達前CUDA專案工程師表示,“黃先生認為資料中心不僅讓顯卡晶片可以增值,還能加快運算。”

不過,黃仁勳下的賭注也不是次次都能獲得回報。Tegra晶片本來是為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研發,但在這兩個市場並未奏效,後來只能轉移戰略目標。現在他又將目光轉向了汽車製造行業。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